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玲 《气象》2006,32(4):68-73
2005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强,位置总体偏西偏北,春季副高位置异常偏西;东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大部地区为正距平分布,贝加尔湖南部为正距平中心。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交替出现,冬季经向环流异常发展,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偏低;夏李纬向环流发展,同时东亚夏季风偏强,汛期主要雨带位置位于淮河流域。冬、春李热带对流活动减弱,入夏以后迅速加强,台风活动活跃。热带海洋为暖水位相。在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天气气候发生了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2001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2002,28(4):21-24
2001年受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长期冷水位相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春季偏强,夏季秋偏弱;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东亚冬、夏季风偏弱;7月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强、偏北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及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8年秋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7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实况和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7年秋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3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3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2004年秋季(9-11月)山东天气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山东气象》2004,24(4):50-51
利用2004年9-11月山东省各地的气温、降水及月、旬平均500hPa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2004年秋季山东省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的天气过程,综合评价了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1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1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2013年秋季东北地区气候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朋岭  李多  柳艳菊  刘秋锋 《气象》2014,40(4):510-514
2013年秋季,东北地区气候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总体偏多,尤其10和11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多。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暖海温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系统的组合异常是东北地区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秋季北极涛动正位相特征显著,东北地区上空为异常正高度距平控制,环流异常形势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东北地区,造成秋季东北地区明显偏暖。秋季中后期,东北地区降水偏多主要受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异常偏强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2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4年秋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195l一2008年选取华南地区15个代表站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以及同期500hPa高度场资料,850hPa风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就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特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作分析.分析表明,多雨年500hPa合成高度距平场,大陆冷高压强大,副高偏强偏南;850hPa合成距...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玲 《气象》2000,26(4):12-15
1999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所明显偏弱,春、夏季副高位置异常偏东;东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大陆高压较强。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交替出现,阶段性明显;冬季冷空气异常偏弱,东亚夏季风加强。冬、春季热带对流活动强盛,入夏以后迅速减弱。在La-nina和大气 环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天气气候发生了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年秋季(9—11月)山东省各地的气温、降水及月旬平均500hPa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的天气过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吉林省台风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情况及尼诺区域海温变化情况.对台风活跃年份6-10月海温距平场分布分析发现,赤道及以北60纬度范围内海域海温整体均为正距平,形成3个明显正距平中心,海温异常偏高的气候背景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分析2018年8月500hPa环流异常形势场,对台风活跃年份6-10月500hPa高度场合成资料与历年高度场对比分析发现,500hPa上40-60°N、60-90°E区域内高度场为负距平,西风带系统低槽强度偏强,中低纬度及海上为正距平,相应的高压系统强度明显偏强,整体形势即高低值系统均较历年偏强;对比分析2018年4-8月副热带高压的面积、强度、脊线和脊线位置,强度较历年明显偏强,脊线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西进北上和东撤南压幅度较大,调整时间长,对台风发展和移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气候变暖以来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场背景分析,偏多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偏少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形势演变,偏多年前期北半球500hPa距平场上极区为大范围正距平,极涡偏弱,鄂霍茨克海有阻塞高压存在,东亚大槽偏强,阿留申低压活跃,偏少年时前期极区为大范嗣负距平,极涡偏强,鄂霍茨克海没有明显的阻塞高压形势,东亚大槽偏弱,阿留申低压也不活跃.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是造成春防期森林火险高火险日数多少重要原因,通过前期的环流背景对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做出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刘新超  曹锐  朱克云 《气象科技》2016,44(1):111-117
利用2006—2013年四川高速公路强浓雾封道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四川高速公路封道的强浓雾特征,并通过天气环流条件和气象要素特征分析,研究了形成封道强浓雾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四川高速公路强浓雾封道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主要在清晨05:00—08:00开始,08:00—11:00结束,持续时间一般为0~9h。均压场是封道强浓雾的地面环流条件,低层为高压环流控制,高空环流条件为西北气流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地面到近地层风速弱、湿度大及存在逆温层,有利于封道强浓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疆北部区域(简称北疆)37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北疆近58 a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北疆前冬和后冬气温EOF分解的前两个模态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偏西偏北地区与中东部反相变化型。前冬和后冬气温全区一致型的时间系数与同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区域位于乌拉尔山附近,气温反相变化型的时间系数与同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区域位于波罗的海附近。(2)北疆冬季气温季节内主要有前后距平一致和前后距平相反两种特征。在北疆冬季气温前后距平相反年份",前冷后暖"时的500 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消失,欧洲槽东移加深,东亚大槽强度减弱";前暖后冷"时,500 hPa欧洲槽减弱西退,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抬升,东亚大槽加深。(3)前冬偏冷时,后冬偏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500 hPa极涡增强,欧洲槽加深;前冬偏暖时,后冬偏冷的大部分原因是受500 hPa欧亚大陆大片的负变高区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艾子 《气象》2003,29(4):24-27
2002年春末夏初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1~12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纬度地区纬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 - ”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7月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典型阻高;东亚夏季风偏强,南亚夏季风及热带对流指数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19.
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多个站点所取得的1951~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结合1948~2008年的17层高度场和风场资料,重点取200hPa与700hPa两个层次,分析了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地区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别是乌山和贝湖附近高度距平的变化)以及西南地区上空伴随高度场出现的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性环流是直接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20.
ENSO 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利用1957-2002年欧洲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全球海表温度资料,对ENSO年冬季的平流层环流进行了合成分析,分别从暖事件和冷事件年的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分析研究了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应El Ni(n)o年冬季,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温度场、高度场和纬向风场都有由大气低层的正距平转变为平流层负距平的特征;与之相反,在El Ni(n)a年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大气低层的负距平到了高层变为正距平.同时,在纬向平均垂直剖面图中, El Ni(n)o年冬季北半球高纬地区从对流层顶到平流层温度场和高度场为正距平,而La Ni(n)na年出现相反的情况.在热带平流层,El Ni(n)o年冬季高空纬向风场在50 hPa到15 hPa左右为负距平,从15 hPa到1 hPa为正距平;而El Ni(n)a年则相反.在El Ni(n)o年冬季100 hPa以上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类偶极子结构的异常高度场和风场,El Ni(n)o年在极区主要为正距平,El Ni(n)a年在极区主要为负距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