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132焊条在45钢母材金属上进行焊条电弧堆焊,熔敷金属为两层。为了减小熔敷金属内的焊接残余应力,改善其组织结构和硬度,对试样进行焊后热处理,回火温度分别为400℃、550℃和700℃,保温时间均为2 h。分析焊态及焊后热处理的熔敷金属显微组织和硬度,试验结果表明:焊态时的熔敷金属存在魏氏组织,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魏氏组织消失,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却在增多;对比发现,熔敷金属硬度值在回火温度为400℃时最大,在回火温度为700℃时最小,回火温度为550℃时熔敷金属的硬度值处在二者之间,由此可见,随着温度升高熔敷金属硬度值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CHR172堆焊焊条,通过电弧焊工艺在45钢上进行堆焊试验.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试样进行回火热处理,分析和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熔敷金属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不仅对熔敷金属的显微组织有影响,而且对硬质相的类型、性能及分布等也有影响;在400℃×2 h时熔敷金属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在550℃×2h、700℃×2 h时出现了回火马氏体和M-A组元;由于母材稀释的影响和熔敷金属组织中的合金碳化物析出,熔敷金属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选用D057(EDPCrMoV-Al-15)堆焊焊条,采用焊条电弧焊在Q345B钢基体上以不同的焊接电流进行了堆焊试验.多层堆焊后,对熔覆金属进行回火热处理,并分析回火后堆焊熔覆金属的显微组织.两种焊接电流所得堆焊层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差别,所得堆焊熔覆金属的组织:第一道为回火索氏体;第二道为回火索氏体+白色残余奥氏体枝晶组织;第三道为回火索氏体+马氏体+白色残余奥氏体枝晶组织,其中马氏体由残余奥氏体分解所得.堆焊熔覆金属回火后的显微硬度约为600 HV.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试板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焊后热处理并做焊缝熔敷金属拉伸、侧向弯曲、晶间腐蚀试验,初步获得焊后热处理时间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敷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规定的保温温度范围内,随着焊后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敷金属的屈服强度逐渐降低,抗拉强度变化较小,塑性逐渐下降,含Cr含量高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敷金属的塑性下降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钛钙型药皮堆焊焊条D172,以手工电弧焊工艺在基体材料上堆焊一定厚度的耐磨金属.为了消除焊态过程中残留的残余应力,提高堆焊层熔敷金属的耐磨性能,本试验对基体材料进行了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焊后回火等工艺,分析了焊态、回火工艺下获得的耐磨熔敷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在400℃时,堆焊层熔敷金属显微组织和硬度与焊态基本一致,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网状残奥氏体;550℃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且碳化物析出量增多,硬度升高;700℃时,马氏体分解,产生大量碳化物和α-Fe铁素体,硬度显著降低;保温时间延长,堆焊层熔敷金属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核容器用A508 -Ⅲ钢埋弧焊焊接接头进行了不同保温时长的焊后热处理,对熔敷金属的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基体组织进行了观察.讨论并分析了熔敷金属拉伸和冲击性能随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长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熔敷金属最佳的焊后热处理制度为620℃×24 h,此时的熔敷金属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时间对Q235钢表面等离子堆焊的钴基合金熔敷层的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熔敷层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熔敷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熔敷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扩散充分,浓度梯度减小,熔覆层内枝晶不断长大,点蚀击破电位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5 h击破电位E_b最低,(E_b-E_(pr))值最小。虽然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没有提高熔覆层的点蚀击破电位,但是保护电位的升高使其综合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程虹蓓  曹睿  杨飞  徐晓龙  贾兴旺  蒋勇 《焊接学报》2023,(7):32-39+130-131
以NiCrMo-3合金熔敷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原始焊态与690℃保温8 h热处理态熔敷金属的耐腐蚀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与焊态试样相比,热处理试样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在HNO3溶液中浸泡不同的时间发生了点蚀和晶间腐蚀;热处理态金属除了点蚀与晶间腐蚀还发生了部分枝晶间腐蚀行为.热处理后的试样由于NbC,Laves相数量及尺寸的增加导致腐蚀敏感性升高.析出相NbC,Laves相与基体的电位差导致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发生点蚀.晶界析出物导致Ni,Cr元素含量的降低,从而增加了熔敷金属晶间腐蚀敏感性.热处理后由于元素再分配导致枝晶间Nb,Mo等元素的富集和Ni,Cr等元素的贫化,引起枝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9.
选用脉冲旁路耦合电弧焊以ER4043铝合金丝作为填充材料进行铝/钢异种金属的搭接焊,焊接接头分别在270℃和350℃下进行焊后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使用能谱仪和显微硬度测试仪测试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合金元素的扩散情况和硬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会使焊接接头中的合金成分产生均匀化扩散,350℃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趾区生成了一层金属间化合物Fe_2Al_5Zn_(0.4);270℃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组织的硬度分布均匀,焊趾区组织硬度变化较小,这有利于防止焊接接头产生应力集中、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低温钢E621T1-K2C的熔敷金属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的试验与分析,研究了焊后热处理状态对熔敷金属性能、组织和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焊后热处理,熔敷金属冲击韧性、拉伸性能下降明显,断后伸长率有所增加,冲击断口的断裂形式由韧性断裂逐步变为脆性断裂,金相组织变得粗大且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采用了Ti-B系的500 MPa级药芯焊丝YCJ501-1为对象,研究了Ti含量的变化对熔敷金属力学性能和焊缝中心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Ti含量偏低时,焊缝中心易形成网状的先共析铁素体,对冲击吸收功产生不良影响;当Ti含量偏高时,焊缝中心形成大量的针状铁素体和极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导致焊缝金属塑性变差。当Ti含量合适时,熔敷金属的冲击韧性和塑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45低合金铸钢为基体,研究了堆焊后热处理对铸钢熔合区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经500~550 ℃回火处理,铸钢熔合区组织和硬度的过渡良好,并且能改善近熔合区的基体脱碳及焊层处的增碳现象,降低热影响区的粗晶脆化程度,减小相变应力和热应力,有利于防止基体开裂及耐磨层剥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铜模铸造方法制备出的Mg-Zn-Y合金,对所制试样进行两种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并研究热处理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发现T6(420℃×24h+150℃)态和高温退火(550℃×2h)态的合金晶粒中分散着一些小的颗粒相,T6态的絮状组织发生分离、显微硬度降低,而高温退火态合金的显微硬度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碱度3.4、1.6的焊剂进行桥梁钢Q500q E的埋弧焊熔敷金属试验,分析了焊剂碱度对焊接工艺性、熔敷金属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碱度焊剂的脱渣性和熔池流动性优于高碱度焊剂。降低焊剂碱度提高了熔敷金属中Si、Mn和O含量,且使得夹杂物尺寸变大,数量增大。低碱度焊剂增加了熔敷金属中的贝氏体比例,降低了针状铁素体比例,增加了M-A组织,因而提高了熔敷金属的强度,恶化了其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5.
张春波  梁武  周军  乌彦全  张友昭  李相伟 《焊接学报》2023,(8):57-62+132-133
采用惯性摩擦焊接方法进行了FGH96高温合金焊接,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对焊态和热处理态FGH96惯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中心区内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晶粒细小,晶粒尺寸为4.6μm±0.3μm,且二次γ’相完全溶解,导致硬度低于母材组织.随着远离焊缝,二次γ’相含量逐渐增加,距焊缝1.5 mm后γ’相体积分数基本保持不变,但γ’相形貌由球形逐渐向立方体转变,导致硬度逐渐增加.经热处理后,焊缝区域内二次γ’相的含量与形貌变化规律与焊态相似,但热处理后基材晶粒尺寸从11.4μm±0.3μm增大至13.5μm±1.0μm,是导致热处理后基材硬度较焊态较低的原因;另外热处理后三次γ’相的析出是导致热处理态焊缝硬度高于焊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热处理对T91钢金相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的方法,模拟出T91钢焊接过程中受焊接热循环影响的不同区域,并进行了金相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CO_2焊、富氩焊的短路过渡与非短路过渡熔敷金属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富氩焊飞溅小,焊工操作体验好,熔敷金属综合性能优异,焊缝含氧量较低。去应力热处理后强度降低,冲击吸收能量有所提高。同等条件下短路过渡冲击吸收能量高于非短路过渡,但强度及化学成分与熔滴过渡形式关系不大。熔敷金属的硫、磷含量与焊丝有关,与保护气体无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适合于焊接Ni-Cr-Mo系合金的药芯焊丝(一种是金属型无渣药芯焊丝,另一种是造渣型的药芯焊丝)焊接后熔敷金属的耐蚀性。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敷金属的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熔敷金属的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基体和析出相组成,晶粒比较均匀,尺寸为20—50μm。在堆焊过程中.相当于对合金进行了敏化处理,很容易析出TCP(topologically close—packed)相,这就造成了晶界和基体的合金元素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从而容易产生晶间腐蚀。通过ASTMG28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熔敷金属的耐腐蚀性与母材Hastelloy C-276合金相当,对其晶间腐蚀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表明在氧化性的腐蚀介质中,富含Mo的TCP相易被腐蚀。  相似文献   

20.
对12Cr2Mo1R钢埋弧焊丝极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焊接热输入及焊后热处理对熔敷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2Mo1R钢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组织主要为回火贝氏体。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熔敷金属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其冲击韧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焊接热输入20~28. 29 kJ/cm的范围内焊接,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当焊接热输入为22 kJ/cm时,熔敷金属获得最佳韧性。随着回火参数P值的增加,熔敷金属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其冲击韧性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用焊接材料的P值为19. 26~20. 71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当P值为20. 62时,熔敷金属冲击韧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