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疗效,并观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水平。方法: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止酸方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0例口服止酸方汤剂,对照组50例口服雷尼替丁和吗丁啉,两组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在治疗前后测血清胃动素含量并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8.00%,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动素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升高,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止酸方治疗RE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胃动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止酸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予制酸剂和抗反流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食管炎内镜下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时观察其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清除的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每日1剂止酸方(由栀子、黄芩、赤芍、连翘、蒲公英、石斛、沙参、石菖蒲、郁金、瓜蒌、清半夏、枳实组成)。对照组40例,应用制酸剂、铋剂、抗Hp剂治疗。1疗程均为4周。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Hp的清除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4.35%和70.36%,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清除率分别为95%和99%(P>0.05)。结论止酸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仅有良好疗效,其对胃内Hp也具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止酸方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文筛选要求的反流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对比,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83.9%,2组胃镜黏膜炎症的观察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消除率分别为86%、95%.结论 本试验证实止酸方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对抗生素过敏或用西药久治不愈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反流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对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63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前者予以抗反流方治疗,后者予以法莫替丁和西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反流指数和胃排空率变化。结果抗反流方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当(P>0.05);抗反流方能降低反流指数(P<0.05)、增加胃排空率(P<0.01)。结论抗反流方能促进胃排空,改善胃食管反流以缓解R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并辨证为脾虚肝郁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阳性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健脾疏肝方汤剂和加斯清(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组内主、次要症状前后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临床两组对主、次要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总体疗效健脾疏肝方与加斯清相当(P0.05)。中药治疗组对部分症状(如烧心程度、胸痛频率、嗳气、胁痛、急躁易怒)缓解程度优于加斯清组。结论:健脾疏肝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和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6例.口服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和降方治疗,疗程8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胃痛"、"胃痞"、"反胃"等范畴,其发病与感受外邪、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食道,与肝脾胃有关。痰气交阻证治化痰理气散结;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肝火犯胃证治以清泄肝火;脾胃虚寒证治以健脾散寒,降逆止呕;阴虚血淤证治以养阴活血。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48例,收效佳,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拟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宇光  孙敏娴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03-140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食管黏膜,引起烧心、胸痛、反酸以及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除一般治疗外,药物多选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及促动力剂,但疗效未尽人意,且复发率较高。笔者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方药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依照文献[1]诊断标准,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或偶有不明原因的夜间发作性呛咳、喘息,甚至窒息者。胃镜诊断按照洛杉矶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升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益气清热升降方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吗丁啉口服.连续给药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镜下疗效与对照组相近,8~16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清热升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粘膜破损,而出现食道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常引起烧心、泛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笔者应用自拟和胃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04例病人均为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病例。104例病人均有烧心、泛酸等临床症状,并经内镜或钡餐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8~70岁;病程6天至25年,平均11个月。对照组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19~68岁;病程6天至23年,平均9…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63-1165
中医学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中医思维方式本身的优势关系密切,而象思维是其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其对疾病治疗中药物的选择亦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的问题,中医运用象思维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辨证与治疗,选方与用药,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案例介绍〕许某某 ,男 ,41岁。患者多年喜饮烈性酒 ,每每酣醉方休 ,醉后即吐黄苦水 ,平素间或泛吐酸水 ,自觉上腹部灼热隐痛 ,嗳气不己 ,纳谷少思 ,吞食不畅 ,夜间腹中鸣响 ,大便溏薄 ,每日 1行 ,舌苔薄白质红 ,脉小弦。近因病情加重 ,遂来就诊 ,经纤维胃镜检查 ,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药用 ,太子参 2 0 g ,黄连 5 g ,黄芩 10g ,法半夏 10 g ,白芍 15 g ,柴胡 10 g ,吴茱萸 3 g ,代赭石 2 0g ,刀豆子 15 g ,生甘草 3 g ,竹菇5g。上药水煎 ,分 3次服 ,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服 2 0 0ml。上方加茯苓 15g ,干姜 3 g ,连服 12…  相似文献   

15.
郭喜军教授基于临床多年经验,提出胆胃郁热,痰浊中堵为反流性食管炎(RE)主要病机,酸由痰浊郁生,然临床应用中,清胆化痰和胃对病情反复难治者难达预期疗效,后潜心研究古代医书,继承古法,临证时创新性地将肺脏提出,另辟蹊径提出“调肺止酸”学说,应用于临床,多有捷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桔梗枳壳汤加味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证属痰气交阻兼胃阴不足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1例口服桔梗枳壳汤加味方随证加减,对照组81例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2组总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改善口干咽燥、胃脘或胸骨后灼热症状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桔梗枳壳汤加味方治疗痰气交阻兼胃阴不足型RE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明霞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根据临床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吞酸”“嘈杂”“呕吐”“胸痹”等范畴。类似此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学心法·吞酸》认为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四圣心源》指出“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升,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不降,则胆火不降”,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关键。《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述:“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而酸”。说明反流性食管炎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