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验科危险因素 检验的标本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和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制作的25812例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数据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检验的类型为其进行分组。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作为本次研究的操作工具,按照临床检验的标准化流程验证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和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制作的这25812例临床标本中,呼吸道标本、血培养和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及穿刺液标本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粪便标本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予以分析,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对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丹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93-94
结合从教感受和实习就业单位的反馈,笔者总结出以下4项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的意识教育. 1 卫生安全意识 检验科是医院内较为特殊的医疗技术科室,承担着全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标本的检测和检验.这些标本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一是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测试不当将威胁到检验工作人员本人的健康,二是标本及相关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将威胁到医院的公共卫生安全.所以,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培养卫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4.
房克爽  许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8-2228
检验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标本。病理性标本中传染性的病毒、细菌等常可造成检验人员的自身感染。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非常重要。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地预防,发生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应该注意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5.
张禾云 《当代医学》2016,(34):50-51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探析。方法选择200例进行输血检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检验方式,观察组加强输血检验操作。观察2组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及输血所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输血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2%)、输血单鉴定为不完善概率(4%)、标本鉴定为不合格概率更低(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血检验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避免不必要医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除少数由医生或检验人员完成外,绝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完成。护士负责采集标本的种类,主要有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护士负责这些标本的送检。标本大多数是有夜班护士采集,采集后直接放置在病区,并暴露在空气中。标准预防医学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1]。标本暴露在空气中,既影响科室环境美观,又易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位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正常标本检验,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涂片分析法对异常标本进行检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应的实验结果。结果经过对应的检验方式后,对照组6例为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4例为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为巨幼细胞贫血症,总发病率为36.0%。实验组1例为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2例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为16.0%。结论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能够对受检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改善,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医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有些标本需求量很大,但阳性标本的来源却很困难,有些实验阳性结果不易得到,有些虽能得到阳性结果,但费工费料,且有传染性。医学检验的实验教学,除了让学员通过实验来证实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员掌握实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假如只做阴性标本,学员观察不到阳性反应结果,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此外,还应保证学生初次接触具  相似文献   

9.
黄艳冰 《当代医学》2011,17(36):52-53
目的探讨医院检验标本在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标本采集与处理,基本环节包括:填写检验申请单、患者状态的选择、选择适宜的采样时间、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及实验室检验等,操作过程中按原则和标准严格执行,并对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在具体规范和原则下正确采集到标本,并送实验室检验。结论严格执行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原则,是减少各个环节中标本污染、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和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从飞机上卸下的污染物可在全世界传播肠道病毒。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检验了40份污物标本,检验的污物标本来自于国际班机飞行后降落在美国两个主要机场上的飞机,发现在19价标本中,传染性病毒在贮存箱的致死性化学消毒剂中仍幸存。由WHO和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倡导的这项研究旨在寻找污物中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证据。但该研究组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主要是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规律等进行研究,常见标本的微生物有血、骨髓、静脉导管、尿液、穿刺液以及大便标本等。微生物检验对传染性疾病有着显著的诊断与防治作用,且在临床医学中对帮助卫生细菌学和医院的消毒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对传染病的预防和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要地位,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之一。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微生物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近几年来,微生物检验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疾病诊断及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采取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杜卫丽  李英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20-2820
在医疗工作中,医学工作者长期与病人或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接触,是疾病的高危感染人群。尤其是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与病员的血液、尿液、大便、痰液以及各种穿刺液等标本接触,这些标本中可能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存在,对检验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检验科临床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教育做一归纳分析。1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微生物危害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受和处理大量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要将标本从一个容器…  相似文献   

13.
徐萍 《当代医学》2021,27(23):152-153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47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12月收集的1657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第一时间段,将2019年1—12月收集的1590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第二时间段.两时间段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均取自同一时间,并应用同一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验,比较两时间段各类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 第二时间段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7.76%、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60.77%、静脉血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6.88%、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6.34%、其他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7.42%、总计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4.59%均高于第一时间段的63.12%、47.35%、56.87%、54.37%、47.44%、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存在差异,临床需制定严格微生物检验流程,并对临床标本采集人员、标本运输人员、标本检验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以保证标本质量,提高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作为对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手段比X线诊断准确性高;作为实验方法,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标准化和完成操作;其投入设备少、成本低;从收剑标本剑报告结果的时间短,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涂阳患者的治疗效果,被我国设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主要实验室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分析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制作的临床标本19426例,对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进行检验。结果:在所有标本的检验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到的阳性率最高,达到32.59%。其他顺位检验阳性率是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标本以及大便及尿液标本。2014年1月至12月在所有标本中检验到的微生物阳性率均显著低于2013年1月至12月检验的结果,同样显示为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为进行临床治疗的指导。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提高阳性率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这样能提高检验水平,以此帮助疗效观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探讨医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正确的采集措施.根据检验学基础知识阐述了,分别对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骨髓关节液、浆膜腔液、脑脊液的采集,痰液、阴道分泌物、精液和前列腺液和其他标本的采集.提出了各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对结果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32-2633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采取相应对策,做到规范采集操作。方法:采集检验标本前,告知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之积极配合。标本采集人员对各种检验标本从试管选择到采血方法、采血量及储运、送检等环节做到规范操作。结果: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质量,减少了检验报告误差,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信息。结论:规范检验标本采集中的操作方法步骤是获取准确检验信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淋病是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人数较多,传播较广。近年来,我国淋病发病率亦有明显上升超势。现将我站1993年3月~1999年4月妇产科、儿科送检拟诊为淋球菌感染的25例标本,应用美兰涂片染色法加凝集反应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95-3896
目的通过对30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和判定,总结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30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溶血、脂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有关。结论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真实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临床标本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良好的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必须有准确的标本检验报告,然而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保管、检验等环节直接影响着标本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把检验标本的管理纳入检验科及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标本管理对于医院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检验标本的采集1.1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是否正确采集方法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良的采集方法,会导致异常的检验结果。临床医务人员要多了解临床检验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操作常规。检验科要定期宣传、宣讲各种检验项目要求的标本收集方法,定期给临床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学习,发现不良的操作、收集方法及时帮助临床纠正。1.2标本采集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和患者的情况尽早做好采集准备,特别是部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临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各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有物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有的药物可以改变被测物的浓度,有的药物可以干扰试验的程序。因此,临床医生要经常加强与检验人员的联系,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1.3不同标本的采集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收集器具,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采集在时间上也有一些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