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内皮素(ET)-1、血尿酸、髓过氧化酶(MPO)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53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300 mg/d,小剂量组给予非布司他片40 mg/d,大剂量组给予非布司片他80 mg/d。3组疗程均为12 w,对比3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2 w血清ET-1、血尿酸、MPO及NO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血尿酸、ET-1、MPO、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尿酸、ET-1、MPO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小剂量组发生关节疼痛1例,大剂量组发生恶心及转氨酶升高各1例,对照组发生转氨酶升高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大剂量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1%)及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9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5%)(P0.05)。结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ET-1、血尿酸、MPO及NO影响不大,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临床上建议依据个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肾脏科和老年病科诊治的308例CKD1~4期老年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尿酸,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及预后指标。结果:308例老年CKD患者中伴高尿酸血症者113例(36.7%)。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白细胞、三酰甘油及血肌酐均较高,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较低。校正性别、年龄、尿蛋白量、血肌酐等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β=-0.09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独立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蛋白尿和eGFR,为老年CKD患者e GFR下降≥30%或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为1.003,95%可信区间:1.000~1.007,P=0.038]。结论:老年CKD患者肾功能与尿酸呈负相关,伴高尿酸血症是老年C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肾生发丸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符合HUA临床诊断标准,并同时符合CKD临床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疗程均为12 w,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健肾丸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健肾生发丸,联合治疗组在健肾丸组的基础上口服非布司他片。3组在治疗观察期间均可根据自身病情进行口服或使用其他相关常规口服药物或治疗手段,如复方α-酮酸片口服药品、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治疗手段。治疗前后分别检测3组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血尿酸(BUA)、血白蛋白(ALB)、尿蛋白(PRO)水平,评估3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健肾丸组为76.67%,联合治疗组为93.3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A、Scr、PRO定量(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健肾丸组,AL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3组主要出现的临床反应有呕吐、头晕和四肢乏力,且3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肾生发丸与非布司他片联合应用临床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中西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HUA合并CKD患者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3(10):721-728.该文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院)肾内科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泄浊法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CKD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方法选取CKD非透析患者68例,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方治疗,疗程为12 w,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UA)、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变化。将68例患者按治疗12 w后血Scr的变化分为Scr下降(A)组和Scr上升(B)组,分析原发病、UA、PA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4 w、8 w、12 w后总稳定率分别为51.5%、63.2%、72.1%。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KD 2~3期患者治疗12 w后eGFR、P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KD 4~5期主要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原发病以高血压肾病为主,糖尿病肾病次之;B组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主,慢性肾小球肾炎次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组血UA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A组P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活血泄浊法能够稳定老年CKD患者的肾功能,尤其对CKD 2~3期疗效较好,提示早期防治的必要性。该法能够改善老年CK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老年CKD患者肾功能进展快,治疗前血UA水平高,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差可能是影响老年CKD肾功能进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Los)和福辛普利(Mon)治疗老年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氯沙坦钾组33例,剂量50mg/d;福辛普利组32例,剂量10mg/d,均早晨口服一次,持续8周.治疗第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第4、8周末各测血生化一次(包括血尿酸).结果:第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Los组73%,Mon组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周末降压幅度Los组SBP/DBP下降15.46/11.88mmHg,Mon组下降15.94/13.28mmHg.第2、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血尿酸第8周末Los(0.56±0.03)mmol/L降至(0.43±0.07)mmol/L,有效率70%;Mon组(0.56±0.03)mmol/L降至(0.53±0.03)mmol/L,有效率21%.两组间第4、8周血尿酸差值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咳嗽发生率Los组1例为3%,Mon组4例为1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脂、血尿酸影响。方法选择高三酰甘油血症伴高尿酸血症患者38例。给予口服非诺贝特胶囊,连续2~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服用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由(3.28±0.74)mmol/L降至(2.64±0.51)mmol/L;血尿酸由(567±13)μmol/L降至(354±14)μmol/L,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沙坦钾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将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应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显著,还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2月选择7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患者依照个体化原则进行降糖治疗,待血糖控制达到临床控制标准后。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具体剂量为150 mg,1次/d;氨氯地平片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联合用药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150 mg配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3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及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上,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血压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好,临床效果显著,厄贝沙坦能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比血尿酸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3~5倍.因此高血压患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尤应重视.目前,国内有关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作用专题报道尚少.本试验对460例诊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患者进行筛选.观察氯沙坦与络活喜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慢性肾脏病(CKD)3a~5D期患者贫血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525例慢性肾脏病3a~5D期患者资料,根据其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及是否接受透析治疗进行分组,通过对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高原地区CKD患者贫血患病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探讨此类患者发生贫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525例患者,年龄平均(59.2±15.4)岁,包括CKD 3a期269例,CKD 3b期113例,CKD 4期56例,CKD 5期36例及5D期(透析)患者51例。贫血总体检出率为44.4%(233/525),68.2%为轻度贫血,CKD3a-5D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33.6%、64.3%、88.9%及96.1%,贫血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随CKD进展逐渐上升,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DRD-eGFR)、血尿酸、血白蛋白及钙磷代谢指标亦随CKD进展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CKD分期(OR=2.606,P0.001)、低BMI(OR=0.868,P=0.012)、低白蛋白血症(OR=0.919,P=0.034)及低血钙(OR=0.062,P=0.019)是高原地区CKD患者发生贫血的高危因素。贫血患者中,仅37.7%(88/233)患者曾接受治疗,开始治疗时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79.9±19.3)g/L,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率低下,治疗总体达标率仅为37.5%(33/88)。结论高原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率随CKD进展逐渐升高,CKD分期晚、低BMI、低蛋白血症及低血钙均是高原CKD患者贫血的高危因素。贫血患者总体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起始治疗晚,贫血治疗率、EPO使用率及治疗达标率均低下,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63例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5~75mg口服,每日1次;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5~15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用药开始及用药8周末分别作血尿酸含量及血生化检查,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血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降低(P<0.01);而氯沙坦组较苯那普利组降低更显著(P<0.05);氯沙坦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氯沙坦比苯那普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老年退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5412例老年退休人员,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81例,血尿酸正常组383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5412例受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9.2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7.87%和24.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血糖异常、肾功能下降、血尿素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较血尿酸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肾功能下降、高TG血症、高TC血症、血尿素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该地区老年退休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1次/d,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2.5mg,1次/d;治疗12周,观察血压、血尿酸、血肌酐和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降血尿酸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具有良好的降压、降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Los)和福辛普利(Mon)治疗老年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氯沙坦钾组33例,剂量50mg/d;福辛普利组32例,剂量10mg/d,均早晨口服一次,持续8周。治疗第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第4、8周末各测血生化一次(包括血尿酸)。结果:第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Los组73%,Mon组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周末降压幅度Los组SBP/DBP下降15.46/11.88mmHg,Mon组下降15.94/13.28mmHg。第2、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血尿酸第8周末Los(0.56±0.03)mmol/L降至(0.43±0.07)mmol/L,有效率70%;Mon组(0.56±0.03)mmol/L降至(0.53±0.03)mmol/L,有效率21%。两组间第4、8周血尿酸差值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咳嗽发生率Los组1例为3%,Mon组4例为1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单纯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之差异。方法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不伴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6例。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及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其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IAUC)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CAUC)。结果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及单纯冠心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IR指数高于非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痹患者IR指数较不伴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增高,表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吏为明显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HUA)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HUA伴CKD 3~4期患者18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氢钠片(0.6 g,每日3次)碱化尿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d降尿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第4周、8周、12周、24周时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肾功能、血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MAP)等,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24周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在治疗后有一过性上升,但均未超过正常值的2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酸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治疗后血尿酸达标率高达79%。观察组血肌酐、胱抑素C等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HUA伴CKD 3~4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部分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剂量罗沙司他治疗老年非透析慢性肾脏病3~5期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非透析慢性肾脏病3~5期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首次服用罗沙司他且未使用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服用罗沙司他剂量均是低起始剂量(50~70 mg/次)。资料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使用罗沙司他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贫血相关指标、生化学指标、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43例老年非透析慢性肾脏病3~5期贫血患者,年龄(76.6±8.9)岁,41.9%的患者年龄≥80岁。低剂量罗沙司他治疗前血红蛋白(HGB)(90.9±14.9)g/L,治疗12周HGB(107.0±14.2)g/L,罗沙司他治疗后HGB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5%的患者HGB≥110 g/L。12周罗沙司他治疗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6.97%)出现不良反应,无一例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停药。结论 低剂量罗沙司他治疗老年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贫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血尿酸下降程度及其肝肾毒性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6月接受药物临床试验和延续试验的受试者120例,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片(40 mg/d)组、非布司他片(80 mg/d)组、别嘌醇(300 mg/d)组,共计完成6周期(6个月)用药,期间9次随访,对比三组患者血尿酸、肝功、肾功、痛风急性发作率等。结果非布司他片(80 mg/d)组对血尿酸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好于非布司他片(40 mg/d)组和别嘌醇(300 mg/d)组;非布司他片(40 mg/d)组和别嘌醇(300 mg/d)组对血尿酸的降低效果相当。三组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降血尿酸的达标率及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率优于别嘌醇组,安全性与别嘌醇组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各种伴随疾病与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4年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和血尿酸正常患者各225例(合并糖尿病各110例),对血尿酸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病例占同期住院老年男性患者的10.5%。高尿酸血症组合并肾功能异常远高于血尿酸正常组(27.6%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冠心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肾功能异常等的患病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血尿酸与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以痛风发生为临床特征者不到10%,合并肾脏功能异常者是血尿酸正常组的4.5倍,且常伴随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加以重视,尽早检出,综合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