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0.22,59%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 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患者72例及EM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BMI(P=0.000)、病程(P=0.000)、基线头痛发作频率(P=0.000)、基线头痛持续时间(P=0.03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0.000)、焦虑自评量表(SAS,P=0.000)及抑郁自评量表(SD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68,95%CI:1.148~1.876)、病程(OR=1.102,95%CI:1.022~1.188)、基线头痛发作频率(OR=1.461,95%CI:1.247~1.711)、睡眠质量(OR=1.494,95%CI:1.198~1.864)、焦虑状态(OR=1.201,95%CI:1.048~1.376)是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体重、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病程、改善心境状态与睡眠质量,有可能延缓偏头痛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166例自发性SAH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VS分为CVS组72例和对照组9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C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结果 SAH后13 d内血清ACE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CVS组患者入院时血清ACE基线水平高于对照组(t=2.136,P=0.048)。AC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29;χ2=6.080,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自发性SAH患者,携带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OR=1.473,95%CI:1.068~2.610,P=0.021)。结论 对于自发性SAH患者,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VS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关于PD与RBD相关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09月01日。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7项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PD患者30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RBD的PD患者相比,伴RBD的PD患者年龄更大(SMD=0.26;95%CI 0.19~0.34;P<0.00 001)、病程更长(SMD=0.29;95%CI 0.21~0.37;P<0.00 001)、Hoehn-Yahr分级更高(SMD=0.22;95%CI 0.11~0.33;P<0.00 001)、UPDRS-Ⅲ评分更高(SMD=0.25;95%CI 0.15~0.36;P<0.00 001)、左旋多巴剂量更大(SMD=0.17;95%CI 0.08~0.26;P<0.00 001),更易出现症状波动(OR=1.65;95%CI1.34~2.03;P<0.00 001)、异动症(OR=2.24;95%CI 1.74~2.88;P<0.00 001),MMSE评分更低(SMD=-0.23;95%CI-0.40~-0.06;P=0.008),幻觉(OR=3.15;95%CI 2.06~4.80;P<0.00 001)更多见,而性别(OR=1.15;95%CI 0.99~1.35;P=0.07)、发病年龄(SMD=0.09;95%CI-0.01~0.19;P=0.08)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PD患者中RB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有关,且伴RBD的PD患者需要更高的左旋多巴剂量、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更明显,提示伴RBD的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程度更严重、损害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来院体检的2105名老年高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5名天津老年高知人群平均MoCA得分为26.81±1.85,MCI检出402人,检出率为1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1.23,P<0.01)和甘油三酯异常(χ2=5.84,P<0.05)对老年人MCI的检出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9,95%CI:0.42~0.70)、未饮用葡萄酒(OR=0.63,95%CI:0.40~0.99)、甘油三酯异常(OR=1.34,95%CI:1.09~1.71)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影响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MCI检出的因素中女性、未饮用葡萄酒是保护因素,甘油三酯异常是危险因素,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0.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001)、(CRS-R)评分(P=0.016)、性别(P=0.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016)、体感诱发电位(P=0.002)和脑电图(P=0.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077,95%CI:1.009~1.148,P=0.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511,95%CI:1.210~198.833,P=0.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后颅窝减压(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和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lus duraplasty,PFDD)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Ovid、Medline、ScienceDirect、谷歌学术、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19年的文献,筛选文中对PFD与PFDD进行了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统计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指标,运用Revman(5.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3 188例,PFDD组1 383例,PFD组1 805例。在脊髓空洞改善率(OR:5.53;95%CI:2.86,10.69)、症状缓解率(OR:2.53;95%CI:1.30,4.91)、并发症发生率(OR:3.46;95%CI:1.40,8.59)、脑脊液漏发生率(OR:9.36;95%CI:2.63,33.34)、假性硬脑膜膨出率(OR:1.89;95%CI:1.28,2.79)方面PFDD组高于PFD组(P<0.05)。在切口感染发生率(OR:1.44;95%CI:0.57,3.59)、皮下积液发生率(OR:1.71;95%CI:0.50,5.80)方面两种术式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PFDD的有效性优于PF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微栓子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PIS患者及同时期非进展的缺血性卒中病人62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颈动脉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48 h内微栓子检查,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微栓子阳性PIS患者病灶多位于皮质(P<0.05)。PIS与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服用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栓子(OR=7.246,P=0.001)、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3.879,P=0.007)、颈动脉斑块(OR=4.177,P=0.007)、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OR=4.304,P=0.046)、院前服用降压药物(OR=3.734,P=0.01)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是PIS危险因素,且微栓子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DLB)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DLB患者1 178例,健康对照6 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ε4是DLB的危险因素,其中ε4 vs.ε3 (OR=2.51,95%CI:1.87~3.38,P 0.001)、ε4 vs.ε2 (OR=2.71,95%CI:1.73~4.26,P=0.007),APOEε2与DLB无显著相关性(P 0.05)。在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一致结果。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DLB具有相关性,APOEε4是DLB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ε2与DLB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脑动脉狭窄(CAS)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MIS患者(NIHSS评分≤ 5分)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期即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调查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TA)检测CAS情况,按动脉狭窄部位和程度将其分为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或闭塞,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 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59岁),对MIS伴CAS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SPI-Ⅱ评分与CAS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2例MIS中331例存在CAS(82.34%)。颅内狭窄141例(42.60%),颅外狭窄77例(23.26%),颅﹣内外狭窄113例(34.14%);轻度狭窄111例(33.53%),中度狭窄63例(19.03%),重度狭窄或闭塞157例(47.43%)。青年组CAS 25例(7.55%),中年组CAS 107例(32.33%),老年组CAS 199例(60.12%);中老年组颅内CAS 233例,青年组颅内CAS 21例。有无CAS两组血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收缩压、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1.027-1.079),P<0.001;OR=2.418,95%CI(1.107-5.284),P=0.027;OR=2.289,95%CI(1.204-4.353),P=0.012;OR=2.071,95%CI(1.129-3.796),P=0.019;OR=3.446,95%CI(1.243-9.554),P=0.017;OR=0.358,95%CI(0.136-0.942),P=0.037]。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39)。SPI-Ⅱ评分与CAS程度有显著正相关(rs=0.108,P=0.031)。结论 80%以上MIS患者存在CAS,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各年龄组CAS分布不同,以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为主。MIS患者CAS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外,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亦值得关注。SPI-Ⅱ评分可能对预测MIS患者CA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陕西地区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非肿瘤疾病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住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检测Dicer基因rs105703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病例组患者Dicer基因rs1057035位点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37,P=0.023)。分层分析,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降低酗酒者,无肿瘤性疾病家族史者以及Ⅲ型、Ⅳ型胶质瘤患者发病风险(OR=0.253,95%CI 0.067~0.949,P=0.036;OR=0.561,95%CI 0.339~0.930,P=0.024;OR=0.525,95%CI 0.284~0.969,P=0.037)。结论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可能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策略下血压变异性改变对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74例,入院后第2天均行动态血压(ABP)及头部MRI检查。按照有无WMLs,分为3组,即无病变组(72例)、轻中度病变组(120例)及重度病变组(82例)。对比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对影响WML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应用不同类别降压药物下,血压变异性及WMLs病变程度比较。结果 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492,P=0. 000;χ2=25. 518,P=0. 000)。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为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987,95%CI:1. 537~5. 806,P=0. 001; OR=2. 046,95%CI:1. 042~4. 018,P=0. 038)。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应用较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低、WMLs病变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 615,P=0. 000;χ2=18. 972,P=0. 000)。结论 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是预测WMLs的较好且简易指标,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及应用适当类别的降压药物是预防WML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y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低氧指数等;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和Ngb水平; 根据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夜间睡眠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氧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而其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的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障碍组视空间技能、执行技能、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延迟记忆)、注意力以及抽象思维7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得分以及总分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功能障碍组HIF-1和Ngb高水平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障碍组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但波幅较认知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χ2=7.428,P=0.006)、血脂血糖水平异常(χ2=9.917,P =0.002)、AHI(χ2=5.489,P=0.019)、脑梗死面积(χ2=5.857,P=0.016)、脑梗死部位(χ2=6.207,P=0.013)、HIF-1水平(χ2=29.138,P=0.000)和Ngb水平(χ2=32.385,P=0.000)是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HI≥20次/h(OR=6.417,95% CI=2.774~14.848,P=0.000)、HIF-1高水平(OR=4.768,95% CI=2.009~11.318,P=0.000)、Ngb高水平(OR=4.477,95% CI=2.443~8.204,P=0.002)、血脂血糖水平异常(OR=3.622,95% CI=1.422~9.225,P=0.004)、脑梗死部位(OR=4.428,95% CI=1.801~10.888,P=0.027)为影响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AHI≥20次/h、HIF-1高水平、Ngb高水平、血脂血糖水平异常、脑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09月,收集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严格制定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临床研究6项,共61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西洛他唑能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OR=0. 31,95%CI:0. 21-0. 48),重度脑血管痉挛(OR=0. 47,95%CI:0. 31-0. 69),迟发性脑梗塞(OR=0. 32,95%CI:0. 20-0. 52)的发生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OR=2. 65,95%CI:1. 66-4. 21)。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