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重症监护室(ICU)已广泛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CVCI)也随之增多。我们对32例诊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肠外营养支持在我国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秋  张辉 《临床荟萃》2010,25(20):1791-1793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为危重患者提供药物输注及长期静脉营养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ICU内的常规救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危重症病人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之一,由于肠外营养往往输液量大、液体渗透压高、对外周静脉刺激大,所以需要经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输注。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导管,但在穿刺置管和输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我科白2003年10月以来,开展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进行肠外营养,经过临床应用和观察,发现PICC适应乘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在肠外营养的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或生物材料移植内瘘(AVG)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其中,CVC作为急性肾衰竭患者、AVF/AVG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较好的血管替代通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富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509-3509
对我院2004—04—2008—10住院期间3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ons related infeetion,CVC-RI)应用抗生素封管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其结果抗生素封管治疗对某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确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也有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皮置入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100例放置PICC与CVC的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进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普通透明敷贴,改进组采用安舒妥Ⅳ3000敷贴固定导管。观察2组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不同固定方法导致的局部感染,皮肤过敏,皮肤破溃,导管脱落,导管部分脱出,导管成角及不适感改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舒妥Ⅳ3000敷贴固定PICC与CVC导管的改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然而,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创伤性的穿刺手段,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长,极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丹  陈敏  张卫东  康焰 《华西医学》2009,24(3):800-802
血管导管广泛用于临床,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15万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20万次,约40%与各种血管导管相关,特别与非隧道式CVC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朱亚  王芳  葛学娣  黄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24-1526,1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置管途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将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83例和CVC组82例,PICC组实施经肘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组实施经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等。结果 CVC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PICC组(P〈0.05),PICC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P〈0.05);发生与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低于C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PICC组显著低于CVC组(P〈0.05);患者自觉舒适度PICC组显著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是CHF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途径,CVC是CHF患者应急抢救的有效通道。  相似文献   

11.
杨兵  李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13-8613
近20a来,由于引进了各种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ns,CVC),保证了导管的通畅性及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ICU已广泛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也增加。在美国,每年医院血液感染约超过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管理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循证实践提供资料。方法 2019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国内6省的6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481名P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VC管理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 481名PICU护士CVC管理知识正确率达60%及以上者295人,占61.4%。不同学历、职称、年龄、ICU工作年限的儿科ICU护士的CVC管理知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同时考虑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影响下,学历依然是儿科ICU护士CVC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建议加强CVC管理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提高操作者对CVC管理知识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CVC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护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为一种插入中心静脉腔和右心房的装置,是经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临床中,急诊复苏、严重休克、长期用某些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有外周静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CVC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潜在的置管危险因素和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包括经中心静脉置入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与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1].它们为需要药物救治及营养支持的危重新生儿提供了一条珍贵的绿色生命通道,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 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VC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 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等目的[1]。然而, 如果CVC维护不当, 那么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CVC相关并发症[2]。其中, 导管堵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5%~38%[3]。一旦发生导管堵塞, 则需要进行导管内溶栓甚至拔管或重新置管, 不仅会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还会影响患者预后, 甚至增加病死率[4]。  相似文献   

17.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给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生命通道,带管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空气可能进入循环系统,少量进入可无症状,大量进入后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神志不清,造成空气栓塞(venous air embolism,VAE),甚至突然死亡[1-2].目前未见更换正压接头发生空气栓塞报道.我科2005年2月至2011年7月,更换正压接头15 000例,其中2011年7月发生了1例空气栓塞,经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必要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检测、血液透析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CRI)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行CVC 301例,依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观察不同置管位置病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纳入本研究行CVC 301例中共发生感染53例(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导管种类与CVC发生CRI无关,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及置管位置均与CVC发生CRI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及置管位置均是CVC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I率分别为10.1%和24.1%,CRI率颈内静脉置管低于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中颈内静脉置管CRI多为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而股静脉置管CRI多为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为减少CVC发生CRI,置管前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并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对CVC发生CRI者,应依据细菌谱针对性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将22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采用CVC置人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114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有无肺复张后肺水肿及气胸、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粘连、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焦虑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快,住院时间短,胸膜粘连及胸膜增厚、气胸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患者肺复张后肺水肿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