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茶叶在干燥机滚筒内的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干燥机滚筒的转速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滚筒转速为35~40 r/min时,绿茶感官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石磨制粉工艺,将小麦研磨不同次数后筛出的小麦粉用于馒头生产。首先,测定用于生产馒头的石磨面粉的基本品质;其次,用研磨不同次数筛出的石磨面粉制作馒头,测定馒头品质的相关参数(比容、白度、硬度)以及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研磨次数筛出的石磨面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可得3号石磨面粉所蒸制的馒头感官评分最高,馒头品质相较于其它石磨面粉蒸制的馒头好。由此确定3号石磨面粉最适宜批量生产馒头。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研制的提香设备,在130℃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间(12.5 min、15 min、17.5 min、20 min和22.5 min)对远安黄茶感官品质、茶叶色泽、理化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提香时间延长,茶叶感官得分先升后降,茶叶的总色差变化不明显,但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相值(a/b)明显变黄(p0.01),茶汤和叶底的亮度变小(p0.01);茶多酚含量明显下降(p0.01),氨基酸先升后降,2-甲基呋喃等烘炒类型的香气成分的含量升高;提香20 min时远安黄茶的感官得分最高,酚氨比最低(p0.01),儿茶素品质指数也最高(p0.01),己醛、苯甲醛、橙花醇、柠檬烯、吲哚和长龙脑等清香和烘炒型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因此,采用新设备提香20 min可以作为一种提高远安黄茶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DS32-I双螺杆挤压机,以小米粉、糯玉米粉、黄豆粉、小麦粉、燕麦粉、糙米粉、麦麸为膨化杂粮粉原料,研究物料水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转速对挤压膨化杂粮粉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膨化杂粮粉产品感官品质的因素为物料水分>机筒温度>喂料转速>螺杆转速,膨化杂粮粉在物料水分16%、螺杆转速150r/min、机筒三段温度80℃-145℃-165℃、喂料转速20r/min时,膨化杂粮粉的感官品质较好,有淡淡的谷香味,色泽为浅黄色,口感较细腻,入水易成糊状,无结团和沉淀,水溶分散性好,感官综合评分达到7.86。  相似文献   

5.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感官品质是反映茶叶品质高低以及市场价格的重要指标,茶叶感官审评离不开审评术语的描述和运用。本文就《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的背景、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增加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介绍,意在引起全国茶叶感官审评人员对该新修订标准和修订内容的关注和重视,利于茶叶企业、科研院校以及茶叶品质鉴定机构等相关部门评茶员(师)之间统一目光,推动我国评茶人员审评技能的提高,促进国内和国际间茶叶感官品质审评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剥皮率的杂粮石磨面粉为原料制作馒头,通过对馒头进行感官评价,确定了不同杂粮的最佳剥皮率,通过对杂粮石磨面粉的农药残留和灰分含量的测定,证明了剥皮工艺对杂粮石磨面粉品质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石磨全麦挂面品质,以石磨全麦粉为主要原料,选择全麦粉粒度、食盐添加量、熟化时间、加水量为单因素,挂面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挂面烹调损失率和感官评分为评判指标,根据Box-Behnken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以熵权法计算的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优化石磨全麦挂面配方。结果表明,影响石磨全麦挂面综合评分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全麦粉粒度>熟化时间>食盐添加量>加水量,石磨全麦挂面最优配方:全麦粉粒度120目,食盐添加量0.85%(质量分数),熟化时间15 min,加水量37.32%(质量分数)。最佳配方下制备的挂面烹调损失率为(6.31±0.11)%,感官评分为(92.33±2.52)分,膳食纤维含量为(10.40±0.22)%,血糖生成指数为(69.37±0.52)。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任务,于1996年第一季度,对全国红、绿茶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总合格率为65.0%,不合格率为35%,其中感官品质不合格率占32.5%。下面就抽查中红、绿茶感官品质审评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红、绿茶感官品质情况 本次红、绿茶感官品质审评方法,按《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密码审评。审评结果的判定,执行企业标准,无企业标准的,执行相应茶类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碾茶品质,考察遮荫方式(直接覆盖、高棚覆盖和混合覆盖)和遮阴时间(6、10、15、20 d)、杀青机蒸汽流量(60、80、100、120、140 kg/h)和烘干温度(210、220、230、250℃)等关键工艺参数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的影响,并研究碾茶加工过程中理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遮荫方式以混合覆盖加工的碾茶综合品质最佳;直接覆盖6 d、高棚覆盖15 d时加工的碾茶品质均较好。杀青蒸汽流量为120 kg/h时,加工的碾茶酚氨比最小,茶氨酸含量最高,能较好保留茶叶营养成分;烘干温度220℃干燥的碾茶感官品质整体较优,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碾茶感官品质总得分与叶绿素a(r=0.741,P<0.01)、叶绿素b(r=0.767,P<0.01)和总叶绿素(r=0.754,P<0.01)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茶汤浓度与其色差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7,P<0.01)。  相似文献   

10.
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感官审评、品质检验分析及现代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上的应用,以期为茶叶品质数据化、茶叶品质快速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绿茶蛋糕生产工艺及其抗氧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盛  胡峰  徐兆琴  方丹  陆宁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86-288
研究了绿茶蛋糕的工艺以及绿茶对蛋糕油脂的抗氧化效应。以不同茶粉添加量的蛋糕为研究对象,对茶粉蛋糕的感官和理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蛋液搅打时间8min时,蛋糕的比容达到最高值,且蛋糕质地较细腻;绿茶粉添加量为面粉质量的6%时,绿茶粉蛋糕的感官评分较高,并且经过30d的储藏后,加入6%茶粉的蛋糕过氧化值增加量低于普通蛋糕过氧化值增加量0.32g/100g;与普通蛋糕相比,绿茶粉蛋糕的粗纤维和茶多酚含量分别比普通蛋糕高1.9g/100g和349.8mg/100g。  相似文献   

12.
天然多酚提取物,如茶叶提取物常用于替代肉制品中的合成抗氧化剂。该研究通过测定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s,TBARS)含量、以及质构、色差、低场核磁共振波谱和感官鉴定探究不同茶叶提取物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提取物的广式腊肠TBARS值由9.83 mmol MDA/g降低至2.32 mmol MDA/g以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由0.17 mg/100 g N降低至0.07 mg/100 g N以下。茶叶提取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广式腊肠的水分含量,但对水分活度和水分组成无显著影响。在广式腊肠质构特性上,绿茶、黄茶和乌龙茶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腊肠硬度。色差上,绿茶提取物的添加使腊肠红度由16.10上升至18.89。感官特性上,添加绿茶提取物的腊肠各项感官评分最高,但大部分感官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添加茶叶提取物可作为抑制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的有效手段,绿茶提取物在感官和色度上最适合作为腊肠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王琪  赵维薇  陈雪玲  吴丽  邓茹  周书来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9):198-204,239
为扩宽铁皮石斛花的使用价值,以铁皮石斛花与绿茶为原料,进行功能性复合速溶茶粉的研制。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的基础上,优化铁皮石斛花浸提工艺条件,随后将铁皮石斛花浸提浓缩物与绿茶提取物复配进行复合速溶茶粉的加工。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在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68%、超声温度45℃和超声时间55 min的条件下浸提,其浸提率达到了62.07%;浸提浓缩物与等质量的绿茶提取物进行喷雾干燥,可获得香气怡人、滋味协调的复合速溶茶粉,其感官评分为93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到复合速溶茶粉中氨基酸、槲皮素、花旗松素、山奈酚含量分别为70.89、9.23、1.27、6.22 mg/g。该复合速溶茶粉对DPPH·与O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934、1.09 mg/mL。可见,该复合速溶茶粉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15.
以绿茶、红茶、普洱茶茶渣为原料,采用挤压法对其进行了改性,测定了改性后茶渣的水溶性、持水力、膨胀力。结果表明,绿茶渣、红茶渣挤压改性的较佳条件为:螺杆转速630 r/min、含水量28%、物料粒度20目;普洱茶渣挤压改性的较佳条件为:螺杆转速540 r/min,含水量40%,物料粒度20目。三种茶渣分别在较佳挤压条件下进行二次挤压后,绿茶、红茶、普洱茶渣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5.33%、4.63%、5.12%,红茶渣水溶性、持水力、膨胀力分别提高了64.71%、16.67%、52.38%,绿茶渣水溶性、膨胀力分别提高了7.41%、17.86%,普洱茶渣水溶性提高了86.21%。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全自动做青工艺,通过缓慢、连续地滚动或振动对茶叶造成机械损伤,使茶叶发生各种生化反应并逐渐形成其独特品质风味,以期从源头解决做青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测定五次传统做青(每次摇青4 min,晾青1.5 h)及采用滚筒长径比为1.5 m/0.7 m的摇青机缓慢连续(1.84 r/min)进行摇青7.5 h(每隔1.5 h取一次样品)的白叶单丛主要化学成分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做青次数下,连续慢速做青下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传统做青;水浸出物含量随做青次数增加而减少,其在晒青后出现峰值25.33%;传统做青茶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峰值出现在第四次做青(CT4),为19.71%,连续慢速做青茶样则先减少后增加,峰值为17.92%,出现在摇青1.5 h(LX1);传统做青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第三次做青(CT3)达到峰值2.42%,而连续慢速做青下氨基酸峰值在做青3 h(LX2),为2.61%;两种工艺下儿茶素总量在晾青和摇青前期增加,摇青后期降低;两种工艺下乌龙茶香气物质有较大差异,传统做青第一次做青(CT1)和第二次做青(CT2)萜烯醇类香气物质较高;而连续慢速做青6 h(LX4)茶样杂环类香气物质较高;两种工艺下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6个基因的表达量在连续慢速做青6 h(LX4)最高。结合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连续慢速做青是一种适用于乌龙茶加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何新益  辛莉  曹晓 《西部粮油科技》2011,36(2):45-46,74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糙米茶饮料样品进行了感官评价。评判结果表明样品优劣顺序为:3号样品〉1号样品〉2号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80℃、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烘烤所得的糙米感官较好,绿茶糙米之比为1:2时,糙米茶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名优绿茶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名优绿茶各理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各组分与绿茶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绿茶品种的代表性成分,本文以安吉白茶、碧螺春、龙井三种不同品种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GC-MS联用测定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相对含量对三种名优绿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茶理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对三种绿茶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酚氨比(r=-0.942)、抗坏血酸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5)。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成分繁多复杂,且不同成分对茶叶的香气有不同的香气贡献。实验提取了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花香和清香等香型特征,在绿茶成分中含量较高。因此,确定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和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种物质作为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标识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方法: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杀青、揉捻、干燥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微波杀青工艺替代传统滚筒杀青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设置了14组微波杀青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干茶与汤色色泽三个方面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结果:与传统滚筒杀青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500w、杀青时间为3min的微波杀青工艺,所制绿茶色绿味醇且综合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儿茶素、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味评价指标酚/氨比、酯型儿茶素含量与总儿茶素含量的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干茶与茶汤色泽在绿、明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利用微波杀青工艺加工秋季绿茶具有较好的保绿降苦效果,可应用于提高秋季绿茶品质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曾敏  龚正礼 《食品科学》2014,35(10):315-319
为缩短绿茶室温冲泡的时间并获得较优品质,实验利用超声作为辅助,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滋味组分及香气组分的分析,筛选优化冲泡条件,并比较其与标准沸水冲泡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室温冲泡绿茶的优化条件为投茶量5 g、茶水比1∶30(g/mL)、超声时间10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绿茶与标准沸水冲泡相比,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较高;二者绝大部分香气组分相同,但室温冲泡的缺少了辛醛、反-2-辛烯醛等具有不愉快脂肪气味的物质,增加了α-芳樟醇、己酸-反-2-己烯酯等嫩香清香的物质。实验初步验证了超声辅助室温冲泡绿茶的可行性,所得茶汤滋味鲜醇爽口,香气清鲜高长,整体品质优于标准沸水冲泡。超声法特别适用于工业化萃取茶汤,可大大节省能源,降低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