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认为阿片受体以单聚体与G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比例是按1:1偶联。然而,近年来随着G蛋白偶联受体克隆的成功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出现,关于阿片受体二聚化出现了大量报道,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异源细胞表达系统,已证明有免疫反应性复合体,而这些复合体相当于阿片受体(μ,k,δ)单体、二聚体、高级寡聚体。  相似文献   

2.
3.
κ阿片受体介导的降血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监测正常大鼠心率(HR)、动脉压(ABP)、左心室内压(LVP)及左室的收缩(+dp/dtm ax)和舒张功能(-dp/dtm 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尿量的变化;分离正常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在整体水平,静脉注射U50488H可降低大鼠HR、ABP、LVP及±dp/dtm ax;而且可增加大鼠的尿量。在离体水平,U50488H对大鼠腹主动脉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以上效应均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所阻断。结论激动κ阿片受体可引起降压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和利尿是其降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κ阿片受体激动会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但不会诱发经典阿片样副作用,同时还可以拮抗阿片类物质成瘾。但由于其中枢镇静、烦躁不安副作用的存在,目前临床以κ阿片受体为靶标的药物多为κ/μ混合激动剂,尚缺乏选择性κ受体激动剂。开发中枢副作用小的κ受体激动剂将是新型镇痛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以κ阿片受体为靶标的镇痛药、κ受体中枢副作用评价方法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片受体寡聚化包括同源寡聚化和异源寡聚化,寡聚化的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新颖的信号转导单元,增加了受体调控的精确性和复杂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阿片受体寡聚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选择性Kappa阿片样受体激动剂和拮挤剂有肽类与非肽类化合物,非肽类选择性Kappa阿片激动剂U-50488发现以后,设计和合成了它的衍生物和类似物,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有些化合化物对kappa阿片样受体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和高激动活性,虽然没有像mu阿片样受体激动剂那样的副作用,但它们自身也有不良副作用,但它们自身也有不良副作用,本文着重介绍这类化合物,其它方面因选择性较弱只作简略介  相似文献   

7.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属常见精神疾病,可通过压力引发,常伴随于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焦虑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同时现有的抗焦虑药物因共济失调、嗜睡、认知障碍等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使之对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强啡肽/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现有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数据来概述强啡肽/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中的作用,以期为以后研究焦虑症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δ阿片受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δ阿片受体研究进展。方法应用功能表达、受体结合、基因定位突变、构建嵌合受体等方法。结果和结论克隆出δ阿片受体,为372个氨基酸,属G蛋白耦联受体,存在7次跨膜结构。δ阿片受体中的天门冬氨酸95(Asp95)残基和Asp128残基处于受体结合位点的关键区域。δ阿片受体中的赖氨酸(Lys108)残基阻止DAMGO与δ受体的结合;δ阿片受体的第3个细胞外环决定了δ受体激动剂对δ受体的选择性。δ受体第4跨膜域中的丝氨酸(Ser177)被突变可使经典拮抗剂呈现激动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μ、δ、κ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进一步探索吗啡镇痛耐受中DRG阿片受体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0)和吗啡组(MS组,n=10)。采用盲法进行给药和疼痛行为测定。每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sc)药物,并于上午注射药物前、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指标。NS组sc生理盐水1 ml.kg-1,MS组sc吗啡10mg.kg-1,连续注射7 d,d8早晨各组分别取5只处死,剩余大鼠(分别记为NSN亚组和MSN亚组)d8早晚两次sc纳洛酮0.4 mg.kg-1,并在d9处死。以TFL恢复至基础水平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大鼠处死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L4-S4节段DRG中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观察期两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每天注射前测定的TFL差异无显著性。MS组大鼠在d1 sc吗啡后,TFL明显升高(P<0.05);d2注射吗啡后TFL达到最高,且明显高于d1用药后水平(P<0.01),随着吗啡用药次数增加,MS组用药后的TFL逐渐下降,d7应用吗啡后TFL降至基础水平(P>0.05),d8应用纳洛酮后,MSN亚组和NSN亚组的TFL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的2-ΔΔCt方法计算DRG中阿片受体的表达,MS组大鼠L4-S4节段DRG中μ受体和δ受体的mRNA表达与NS组差异无显著性,而κ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NS组;应用纳洛酮前、后,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DRG中κ受体的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了κ阿片受体及其与非肽类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建κ阿片受体七个跨膜区的三维结构,将五个高活性非肽类激动剂对接以螺旋区内,研究作用机制。结果:(1)四氢吡咯环氮原子与Asp138羧基成氢键;(2)乙酰胺羰基氧与受体Ser187间存在在氢键作用;(3)与乙酰胺相连的疏水基团处于由Val239,Val1236,Phe235,Val232,Leu186和Trp183构成  相似文献   

11.
温泉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2):1541-1543
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 receptorlike receptor)及其内源性配体痛敏肽(Nociceptin)/孤啡肽(Orphanin-FQ)作为另-G蛋白偶联的多功能阿片受体系统,不仅在疼痛调节作用方面表现出"抗阿片效应",而且与动物的情绪、认知、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关系密切。提示对于该受体系统的研究工作将有助于设计、发现临床上有治疗价值的新药和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2.
13.
白介素-2通过阿片κ受体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酶解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 ,用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收缩 ,以研究白介素 2(IL 2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 .结果发现 :①IL 2 (0 .5~ 2 0 0kU·L- 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成年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收缩 ;②纳洛酮 (10nmol·L- 1)和nor binaltorphimine(nor BNI,10nmol·L- 1)可阻断IL 2的收缩抑制作用 ;③百日咳毒素 (PTX ,5mg·L- 1)预处理后 ,取消了IL 2对心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 ;④U7312 2预处理可阻断IL 2的收缩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IL 2对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 ,是通过心肌细胞上κ阿片受体介导的 ,其下游途径包括PTX敏感的Gi蛋白和磷脂酶C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选择性κ-阿片受体(κ-OR)激动剂U50488H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瞬变及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研究κ-OR激动抑制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Iso10μmol.L-1诱导心肌肥大,观察U50488H1μmo.lL-1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在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0.2μmol.L-1,普萘洛尔2μmol.L-1及L-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μmol.L-1存在情况下,κ-OR的激活对心肌肥厚的作用。用Lowry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观察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CaMKⅡδB表达。结果Iso10μmol.L-1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和蛋白合成明显增加,U50488H1μmol.L-1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且抑制程度与KN930.2μmol.L-1,普萘洛尔2μmol.L-1及维拉帕米1μmol.L-1相似,在KN93存在的情况下,U50488H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作用增强;U50488H能降低Iso引起的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升高;Iso能明显增强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的表达,U50488H能降低其表达。结论κ-OR激动剂U50488H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和减少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的表达,抑制Iso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模建人Kappa阿片受体(HKOR)三维结构,并研究它与强啡肽A(1-8)(Dyn8)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牛视紫红质(OPSD)为模板,运用比较分子模拟模建HKOR七段跨膜区的三维结构。运用分子动力学优化HKOR模型并根据强啡肽A(1-14)核磁共振结果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自建数据库搜寻建立HKOR的膜外环区。应用DOCK4.0将强啡肽A(1-8)与HKOR进行对接。结果:(1)得到HKOR三维模型,并用理论及实验参数进行了校正。(2)合理解释了Dyn8-HKOR相互作用机制:Asp138通过与Dyn8的N端残基形成氢键及静电作用,在配体受体结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HKOR膜外第二环区(EL2)中带负电荷的氨基酸Asp223和Glu209与Dyn8的C端带正电荷的残基相互作用,而Glu209可能是决定肽类配体特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EL2,TM3,TM4,TM5上的一些关键氨基酸残基决定Kappa阿片受体与肽类配体的选择性结合。  相似文献   

16.
3,4-二氯-N-甲基-N-[反式-2-(1-△3-吡咯啉基)环己基]苯乙酰胺(K-Ⅱ)是新合成的U-50488H类似物,其对小鼠的镇痛效应和对离体兔输精管的抑制作用均比U-50488H强。本文用放射受体结合试验方法对这两种化合物在富含x阿片受体的豚鼠小脑和大脑皮层前叶上的亲和力进行了比较,并求出这两种化合物的Ki值.结果表明K-Ⅱ对k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U-50488H强6~42倍。K-Ⅱ对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比较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U50)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U50+I/R组,PTX组(pertussis toxin,百日咳毒素,G i/o蛋白抑制剂),G lib组(glibenc lam ide,KATP通道阻断剂),Che组(chel-erythrine,PKC选择性抑制剂)和Gen组(gen iste in,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计算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U50488H+I/R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该作用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阻断。②分别提前给予PTX,glibenc lam ide和chelerythrine后,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被明显减弱或阻断;③提前给予gen iste in对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无明显影响。④与正常大鼠血浆AngⅡ、ET和NO含量比较,I/R组血浆AngⅡ和ET含量明显增加,NO含量明显降低;给予U50488H处理后,U50+I/R组大鼠血浆AngⅡ和ET含量比I/R组降低,而NO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①κ阿片受体介导了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该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涉及G i/o、PKC和KATP等通道。②激活κ阿片受体还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血浆AngⅡ和ET或上调NO等因子的水平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片受体克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片肽是一类结构相似的神经调质,通过神经系统的膜受体对疼痛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3种类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各自不同的药理特性、解剖定位和功能特性。阿片受体克隆成功打开了将重组DNA技术运用到受体水平的通路。本文以克隆受体为主题,集中讨论阿片受体的分子克隆和功能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对阿片肽的识别和信号转导机制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AIM: To determine if endomorphin-1,-2 and nociceptin (orphanin FQ) bind to the μ3 opiate receptor subtype or release nitric oxide as μ3 selective ligands do. METHODS: These opioid peptid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displace [3H]dihydromorphine (DHM) binding from the invertebrate (immunocytes and pedal ganglia)μ3 opiate receptor in membrane homogenates. The ligands were also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release nitric oxide from the same intact tissues utilizing an amperometric probe that measures nitric oxide in real-time. RESULTS: Endomorphin-1,-2 and nociceptin do not displace [3H]DHM binding from immunocyte or pedal ganglia membrane homogenates nor do they release nitric oxide from these tissues. CONCLUSION: Since these newly discovered opioid peptides do not interact with the μ3 opiate receptor subtype, endogenous morphine' s significance is enhanced because it appears to be the only naturally occurring opiate ligand for the receptor. Furthermore, since this study involves invertebrate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