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护理值班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锦琼护理值班记录是值班护士对值班时间内病区的情况及病员的病情动态所做的书面交班记录。其书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为此,我们对其书写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整合医嘱执行过程中多个系统产生的数据,全面取消纸质执行单,通过色标管理、核对执行与提醒拦截等完成在线患者身份确认与医嘱核对,实现重要护理执行过程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实施后,医护人员使用电子执行单体验得分高于使用纸质执行单得分(P<0.05),医嘱执行内容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得分高于医嘱执行后手工录入得分(P<0.05),交班报告智能写入总用时较手工书写节约了55.13%。护理全过程无纸化是大数据再利用的有益尝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涛  高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739-4740
目的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观察实施护理交班对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和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观察记录2011年1月始实施护理便携式纸片交班后,600例病人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和病人满意度情况,并与上一年同期600例实行护理床边交班但未采取便携式卡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开展护理便携式卡片交班后,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工作、规范了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优质率提高,无护理差错发生,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护理便携式卡片床边交班,保证了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工作对病人的个体关注更加细致入微,从而提升了满意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信息系统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应用护理信息系统前及应用后的护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信息系统运用后,护理人员工作量指标(如月护士工作量统计、每班交班报告书写时间等)较运用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前给药差错出现13例,发生率为1.08%;应用后给药差错出现5例,发生率为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信息系统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并显著降低给药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交班质量评价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实施护理交班量化评价,对交班护士的行为规范、交班前准备、口头交班、床边交班、账物交班、交班记录、终末质量、交班时间8个方面规范护理交接.结果: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及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应用护理交接班量化评价表评价护理交接班全过程,有利于对护理交接班进行科学的考评和及时有效的监控,规范护理交接班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晓娜 《医疗装备》2011,24(9):91-91
1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特点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把监护仪的患者生命体征值等临床信息采集并且记录下来,护士通过床边电脑系统把护理记录、交班记录、尿量、引流液等内容录入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中,该系统覆盖了和重症监护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能够将ICU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极大的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为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过程、  相似文献   

7.
探讨适合现代护理要求的独立早交班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香  罗毅 《现代医院》2006,6(7):122-123
目的探讨适合现代护理要求的独立早交班模式,以提高护士的交接班质量与效率,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择本科室2003年4月~2004年3月采用传统交班模式设为对照组,选择2004年4月~2005年3月实行护士独立早交班模式设为实验组,根据自制表格对两组各240次晨会交班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实验组在交班时间、环境、效果及夜间护理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科室医生对新的交班方式表示认可。结论实行护士独立早交班,能有效地提高早交班效率与质量,适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护理文书质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设置,从质量监控、现场查房、质控信息反馈和交流、人员培训、统计等方面,总结了系统应用效能.护理文书质控信息系统为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映丽 《现代医院》2003,3(4):48-49
<正> 病区护士交班报告是记录病区病人动态的医疗护理文件,是值班护士的重要书面记录资料,也是向下一班护士及全科人员报告的工作重点。通过阅读交班报告可全面了解病区全天工作动态和重点病人的情况,使医护工作良好地连续运行。2000年初,我院护理部在进一步深化护理改革、积极开展整体护理管理过程中,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服务宗旨,在梅州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对我省医院现行的病区护士交班报告进行了改革设计,提出了交班报告书写要求,经过三年试用认为新设计的交  相似文献   

10.
高永华 《健康大视野》2006,14(10):119-119
目的 探索护理总值班查房制度的效果.方法 安排各科护士长每日查房,查房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劳动纪律、院内感染、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等五大部分,对中班、夜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管.结果 护理总值班查房能全面、动态地掌握中午、夜间护理工作运行情况,及时解决中夜班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减轻中、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结论 护理总值班查房对加强护理工作环节管理,更好发挥护理的指导作用,防止护理工作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玉华  吴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77-3578
临床护理交接班是由值班护士向接班护士就服务对象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及护理服务措施所进行的义务交接活动。它包括晨会集体交班和床边交接班,是日夜班工作的衔接,是对前一天和前一班病人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  相似文献   

12.
许洁  王颖 《工企医刊》2003,16(1):103-103
实行母婴同室是产科制度的重大改革,我院自1994年改革产科的管理制度,实行了母婴同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母婴同室婴儿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增加了母婴的健康。 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1.1 严格交接班制度床前交接班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交接班时,值班者必须在婴儿床前向接班者详细交待婴儿的本班情况,每个值班者必须勤巡视每例婴儿,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每例新生儿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Apgar评分、吃奶情况、大小便、体温等做书面交班报告,以保证婴儿的护理质量。 1.2 建立协助产妇喂母乳的制度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最基础的措施,产妇回病房后,护士要立即到病床  相似文献   

13.
方秀敏  朱华 《现代保健》2010,(30):84-85
目的通过护士长值班制保证急诊夜间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且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方法自2005年4月至今实行急诊护士长翻班制,值班护士长夜间值班时间:17:00~23:00,6:00~8:00。结果实行护士长值班制后急诊未发生一例护理差错事故,夜间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率由90%上升至95%;抢救成功率由95%上升至98%。结论急诊科实行值班护士长工作制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急诊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值得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背景下,探讨医院总值班工作优化策略。方法:对某大型三甲医院2022年总值班记录进行整理统计,运用鱼骨图等工具发现总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针对性提出并实施相应对策,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培训通过率、夜查房率和制度流程执行率均达100%,问题处理时间缩短50%以上,总值班记录的格式和内容更加规范,值班人员责任意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建立完备的跟踪反馈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制度等,能够持续改进总值班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床边交接班管理新模式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改变传统的办公室集体交班的模式为直接床边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实地查看病人的新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具体的标准和细则.结果 新交接班模式所需交接班时间缩短、接班者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提高.各级护理人员对交接班管理制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全年来发生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临床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床头交班的重要性,它是护患沟通的重要时机,同时对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也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实际工作中却并非如此。为此,笔者对本院11个内科病房120名护理人员床头交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求规范床头交班,提高交班质量和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准确的风险分析结果出发,设计掌上结构化护理会诊系统并评估其运行状况。方法:应用HFMEA与SWIFT分析风险节点并进行三角测量,将风险节点提炼为设计控制节点,设计并在手机端和电脑端运行结构化护理会诊系统。结果:共分析出101个风险节点,闭环系统运行2个月后:用户可用性量表测量,90.70% 的用户对系统设计满意,易学性满意度为92.66%;可用性满意度为90.01%;护理会诊申请单、会诊记录单、追踪反馈单平均数据量更多、平均整理数据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将HFMEA与SWIFT用于护理会诊风险节点分析并进行三角测量,能提高风险分析结果的完备性,帮助护理会诊闭环设计者准确地对风险节点进行控制性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实现风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医院信息系统下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医院信息系统下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现状,以加强数据质量监控,提高数据质量。方法:描述了2008年统计年度上半年统计数据质量情况,针对门诊数据、出院患者流动信息、手术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对如何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利用“军卫一号”信息系统统计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护理质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统计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分析统计,提高了护理人员全员质控意识,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较文字记录能更直观地反映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数据及图表形式更具说服力,每位护理人员能一目了然地知道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激发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达到主动、有效整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常规护理措施与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在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就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进行分组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情况与生存质量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有效护理措施后病情均有改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患者病情好转较快出院,无低血压发生。常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时间较长,少数低血糖发生。治疗后统计发现,个体化延续护理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提高为98%;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5%,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延续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患者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