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全天监测7次指尖血糖,1周后观察血糖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等),新生儿结局(巨大儿、早产儿、红细胞增多、低血糖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早产儿、红细胞增多、低血糖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46例,采取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饮食指导、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进行控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26例作为观察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水平,减少巨大儿的出生率及由巨大儿带来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GDM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II组)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两组,各组患者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MSII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孕期及产期血压、血脂、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Hb A1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的变化及妊娠并发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胎儿窘迫例数及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年龄、入组孕周、血糖及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CSII组平均血糖值、餐后2h血糖、Hb A1C,空腹血糖低,妊高症、先兆子痫、酮症酸中毒、早产、剖宫产、死产、孕妇低血糖、产伤或肩难产、羊水过多、FGR、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且分娩孕周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II组)比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可延长孕周,妊娠并发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低,对于安全、有效地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孕期并发症,改善围产儿结局,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SII组和双C组,分别给予MISS方法和双C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稳态指标、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血糖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7天MODD、MAGE及SDBG较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双C组要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均优于MSII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双C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显著优于MSII组的15.00%(P0.05)。结论:在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中,双C强化治疗较常规的MSII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更稳定,可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给予患者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短期强化治疗法;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患者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法(MSII)。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日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胰岛素日用量也比对照组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实行集束化管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60例,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双号为对照组60例,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h、中餐前、中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对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血糖及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后,试验组患者每天监测的各时间段末梢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黎明现象及针头套管堵管例数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更加迅速有效,并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及针头套管堵管例数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执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执行多次皮下注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羊水过多、妊高征、产后低血糖、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妊娠中晚期高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寻求对此类患者更好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及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妊娠中晚期高血糖,比较其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控制更好,低血糖次数少(P〈0.05);两组母亲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泵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黄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泵对妊娠中晚期高血糖可有效控制,是针对妊娠中晚期高血糖治疗,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77-278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34例。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Ⅱ组),"双C"组给予佩戴CGMS24小时以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三餐前大剂量;MSⅡ组给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值、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在整个妊娠过程中,CSⅡ组和MSⅡ组相比,胰岛素用量减少(28.12±6.06 VS 38.34±6.89)U、血糖达标时间缩短(8.2±0.3 VS 10.7±0.4),而且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方案治疗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加全面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刘维娟  王邦琼  郭莲 《中国药业》2011,20(23):75-76
目的 比较诺和锐和诺和灵-R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和诺和灵-R治疗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与诺和灵R.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负荷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诺和锐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诺和灵-R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诺和锐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诺和灵-R.  相似文献   

13.
朱一麟  高雪梅  贺漪 《安徽医药》2017,21(9):1716-1719
目的 探讨黄芪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中孕激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0(ADAM10)、瘦素(LEP)、瘦素受体(SLR)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GDM患者为GDM组,另选择6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将60例G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各30例.I 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黄芪治疗,Ⅱ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检测脂联素(APN)、孕激素、ADAM10、LEP、SL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 GDM组血清孕激素、L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ADAM10、S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孕激素、ADAM10、LEP、SLR水平的相关性显示,GDM孕妇孕激素与LEP呈正相关(rs=0.543,P<0.001),GDM孕妇孕激素与ADAM10、SLR均呈负相关(rs =-0.516,P<0.001;rs=-0.582,P<0.001).治疗后,I组、Ⅱ组孕激素、LE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I组下降幅度大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组、Ⅱ组ADAM10、SL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I组升高幅度大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FINS、HOMA-IR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APN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GDM孕妇外周血中孕激素、LEP升高,ADAM10、SLR下降.孕激素可通过对ADAM10在GDM中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调控LEP和SLR,在GDM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黄芪可通过抑制孕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并升高ADAM10的水平,并进一步对LEP、SLR的分泌进行调控,最终达到改善GDM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组成的“双C”方案在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血糖波动大、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先进行24h动态血糖监测,再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控制血糖,同时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评估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接受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餐后、晚23:0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漂移(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低于治疗前(44%(19%~79%)和17%(0~34%),P〈0.05),出现低血糖事件(34.1±2.47)次,也显著低于治疗前(59.3±3.22)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与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联合应用的“双C”方案更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糖代谢异常孕妇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糖代谢异常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应用胰岛素改善妊娠结局的情况.方法 380例糖代谢异常孕妇按照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妊娠24例(DM组)、妊娠期糖尿病164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192例(GIGT组),观察三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将380例孕妇分成饮食加胰岛素治疗136例(胰岛素组)、单纯饮食控制244例(饮食组)进行妊娠结局对比分析.结果 DM组、GDM组、CIGT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41.7%(10/24)、15.9%(26/164)、15.6%(30/192),早产发生率分别为41.7%(10/24)、18.3%(30/164)、20.7%(38/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巨大儿、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和GIGT组(均P<0.01).胰岛素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2.9±1.3)kg,低于饮食组(3.8±1.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早产、子痈前期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发生率与糖代谢紊乱有关,胰岛素的应用可以改善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GDM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72例GDM(GDM组)、66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GIGT)和64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的孕妇(NGT组)的血清hs-CRP、sICAM-1、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GDM组血清HOMA-IR、FBG、FINS、hs-CRP、sICAM-1、OGTT时体质量增加值(GWG)均高于GIGT组(P<0.01),且GIGT组高于NGT组(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受hs-CRP、sICAM-1影响。结论 GDM患者血清hs-CRP、sICAM-1水平显著升高,加重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韶关市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及干预变化。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韶关地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GDM患者262例及1508例正常孕妇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193例单纯饮食控制及59例应用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治疗前后瘦素、脂联素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GDM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脂联素水平却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193例单纯饮食控制的GDM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59例应用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血清瘦素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结合两个指标,可以预测GDM的发生,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可改善GD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孕妇1865例,均于首次产检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孕24 ~ 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1538例、单纯甲减组131例、单纯GDM组168例、甲减合并GDM组28例,观察甲减对GDM发病率、糖代谢和胰岛功能、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甲减组GDM患病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甲减合并GDM组OGTT 2 h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单纯GDM组(P<0.05);甲减合并GDM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单纯GDM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低于单纯GDM组(P<0.05);甲减合并GDM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单纯G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GDM组(P<0.05);单纯甲减组和单纯GDM组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甲减合并GDM组均明显高于单纯甲减组、单纯GDM组及正常组(P<0.05);甲减合并GDM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早期甲减可增加GDM发生率,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在临床中要重视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及血糖监测并合理干预,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及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将36例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日间及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与MSII组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血糖波动幅度小(P〈0.05)。结论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效果优于MSII,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Apelin水平的变化,探讨Apelin与GDM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做产前检查孕妇,按诊断标准分为GDM组(86例),对照组(健康孕妇组,90例).分别在做OGTT试验时及诊断为GDM患者饮食控制后,检测FBG、TC、TG、HDL-C、LDL-C、空腹胰岛素(FINS)、Apelin,计算出HOMA-IRI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 在做OGTT试验时,检测健康孕妇组的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与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饮食控制后,FBG、FINS、HOMA-IRI、Apel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TG、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GDM患者存在高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起FBG、TG、LDL-C、FINS、HOMA-IRI、Apelin升高;而脂类代谢对Apelin水平升高无影响.胰岛素抵抗如何使GDM患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是GDM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