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后颅窝减压(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和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lus duraplasty,PFDD)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Ovid、Medline、ScienceDirect、谷歌学术、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19年的文献,筛选文中对PFD与PFDD进行了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统计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指标,运用Revman(5.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3 188例,PFDD组1 383例,PFD组1 805例。在脊髓空洞改善率(OR:5.53;95%CI:2.86,10.69)、症状缓解率(OR:2.53;95%CI:1.30,4.91)、并发症发生率(OR:3.46;95%CI:1.40,8.59)、脑脊液漏发生率(OR:9.36;95%CI:2.63,33.34)、假性硬脑膜膨出率(OR:1.89;95%CI:1.28,2.79)方面PFDD组高于PFD组(P<0.05)。在切口感染发生率(OR:1.44;95%CI:0.57,3.59)、皮下积液发生率(OR:1.71;95%CI:0.50,5.80)方面两种术式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PFDD的有效性优于PFD。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在2018年9月之前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文献数据库中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筛选和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11个研究共274名帕金森患者。Meta分析显示:5年单纯DBS治疗与术后5年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症状较术后基线改善,UPDRS-Ⅲ(SMD=-21.31,95%CI:-25.18~-17.44);术后5年单纯DBS治疗与药物联合DBS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症状UPDRS-Ⅲ(SMD=-7.26,95%CI:-9.02~-5.02)、生活质量UPDRS-Ⅱ(SMD=-4.2,95%CI:-6.02~-2.82)较单纯手术治疗有改善;术前术后LEDD(SMD=453.76,95%CI:394.31~5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S副作用发生率较低,脑出血发生率4.4%,感染6例(2.2%);癫痫3例(1.1%)。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术后5年无论是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了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0.22,59%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0.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001)、(CRS-R)评分(P=0.016)、性别(P=0.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016)、体感诱发电位(P=0.002)和脑电图(P=0.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077,95%CI:1.009~1.148,P=0.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511,95%CI:1.210~198.833,P=0.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 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患者72例及EM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BMI(P=0.000)、病程(P=0.000)、基线头痛发作频率(P=0.000)、基线头痛持续时间(P=0.03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0.000)、焦虑自评量表(SAS,P=0.000)及抑郁自评量表(SD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68,95%CI:1.148~1.876)、病程(OR=1.102,95%CI:1.022~1.188)、基线头痛发作频率(OR=1.461,95%CI:1.247~1.711)、睡眠质量(OR=1.494,95%CI:1.198~1.864)、焦虑状态(OR=1.201,95%CI:1.048~1.376)是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体重、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病程、改善心境状态与睡眠质量,有可能延缓偏头痛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来院体检的2105名老年高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5名天津老年高知人群平均MoCA得分为26.81±1.85,MCI检出402人,检出率为1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1.23,P<0.01)和甘油三酯异常(χ2=5.84,P<0.05)对老年人MCI的检出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9,95%CI:0.42~0.70)、未饮用葡萄酒(OR=0.63,95%CI:0.40~0.99)、甘油三酯异常(OR=1.34,95%CI:1.09~1.71)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影响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MCI检出的因素中女性、未饮用葡萄酒是保护因素,甘油三酯异常是危险因素,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DLB)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DLB患者1 178例,健康对照6 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 ε4是DLB的危险因素,其中ε4 vs.ε3(OR=2.51,95%CI:1.87~3.38,P<0.001)、ε4 vs.ε2(OR=2.71,95%CI:1.73~4.26,P=0.007),APOE ε2与DLB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一致结果。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DLB具有相关性,APOE ε4是DLB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 ε2与DLB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脑动脉狭窄(CAS)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MIS患者(NIHSS评分≤ 5分)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期即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调查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TA)检测CAS情况,按动脉狭窄部位和程度将其分为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或闭塞,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 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59岁),对MIS伴CAS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SPI-Ⅱ评分与CAS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2例MIS中331例存在CAS(82.34%)。颅内狭窄141例(42.60%),颅外狭窄77例(23.26%),颅﹣内外狭窄113例(34.14%);轻度狭窄111例(33.53%),中度狭窄63例(19.03%),重度狭窄或闭塞157例(47.43%)。青年组CAS 25例(7.55%),中年组CAS 107例(32.33%),老年组CAS 199例(60.12%);中老年组颅内CAS 233例,青年组颅内CAS 21例。有无CAS两组血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收缩压、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1.027-1.079),P<0.001;OR=2.418,95%CI(1.107-5.284),P=0.027;OR=2.289,95%CI(1.204-4.353),P=0.012;OR=2.071,95%CI(1.129-3.796),P=0.019;OR=3.446,95%CI(1.243-9.554),P=0.017;OR=0.358,95%CI(0.136-0.942),P=0.037]。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39)。SPI-Ⅱ评分与CAS程度有显著正相关(rs=0.108,P=0.031)。结论 80%以上MIS患者存在CAS,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各年龄组CAS分布不同,以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为主。MIS患者CAS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外,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亦值得关注。SPI-Ⅱ评分可能对预测MIS患者CA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微栓子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PIS患者及同时期非进展的缺血性卒中病人62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颈动脉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48 h内微栓子检查,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微栓子阳性PIS患者病灶多位于皮质(P<0.05)。PIS与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服用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栓子(OR=7.246,P=0.001)、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3.879,P=0.007)、颈动脉斑块(OR=4.177,P=0.007)、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OR=4.304,P=0.046)、院前服用降压药物(OR=3.734,P=0.01)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是PIS危险因素,且微栓子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 (CBM)、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纳入4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A型肉毒毒素组在平均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无明显差异(MD=-0. 1,95%CI:0. 41-0. 21,P=0. 53)。按偏头痛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后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组在亚组慢性偏头痛组平均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优于安慰剂组(MD=-0. 43,95%CI:-0. 70~-0. 17,P=0. 001);而在亚组发作性偏头痛组,A型肉毒毒素组和安慰剂组在每月平均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无明显差异(MD=0. 08,95%CI:-0. 16~0. 33; P=0. 51)。与安慰剂组相比,A型肉毒毒素组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减少、平均每月急性头痛用药日数减少、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P 0. 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OR=1. 38,95%CI:1. 20~1. 58; P 0. 00 001),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地减少慢性偏头痛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天数和急性头痛用药的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但对发作性偏头痛效果不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09月,收集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严格制定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临床研究6项,共61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西洛他唑能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OR=0. 31,95%CI:0. 21-0. 48),重度脑血管痉挛(OR=0. 47,95%CI:0. 31-0. 69),迟发性脑梗塞(OR=0. 32,95%CI:0. 20-0. 52)的发生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OR=2. 65,95%CI:1. 66-4. 21)。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陕西地区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非肿瘤疾病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住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检测Dicer基因rs105703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病例组患者Dicer基因rs1057035位点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37,P=0.023)。分层分析,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降低酗酒者,无肿瘤性疾病家族史者以及Ⅲ型、Ⅳ型胶质瘤患者发病风险(OR=0.253,95%CI 0.067~0.949,P=0.036;OR=0.561,95%CI 0.339~0.930,P=0.024;OR=0.525,95%CI 0.284~0.969,P=0.037)。结论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可能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对照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群108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所收集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OR=3. 286,P=0. 001)、高血压(OR=6. 072,P=0. 000)、糖尿病(OR=2. 046,P=0. 043)和γ-GT (OR=1. 027,P=0. 002)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86(95%CI 0. 617~0. 754,P 0. 05)。结论血清γ-GT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