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血压杂志》2008,16(1):96
该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脑卒中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并与高血压病程、脉压、血压、体质指数(BMI)、合并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与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就应重视早期强化降压及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颈动态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稿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心脏病、吸烟、高脂血症、饮酒、血小板活性等。  相似文献   

4.
<正>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粥样斑块起始于青少年期,可几十年无临床症状,最终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病变,因此,在无症状期检出和监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情况,找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颈动脉是粥样硬化的早期好发部位,外周血管超声显像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准确技术,本研究应用这一方法,检测了147例受试者的颈动脉,旨在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心脏病、吸烟、高脂血症、饮酒、血小板活性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重危险因素干预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关系,评估强化他汀降脂治疗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达标剂量. 方法 入组181例经彩色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伴有多重危险因素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2组给予综合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24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强化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差值分别为(0.9±0.6) mmol/L,(1.3±0.7)mmol/L、(3.9±3.0)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0.3±0.3) mmol/L、(1.0±0.6) mmol/L、(2.9±1.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强化治疗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改善(P<0.01);斑块个数两组均减少,强化治疗组的变化趋势更显著(P<0.01);强化治疗组颈动脉双侧斑块面积均改善(P<0.05). 结论 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可稳定、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老年人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可使LDLC达到目标值.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探讨危险因素的作用及相互间影响。一、资料与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在我院住院并行颈部超声检查的795例患者(冠心病195例,高血压病336例,糖尿病224例,正常查体17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105例),男551例,女284例,年龄45~85(65±12)岁。根据WHO标准定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年龄分组,中年组(45~59岁)、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年组(≥75岁)。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是指同一个体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行颈部血管检查,C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 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如何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探讨颈动脉病变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321例,年龄60~83岁,参考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斑块组)和颈动脉正常对照组,分析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肌酐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对2组年龄、病程、血压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年龄较大,高血压病程较长,收缩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CRP较高; 随着IMT的增厚,高LDL-C、高FPG和高CRP的检出率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贵阳医学院诊治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186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由低至高分成3组:高血压1级组50例;高血压2级组56例;高血压3级组80例。另外,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血生化指标及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超声测量结果。结果高血压各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血压等级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及q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脂蛋白(a)、尿酸、肌酐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IMT增加,其程度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随血压分级增高而增加;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肌酐、尿酸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SUA)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及血压正常者38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的SUA、TNF-α、IL-6、Hs-CRP、颈动脉IMT及C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收缩压(SBP)、SUA、Hs-CR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CAS的发生和发展除了血压增高的影响因素外,体内SUA的增高及相关炎症因子也参与了CA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分析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并分析与冠心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80例、单支病变组102例、2支病变组62例和多支病变组84例。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分叉处IMT,记录颈动脉斑块的位置、数量。结果: 颈总动脉IMT、分叉部IMT、斑块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颈总动脉 IMT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P<0.01)、2支病变组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叉部IMT,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斑块积分,多支病变组与2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颈动脉IMT、分叉部IMT、斑块积分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冠状动脉病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及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8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斑块组(104例)和无斑块组(184例),将患者CAS程度分为0~4级,所有患者测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斑块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481 μmol/L vs 289μmol/L,P0.05)。斑块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无斑块组明显增高(66.2% vs 13.8%,P0.05)。与CAS 3级患者比较,CAS 0级、1级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CAS 4级患者比较,CAS 0级、1级、2级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方法 :非脑血管病患者 5 2例分为对照组 (10例 ) ,心绞痛组 (16例 ) ,心肌梗死组 (2 6例 )。冠心病依据心电图 ,运动 -静息 99m Tc- MIBI心肌显像 (SPECT)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0 .1。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组其中 1例 (2 ,3% )颈动脉狭窄 >5 0 % ,80 % (34/ 42 )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 >0 .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 (IC) /颈总动脉血流速 (CC) >0 .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但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7月-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56)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9).收集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体格检查结果、生化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  相似文献   

19.
吸烟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吸烟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显像检测61例吸烟的老年人与对照组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结果 长期吸烟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93%vs20,69%,P<0.001;47.54%vs17.24%,P<0.001)。结论长期吸烟可明显地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颔动脉超声测定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乐、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同醇(LDL—C)、空腹糖(FB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按照颈动脉IMT厚度分为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并对两组年龄、病程、血压值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年龄较大,高血压病程较长,收缩压(SBP)、TC、LDL—C、FBG、hsCRP较高,HDL—C较低;随着IMT的增厚,高LDL—C、高FBG、高hsCRP的检出率增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