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见,但并发脑炎者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 例带状疱疹性脑炎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6 岁.因左侧额面部皮损伴疼痛1 个月余,于2011年2 月就诊我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额部、左上眼睑出现散在蚕豆大片状红斑,其上见粟粒至芝麻大簇集性水疱伴轻微跳痛、灼痛,患者于当地接受输液治疗4 d 后,改口服中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起病10 d 后红斑变淡,水疱疱液吸收,表面干涸结痂,但左侧眼部灼痛瘙痒无明显减轻,视物出现重影,入院前1 d曾到眼科检查示左眼外展受限,排除其他眼病,考虑"带状疱疹性眼病".  相似文献   

2.
头面部带状疱疹疼痛剧烈并发症多。我科自 1993年至今收住 30例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4 8 2岁 ,病程 :5~ 14天 ,平均 5 8天 ,男 18例 ,女 12例 ,伴高血压者 9例。1 2 临床表现 均诊断为头面部带状疱疹 ,均伴有同侧角(结 )膜炎 ,均伴同侧耳后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2 治疗方法2 1 全身用药 病毒唑 0 5g、VitC3 0、先锋霉素V 3- 4g、地塞米松 7 5 - 10mg (逐渐减量 )静滴 ;肌注 :VitB110 0mg、VitB12 5 0 0mg、每日一次、丙种球蛋白 :30 0mg三天一次 ,高血…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1998年 7月起采用霉克霜治疗 5 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 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5~ 5 8岁 ,平均 2 8 1岁 ;病程 1周~ 4年 ,平均 4 8月 ;5 0例中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各年龄段 ,发生率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易遗留严重的神经痛。但Fabian[1 ] 等发现带状疱疹神经损害为炎性脱髓鞘改变 ,此过程是可逆的。我科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对 2 4 8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做到早期治疗 ,精心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使病人早日康复。1 临床资料2 4 8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138例 ,女 110例 ,最大 85岁 ,最小 4岁 ,年龄 4~ 13岁 2 8例 (11.2 9% ) ,14~ 2 0岁 12例 (4.84 % ) ,2 1~ 30岁 2 0例 (8.0 6 % ) ,31~ 4 0岁 2 6例(10 .4 8% ) …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提供的GX III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加万乃洛韦和单用万乃洛韦治疗 4 9例青壮年带状疱疹患者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 ,具有典型带状疱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年龄 2 5~ 4 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 ,GX III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加口服万乃洛韦组 (治疗组) 2 7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1例 ,平均 37± 6岁 ,病程 1~7天 ,平均 4 .2± 1.4天。发生在头面部 2例 ,胸背部 16例 ,腰腹部 7例 ,四肢2例。万乃洛韦组 (对照组 )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平…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97例中男 47例 ,女 5 0例 ;年龄 1个月~ 5 2岁 ,平均 2 .3岁 ;血管瘤 1.0cm× 0 .8cm× 0 .3cm~ 5 .0cm× 5 .0cm× 0 .8cm大小 ,平均 2 .3cm× 1.2cm× 0 .5cm ;皮损位于唇部 18例 ,眼睑部 9例 ,口腔颊黏膜 2 9例 ,鼻尖部 7例 ,额部 13例 ,头部 2 1例。所有患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 1993年 10月~ 1997年 10月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 8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在我科经确诊的带状疱疹 12 1例均为发病一周以内未经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1例 (肝胆湿热型 80例 ,湿热兼气血不足 1例 ) ,男 43例 ,女 38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 41岁。对照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12~ 6 9岁 ,平均 41 5岁。两组发于胸背部者分别为 5 2例和 2 3例 ,余为三叉神经各分支及四肢部位。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肝胆湿热型者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6 0g,生栀…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1年 9月 ,应用卡介苗素治疗带状疱疹 42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  6 8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皮肤科学》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2例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17~ 5 2岁 ,病程 3~ 5天。对照组 2 6例 ,男 12例 ,女14例 ,年龄 19~ 5 8岁 ,病程 5~ 7天。所有病例此前未接受过带状疱疹药物治疗。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卡介苗素 1毫克 ,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5天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1994年 12月~ 1995年 2月应用频谱仪治疗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患者 ,现将资料完整的 35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5例皮肤病患者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5例。年龄 :10岁以下 3例 ,10~ 2 9岁 6例 ,30~ 49岁 12例 ,5 0岁以上 14例。病种 :带状疱疹 14例占 40 % ,湿疹 6例占 17% ,脓疱病 4例占 11% ,皮肤感染 4例占 11% ,疖肿 3例占8 5 % ,龟头炎 2例占 5 7% ,皮炎 1例占 2 8%。对照组 ,30例 ,其中带状疱疹 14例占 46 6 % ,脓疱病 10例占 33% ,湿疹 6例占 2 0 %。2 方法与结果2 1 方法 治疗组以频谱仪治疗 ,根据病情 ,部位 ,年龄…  相似文献   

10.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8月应用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 84例 ,分为两组。泛昔洛韦组 (治疗组 ) 4 4例 ,男 2 4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32 .3岁。病程 1~ 9天 ,平均 3.4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上肢 2 0例 ,腰腹部 12例 ,头颈部 7例 ,臀部、下肢 5例。阿昔洛韦组 (对照组 ) 4 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年龄 19~ 6 8岁 ,平均 33.5岁。病程 1~ 10天 ,平均 3.8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上肢 19例 ,腰腹部 11例 ,头颈部 6例 ,臀部、下肢 4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4例面部持久性坚实性水肿,其病因可能是继发于先有的寻常痤疮。病例报告:例1.21岁女性患者,因面、背部囊肿性痤疮5年就诊。体检:两颊部、额部有红斑性坚实的水肿性斑块,伴眼睑水肿。额、颊部还有坚硬的深在结节。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及胸透均正常。印象是结节囊肿性痤疮,伴面部显著水肿。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热水注射浸润区。伤寒菌苗发热疗法以及对水肿试用放疗,6个月后,水肿明  相似文献   

12.
右额部陈旧性斑块,表面光滑,右侧眉毛基本脱失,右侧上眼睑下垂,右眼球呈淡灰色无光感图1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右眼及额部损害带状疱疹致眼失明尚不多见,主要原因是眼部带状疱疹未能及时确诊或治疗不当引起角膜溃疡,从而导致失明,现报告1例。患者男,82岁。于2003年7月在感冒后,右额部出现红肿、疼痛,未出现水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予药膏外涂等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数天后,于右额部红肿处出现黄豆大水疱,壁厚,疱液清,波及同侧头皮及眼睑。患者曾在当地就诊,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2周后,水疱吸收,红肿消退,遗留右侧头皮红斑,右颞部疼…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一年间 ,采用黄芪静点 ,确炎舒松神经根阻滞、斯奇康注射及自制药物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取得显著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73例均为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在来院治疗前未口服及外用过任何药物。其中男31例 ,女 4 2例。年龄 17~ 81岁 ,6 0岁以上 12例 ,5 0~ 6 0岁 2 8例 ,4 0~ 5 0岁 15例 ,4 0岁以下 18例 ,平均 5 3 2岁。受累神经 :肋间神经 4 7例 ,颅神经 6例 ,臂丛 16例 ,腰骶丛 4例。病程 4天~ 2 1天 ,平均 8 2 3天。 73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为治疗组 ,37例…  相似文献   

14.
丹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采用阿昔洛韦联合丹参治疗带状疱疹 6 0例 ,同时采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 0例作对照 ,结果显示 :丹参联合阿昔洛韦可明显地降低神经后遗痛的发生率 ,并且安全、高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寻常型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中男性 6 9例 ,女性 5 1例 ,年龄 2 0~ 83岁 ,平均年龄 5 7岁。受累神经 :肋间神经 5 7例 ,颅神经 11例 ,腰骶丛 2 3例 ,臂丛神经 2 9例。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5天 ,平均 5 7天。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 6 0例 ,年龄5 3 1± 6 4岁 ,B组 6 0例 …  相似文献   

15.
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62岁。因头部肿物,面部瘀斑、肿胀疼痛2年,加重半年,于1995年11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993年9月头顶部偏右侧起一黄豆大小的紫红色结节,1周后结节周围及右侧额部出现紫红色瘀斑,肿胀、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疼痛缓解,但结节及肿胀未消退。2年来,头部结节逐渐增大成斑块,瘀斑及肿胀面积逐渐扩大,疼痛反复发作,先后在本市几家医院诊治,分别诊断为“皮脂腺增生伴小血管炎”、“胶原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疗效甚微。1995年5月开始,头顶部斑块明显增大,时有破溃出血,面部、眼睑肿胀严重,特别是两眼睑肿胀宛…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1 999年 6月~ 1 0月及 2 0 0 0年 6月~ 1 0月间应用自拟皮炎搽剂治疗隐翅虫皮炎 1 5 6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5 6例中 ,男 94例 ,女 62例。年龄 2~ 65岁 ,其中 2 1~3 0岁占 96例。发病于面颈部 5 2例 ,躯干 1 9例 ,上肢 2 5例 ,下肢 1 1例 ,多处并发 4 9例。发病于 6月份 1 2例 ,7月份 1 5例 ,8月份 2 6例 ,9月份 98例 ,1 0月份 5例 ,其它月份未见。自感有虫爬 ,虫咬者 5 1例 ,1 0例已知打死小虫 ,余者均不知原因。就诊时间多在发病 2~4天。误诊带状疱疹 5例 ,湿疹 1 8例 ,虫咬皮炎 1 0例。皮损为水肿…  相似文献   

17.
睑黄瘤又称睑黄疣 ,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 ,大多对称分布。皮疹为软的橘黄色长方行斑块 ,长约 2mm~ 30mm。皮疹较持久 ,本型可有或无高脂蛋白血症。中年人多见 ,影响美容。我科自 1999年以来 ,应用CO2 激光医疗美容仪治疗睑黄瘤共 4 0例 ,获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陆床资料 眼睑黄色瘤患者共 4 0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30例。年龄 34~ 5 0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在双眼 30例 ,包括双上睑 2 9例 ,双上睑及左下睑 1例 ,单眼 10例 ,包括右上睑 8例 ,左上睑 2例。病变面积 0 5~ 1 5cm2 。1 2 仪器 选用CO2 激光…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7月用微波治疗血管瘤 39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  39例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月~ 3岁 ,平均 11 6月。皮损分布 :面部 5例 ,眼睑 2例 ,颈部 3例 ,腹部 4例 ,胸部 5例 ,小腿 4例 ,大阴唇 2例 ,外耳廓 3例 ,头部 6例 ,上肢 3例 ,手掌部 2例。皮损形态 :鲜红斑痣 17例 ,草莓状血管瘤 14例 ,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两者均有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5例。皮损数目最少1处 ,最多 4处。皮损范围最小 0 5cm× 0 5cm ,最大 2 0cm× 3 5cm。1 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9岁,主诉双上睑下垂、黄斑伴口唇肿胀10年,于2010年5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双眼睑及口唇正常。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睑反复水肿,开始时每次发作约2~3d后消退,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过敏,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眼睑水肿仍反复发作。约半年后水肿不能自行消退,双上睑皮肤逐渐变薄,上睑下垂,睑内侧出现界限清楚的黄色斑块,同时口唇轻度肿胀,  相似文献   

20.
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并与阿昔洛韦片进行比较 ,取得良好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30例病人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2 2~ 6 0岁 ,平均为 41岁 ;病程 1~ 14天 ,平均 7 5天 ;皮损发生在头颈部 4例 ,胸背部 12例 ,腰腹部 7例 ,四肢 5例 ,骶部 2例。对照组 2 8例病人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18~6 2岁 ,平均为 40岁 ;病程 2~ 12天 ,平均 7天 ;皮损分布于头颈部 5例 ,胸背部 10例 ,腰腹部 8例 ,四肢 4例 ,骶部1例。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2 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治疗组口服“明竹欣” 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