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嵬  杨力  张亚东  李婷  陈越  刘晓程 《山东医药》2013,53(10):29-32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机制,探讨经心外膜多点注射对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儿的脐带,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至第5代并以CM-Dil标记。取小型猪18例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PBS组和移植组,每组6只。PBS组和移植组分别在梗死区注射PBS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6周后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观察梗死区灌注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Masson和TUNEL染色法观察梗死心肌中干细胞存活、增殖、分化情况和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PBS组相比,移植组心肌灌注情况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6周梗死区域可见移植的干细胞存活,其中部分向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亦可见固有心肌干细胞的募集与分化。TUNEL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Masson染色证实移植组的存活心肌明显增多而纤维组织明显减少(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心肌梗死区域后可部分存活并分化为心肌和血管组织,可促进固有心肌干细胞的募集和分化,减少细胞凋亡和组织纤维化,改善梗死区域的心肌存活情况,抑制心室重构,促进梗死心肌再生。  相似文献   

2.
张虎  葛建军 《山东医药》2007,47(36):16-18
目的 观察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自每只犬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进行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2周后用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自体MSCs后二次开胸注射到MI瘢痕区及其周围.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移植前3 d及移植后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灌注显影检查.结果 细胞移植后4周,两组犬全部存活,超声心动图显示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分别为56.72%±4.90%、(33.24±8.50)ml、26.16%±3.33%、(3.85±0.36)cm、(2.83±0.30)cm,与移植前的50.40%±6.31%、(25.49±7.67)ml、21.86%±3.04%、(4.24±0.41)cm、(3.14±0.30)cm相比,P均<0.05;而对照组4周后左室上述指标较移植前差异不显著(P均>0.05).99mTc-MIBI检查显示细胞移植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明显,而对照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不明显.结论 自体MSCs移植能有效地修复损伤的心肌并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Wharton's Jelly,WJ-MSCs)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BM-MSC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治疗效果.方法分离鉴定人WJ-MSCs和BMMSCs;小鼠随机分为MI组、WJ-MSC组、BM-MSC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3h后分别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1×10^6 WJ-MSCs和1×10^6 BM-MSCs ;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8),分离但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3h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小鼠心功能;天狼猩红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MI组相比,WJ-MS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下降,肺重/体重比下降,心重/体重比下降,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WJ-MSC组上述疗效与BM-MS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静脉移植WJ-MSCs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心脏重塑,其疗效与BM-MSCs相当.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般认为成熟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 ,丧失再生能力。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到不可逆损伤 ,细胞大量坏死 ,梗死区不能通过残余心肌细胞的增生进行修复 ,成纤维细胞逐渐代替坏死的心肌细胞并在梗死区形成瘢痕组织 ,导致心脏局部收缩功能下降 ,梗死心肌重构 ,最终引起心功能不全 ,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虽有学者认为心肌细胞的某个亚组能再生[1] ,但这种很弱的再生能力局限于活的心肌内 ,在梗死区内并未发现。传统的治疗方法旨在减少坏死心肌的数量 ,缩小梗死范围 ,对已形成的疤痕组织无能为力。随…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MI)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大面积MI后幸存的患者,常因心肌结构重构而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预后往往欠佳。近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作为多潜能干细胞,对受损的心肌具有积极的修复作用,为改善MI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文主要就BMSCs修复受损心肌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hHGF)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方法 50只12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10)g]随机抽取1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36只大鼠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存活大鼠(n=24)再随机平分为3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  相似文献   

8.
郑盛  殷芳  肖琼怡  郭致平 《肝脏》2014,(12):918-92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优化移植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收集 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2.5 mL/kg CCl4橄榄油(1∶1)混合溶液建立,24 h 后移植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肝叶注射 hUCMSC 细胞悬液;治疗后0 h、24 h、48 h、72 h、96 h和1周收集血清分析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3 d、1周、2周留取肝脏标本,观察病理学恢复情况,用 Real-time PCR 检测鼠肝中人 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人 CK18的表达。结果移植治疗组 TBil 和 ALT 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恢复(P <0.05),肝细胞再生程度提高,炎细胞减少,肝脏病理学修复作用增强。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经尾静脉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组织中,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的相对转录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移植治疗组中,移植后的 hUCMSC 在鼠肝中诱导分化后表达人肝细胞相关蛋白 CK18。经尾静脉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功能、移植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hUCMSC 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能促进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修复。移植后的 hUCMSC 自身能分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类肝样细胞。经尾静脉与经肝叶注射移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10年中,干细胞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利用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癫痫、休克、脊髓损伤);肝细胞和肝的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近几年,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前期临床试验表明这种治疗对心肌细胞再生和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有着明显的疗效.在各种干细胞中,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取材方便、体外易培养和可诱导分化的特点,对其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对MSCs在治疗心肌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温丽娜 《内科》2007,2(5):811-812
心脏缝隙连接是心肌细胞间介导电和化学信号的一种特殊通道,其数量和分布改变与心肌重构及心律失常有着密切关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13.
田涛  马宾 《心脏杂志》2012,24(1):117-119,137
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可挽救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但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心肌细胞数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骨髓中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梗死区的血液供应及心肌重构,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方式,移植的时机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通过诱导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等。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Ⅰ期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增生以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12)和培养液对照组(n=12)。从兔股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MSCs。通过结扎左冠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脉结扎后7d,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直接经冠脉注入MSCs和培养液。于心肌梗死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1、2和4周对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进行BrdU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后2周,MSCs移植组在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方面与移植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4周后,LVEF、LVESD和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在MSCs移植组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MSCs移植组BrdU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冠脉移植的MSCs可在梗死区心肌内存活并逐渐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假手术组(n=10)、心肌梗死对照组(n=10)以及注射ADMSCs移植组(n=10)。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急性心肌梗死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三代ADMSCs(5×106个,1mL)植入ADMSCs移植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液。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取心肌梗死区组织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验证移植后的ADMSCs是否向心肌细胞分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观察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均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0.72±0.04)cm vs.(0.88±0.07)cm,P0.05;(1.07±0.12)cm vs.(1.21±0.09)cm,P0.05;(1.176±0.057)g/kg vs.(1.361±0.095)g/kg,P0.05],而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大于心肌梗死对照组[31.87%±2.03%vs.28.00%±3.38%,P0.05;51.75%±3.37%vs.43.13%±3.72%,P0.05];ADMS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MSCs组梗死局部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20.00±2.65)个vs.(7.75±2.12)个,P0.05]。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的ADMSCs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增加梗死区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D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isease,IHD)。梗死的心肌细胞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由于瘢痕组织缺乏弹性,难以满足心脏收舒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过表达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移植后的生存和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ADSC,分别转染NS腺病毒(ADSC-NS)和对照腺病毒(ADSC-Con),CM-DiI标记ADSC。制作小鼠心肌梗死(MI)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①Sham组(与MI相同操作但不结扎冠脉),②MI+vehicle组(冠脉结扎后,在左心室前壁、侧壁和后壁立即心肌点注射总量20 μl PBS),③MI + ADSC-Con组(心肌点注射20 μl含2 × 105新鲜ADSC-Con的悬液),④MI + ADSC-NS组(心肌点注射20 μl含2 × 105的新鲜ADSC-NS的悬液)。MI 3 d后,免疫荧光和流式检测ADSC存活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I 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MASSON-三色染色测定MI面积,实时定量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尿肽(BNP)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将ADSC分为以下各组:①对照腺病毒(ADSC-Con)组,②NS腺病毒(ADSC-NS)组,③对照腺病毒 + 对照(ADSC-Con + Con)组,④NS腺病毒+对照(ADSC-NS + Con)组,⑤对照腺病毒+双氧水(ADSC-Con + H2O2)组,⑥ NS腺病毒+双氧水(ADSC-NS + H2O2)组。检测NS过表达对ADSC增殖、迁移和抗凋亡作用的影响。 结果 MI 3 d后,与ADSC-Con相比,ADSC-NS显著增加ADSC移植后在心肌组织中的存活率(P < 0.05),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 < 0.05)。MI 4周后,ADSC-NS移植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内径,降低MI面积和ANP、BNP的mRNA表达。在细胞水平,NS过表达促进ADSC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对ADSC的迁移无显著影响。 结论 NS过表达通过增加ADSC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增强ADSC移植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