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随访6~2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Apofix椎板钩操作安全,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性,适用于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治疗。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和寰枢椎不稳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寰椎螺钉固定技术包括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和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用于寰枢椎固定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Liu H  Lü H  We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31-833
目的 探讨对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手术方法总总结初步疗效。方法 对15例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后路经关节突侧块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C1,2)即刻牢固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间植骨与钛丝固定。结果 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5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螺  相似文献   

4.
SSE寰枢椎挂钩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SSE寰枢椎挂钩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10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SSE寰枢椎挂钩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颈椎动力位X线片、CT及CT三维重建,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综合评价SSE寰枢椎挂钩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18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脱钩、内固定断裂等内固定物失败的现象。影像学资料显示:SSE寰枢椎挂钩位置良好,无挂钩松动、移位,无寰枢椎不稳复发等情况。结论SSE寰枢椎挂钩为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新型内植物,其固定强度更大、固定效果更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为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骨科:脊柱     
20060305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20060306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0060307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0060308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20060309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本组随访10~2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在3~6个月寰枢椎融合,未见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情况.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双侧经寰枢椎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板挂钩固定及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方法 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5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术中顺利,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均症状缓解、功能恢复,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2.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双侧经寰枢椎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板挂钩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有很多文献将其混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Resnick等于2002年首次提出.用于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首先由Leconte于1964年用于枢椎创伤性滑脱的治疗。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9.
后路植骨APOFIX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导致的寰枢椎关节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损伤,早期可伴脊髓损伤,或随着病程进展最终出现神经根刺激和脊髓压迫症状。使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此类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植骨块愈合率高等优点。我们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1例,其中18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21例寰枢椎不稳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螺钉位置良好,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8个月JOA评分(13.9±2.1)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斌  陈华江  郭翔  陶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58-1359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是稳定上颈椎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丝捆扎技术(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rel技术)、C1~C2椎弓根螺钉技术等。研究表明,上述每项单一技术均有其不足和缺陷。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骼骨植骨治疗了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现将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不稳多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但由于其解剖及生物力学上的特殊性,内固定方式也与下颈椎明显不同,目的是提供即刻稳定性,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促进融合。目前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钢丝固定技术、椎板夹或椎板钩技术、Magerl技术、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及椎弓根钉技术、枢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等,其后又出现寰椎后弓螺钉、后弓锁定钛板、寰枢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等新技术,但各固定方式在技术及恢复上颈椎稳定性上存在优缺点,故熟悉各内固定技术并对该领域研究进展有所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和分析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对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对15例寰枢椎不稳及13例寰枢椎脱位患进行手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均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8例经颅骨牵引寰椎完全或大部分复位,系采用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牵引后不能复位,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1周死亡,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复发,给予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其余病例随访3~24个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术前应熟悉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各自影像特点,并对其解剖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特点认识清楚,正确地选择手术方法,术中仔细操作,便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的方法,为寰枢椎不稳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5年来手术治疗的34例寰枢椎不稳病例,并对几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稳定性和疗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结果。结果 寰枢椎不稳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结果不同。后路钢丝法对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固定效果良好,类风湿关节炎所导致的寰枢椎不稳后路钢丝固定也有好的疗效,但术后需用严格的头颈胸石膏固定。Apofix椎板夹固定与Brooks法固定效果无显著差异。Magerl螺钉是最牢靠的内固定方法。结论 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手术固定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固定融合方法和术后辅助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钉在寰椎隐裂伴寰枢关节不稳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颈后路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先天性寰椎隐裂伴寰枢椎不稳3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6个月),检查X线片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基本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结论]应用寰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椎隐裂伴寰枢关节不稳,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不稳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常采用后路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包括Gallie、Brooks钢丝、椎板夹及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等。这些术式虽保留了寰枕关节和颈椎其他节段的功能,但容易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及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较其他后路固定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矫形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6~20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不稳可以逐渐形成高位颈脊髓压迫,还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处理寰枢椎不稳主要采用固定融合术。后路经关节寰枢椎块螺钉(Magerl术)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术式。特别是Magerl螺钉复合Gallie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2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C2椎管内肿瘤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7例)施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难复性脱位者先行前路松解术。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较多,每一种手术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自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