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手术及麻醉均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老年患者自身处于功能退化状态,且疾病对机体的损伤,手术过程带来的疼痛都会引起患者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1]。老年患者在腹部手术及术后极易发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其肺功能,手术的麻醉方式及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康复、预后都有极大的影响[2]。因此寻求一种良好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方式来预防和减轻应激反应一直是相关临床学者关注的重点[3-4]。本研究观察了复合硬膜外麻醉与  相似文献   

2.
<正>股疝发病率较低,约占腹外疝的3%~5%[1],多发生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嵌顿率较高,一旦发生嵌顿需要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一般伴有多种疾病,越是高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越大,往往因凝血功能异常或伴心肺功能异常,不适宜接受硬膜外麻醉,若采取全麻则术后患者恢复慢,增加死亡的风险[2]。采取局麻可以相应减少麻醉带来的副作用,患者应激小,术后利于恢复,相对安全。随着我国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股疝的发病例数也随之增高[3],相应的股疝伴嵌顿的数量也在增加,本文  相似文献   

3.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快.美国预计到2020年,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将达到16%,老年人的外科手术量将增加50%[1];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约比解放前延长了一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2].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已成为临床麻醉的重要内容.老年患者手术的增多势必加大了手术麻醉的风险,加之老年人机体储备能力的减低、高龄、并存多种疾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青壮年[3].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 1 998年 1~ 1 2月期间我院老年外科病房收治的 32例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年龄≥75岁 )围手术期内心电图 (ECG)的分析 ,比较手术前后心肌供血状况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内 ,对于高龄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及术前的判断和处理措施。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32例高龄非心脏手术治疗患者 ,全部为男性 ,年龄 75~ 85(77± 1 )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者2 6例 ,其中并原发性高血压者 1 2例 ,并糖尿病者 7例。泌尿外科手术 2 0例 ,普外科手术 9例 ,肝胆外科手术 2例 ,骨科手术 1例。其中全身麻醉手术 1 7例 ,局部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癌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按照老年人口的癌症发病率(285.83/10万)计算[2],预计到2050年将有123万中国老年人遭受癌症困扰,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手术目前仍是多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越来越多的高龄病人倾向于接受手术治疗,但老年癌症病人由于其器官功能衰退、认知障碍、衰弱以及多种合并症,导致健康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溶栓疗法能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1] 。目前国内溶栓疗法选择对象一般年龄≤ 70岁 ,且采用15 0× 10 4 / 30min内静脉给予方法[2 ] ,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70岁以上高龄老年AMI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探索高龄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对高龄老年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收到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2年 2月至 1999年 6月住院的高龄AMI患者 6 8例 ,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无溶…  相似文献   

7.
导管射频消融(RFCA)已成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首选根治手段[1]。随着社会老龄化,接受RFCA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特点是病程长,血管病变严重,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行RFCA治疗时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有一定差异[2]。本文总结我院RFCA治疗43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8.
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年来手术外科麻醉及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麻醉禁区也不断缩小和改善,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1].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造成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对手术的麻醉应激性降低,稍有不慎就可造成麻醉意外危及生命[2-4].因此,提高老年人的麻醉安全性成为外科手术麻醉的主要目标.我们对我院老年患者麻醉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1]。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疼痛、恶心和呕吐[2,3]。目前国内外已经将PTGBD联合择期LC手术用于临床治疗,为了研究该方法对于老年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2~2015年90例胆囊炎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急诊手术组  相似文献   

10.
胡劲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74-3175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1],我国骨科患者中超过30%年龄大于60岁;老年患者身体功能及手术耐受性下降,而骨科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2].本研究观察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患者手术诊疗需求与日俱增,在常见手术中老年患者(≥60岁)占比已高达30.4%~ 65.9%[1]。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以术后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理解和社交能力损伤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生将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周期,增加病死风险。高龄是导致PND的独立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规模和老龄化速度均位居世界第一[1]。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围术期管理的加强,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老年病人在外科手术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一种急性疾病,是老年病人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麻醉苏醒期至术后5 d[2]。POD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独立性功能丧失、认知功能降低甚至死亡[3-4]。有研究表明,高达4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常多病共存,常会出现多种老年综合征与慢性疾病叠加、多重用药等问题[2]。国外研究数据表明,超过半数老年患者合并3种或更多的慢性疾病[3],如何综合管理老年患者已成为目前老年病科医师、全科医师面临的极大挑战。本文对1例卵巢腺癌合并腹腔转移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高龄患者的综合管理进行了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因"持续高热1周"入院,家属诉1周前  相似文献   

14.
治疗性ERCP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作为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对胆胰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胆胰疾病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因老年患者多有伴发症,治疗性ERCP能否在高龄患者中推广困扰着临床医师[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2例高龄患者治疗性ERCP资料,旨在探讨其在治疗高龄患者胆胰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龄和非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方法 报道北京医院诊治的4例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高钙血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病情转归,并结合国内外报道的37例临床资料,比较高龄(大于等于75岁)和非高龄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24-90岁,平均(65±16)岁。首发表现前三位包括意识改变(46%),局部疼痛(32.4%),恶心(18.9%)。高龄患者的血钙浓度值较非高龄患者低[(3.67±0.33)vs (4.33±1.02)mmol/L,P<0.05]。高龄患者骨侵犯的发生率较非高龄患者明显降低[(2/10)vs(12/16),P<0.05]。高龄患者的1,25-羟基维生素D3升高发生率高于非高龄患者[(7/9)vs(1/7),P<0.05]。高龄患者的PTHrP升高发生率低于非高龄患者[(4/10)vs(9/10),P<0.05]。LDH在所有病例(22/22)中均升高。高龄患者的化疗缓解率低于非高龄患者[(4/11)vs(10/13),P<0.05]。高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非高龄患者[1(0.8,2.75)月vs 8(6.5,15)月,P<0.05]。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血症临床少见,高龄患者较非高龄患者预后更差。高钙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病例要警惕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6.
无痛胃镜检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减退、生理机能改变,对麻醉药耐受性降低[1,2]。脑电双频指数(BIS)可反映认知功能水平,与麻醉药物产生的催眠和麻醉深度的变化密切相关[3]。我们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时采用BIS监测,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6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其中男90例、女106例,年龄65~87岁、平均78.2岁,,  相似文献   

17.
正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为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高发性恶性肿瘤[1]。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2]。CRC的诊治模式已从单纯的手术切除转变为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为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1]。近年来,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我国逐渐开展,在部分疾病的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已积累一定经验,本文就MDT模式的特征及其在CRC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气管插管手术作为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一种特殊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1]。它主要指把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的气管内,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安全有效措施[2]。医学上通常采用的方案是静脉注射,但患者综合效果较差。近几年,临床上开始采用TCI方式进行麻醉给药,综合麻醉效果良好[3]。我院对异丙酚靶控输注对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肾衰竭(RF)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SAP合并RF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干预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记录并比较两组康复时间(少尿期持续时间、持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 w检测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22及IL-1β]水平;各时点检测并比较两组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出院后随访,以患者再入院或死亡等随访终止,随访1年。随访期间记录两组预后(再入院、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少尿期持续时间、持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w,观察组CRP、IL-22及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w,观察组Scr及BU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SAP合并RF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康复,患者炎症反应减轻、肾功能改善明显,再入院率与死亡率大大降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的优点[1],然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气腹状态下进行,从而导致患者机体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增加麻醉风险.老年患者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同样使麻醉风险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结直肠手术的麻醉管理,旨在为此类患者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