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监测南昌市各监测点位PM_(2.5)浓度和水溶性例子主要组分表明,南昌市秋季大气颗粒物PM_(2.5)中总水溶性离子浓度为16.2μg/m~3,其中,SO_4~(2-)、NO_3~-和NH_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  相似文献   

2.
《广州化工》2021,49(3)
PM_(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燃煤。本研究利用稀释通道系统,选取民用煤典型4种,9种煤炭类型,采样87个,分析79个,通过比对分析出源排放下PM_(2.5)的特征,为煤炭燃烧排放污染物的研究和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分析讨论OC、EC的污染特征;用离子色谱仪对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H~+_4、K~+、Na~+、Ca~(2+)、F~-和NO~-_3进行定量分析,并分阶段测定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百分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样品中19种无机元素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装配双级脱硫塔的燃煤机组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问题,通过低压撞击器颗粒物取样系统对西安某300MW机组双级串联湿法脱硫塔及相关污染物控制设备进出口颗粒物现场采样,并搭建滤膜取样系统,收集脱硫塔进出口处的颗粒物进行水溶性离子分析。结果表明:双级脱硫塔对PM_(10)的总脱除效率为60.3%,PM_1的质量浓度未出现逆增长现象,脱硫出口处PM_(10)水溶性离子中SO_4~(2-)、Cl~-、Mg~(2+)含量增加;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会使得PM_1的质量浓度增加24.7%;静电除尘器对PM_(2.5-10)、PM_(1-2.5)、PM_1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8.6%、98.3%、95.7%;湿式静电除尘器对各级颗粒物脱除效率均达到60%以上。70%负荷下,该机组排放的PM_(10)质量浓度为2.89 mg×m~(-3),排放因子为0.049 kg×t~(-1)。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内3个不同沙源区土壤再悬浮沙尘指纹特征,做为追踪与判断下风影响区域亚洲沙尘的依据,并以理清亚洲沙尘传输路径.于内蒙古自治区沙源地采集30个土壤样本,携回实验室重新悬浮后,以双粒径分道采样器(Dichotomous smpler)进行悬浮微粒(PM2.5及PM2.5-10)采样,再分析土壤及沙尘化学成分,分析项目包括水溶性离子成分、碳成分、金属元素成分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沙源地的指纹特征为(1)PM2.5-10/PM10>0.74,(2)OC/EC<1.0.本研究也发现人为污染物(如SO42-,NO33,NH4)也存在于沙尘微粒中.  相似文献   

5.
李利平  金小天  曾芳  张宁 《广东化工》2016,(12):187-188
文章对大气颗粒物采样滤膜中8种水溶性无机阴离子(F~-、Cl~-、NO_2~-、NO_3~-、Br~-、PO_4~(3-)、SO_3~(2-)、SO_4~(2-))空白问题进行实验,探讨了采样滤膜中目标离子本底含量过高时试验可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南昌市水泥尘、土壤风沙尘、煤烟尘、生物质燃烧尘、城市扬尘和道路扬尘等主要PM2.5排放源进行采样、分析,建立相应的源成分谱。通过源成分谱特征分析,水泥尘的特征组分为Ca;生物质燃烧尘的特征组分为OC、EC和K;煤烟尘的特征组分为SO_2~(4-)、OC、EC、Ca、Si和Al;城市扬尘、土壤风沙尘的特征组分为Ca和Si;道路扬尘的特征组分为OC、Ca、Si和Al。道路扬尘和城市扬尘为混合尘,其中包含着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和水泥尘等源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永麒 《山西化工》2022,(1):228-230
利用PM2.5在线监测仪、在线气体/气溶胶监测仪(Marga)、半连续热光分析仪(OCEC)、在线重金属监测仪(CES)、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太原市沙尘期间PM2.5浓度、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情况。研究表明,沙尘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迅速恶化,PM2.5浓度升高明显。在PM2.5组分分析中,沙尘期间,SO42-、NO3-、NH4+二次离子浓度有所下降,OC、EC变化不大,金属元素浓度增幅明显。PM2.5在线来源解析表明,沙尘期间扬尘源占比大幅增加,矿物质颗粒物和含左旋葡聚糖颗粒物占比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粘接》2021,45(3)
此次研究利用化学重构以及PMF模型,提出了基于PMF的PM2.5化学成分与源解析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质量重构,精准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以及来源。以北京市的大气数据作为样本,并将其分为市区、郊区以及城市背景区三个对照组,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主要由含炭物质、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矿物尘、痕量元素以及氯离子组成。其中的含碳物质、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以及痕量元素的年均质量浓度最高的地区为市区;而矿物尘的年均质量浓度则以郊区为甚;三个区域的氯离子的年均质量浓度基本相近。另外,三区的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无机气溶胶、燃煤、地区浮沉、生物质燃烧、工业、城市扬土、燃油以及机动车尾气。本研究可以为PM2.5化学组成与源解析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PM2.5为大气中的细粒子,是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华北地区PM2.5的污染特征主要受SO2,NOX的影响,其主要来源为扬尘、燃煤、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源随地域变化不大,扬尘、燃煤、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SO_2与NH_3/NO体积比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针对商业V_2O_5-WO_3/Ti O_2催化剂,利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等仪器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_(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SCR脱硝装置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达到1.0×10~6个/cm~3左右,其主要成分为NH_4HSO_4及少量(NH_4)_2SO_4,且细颗粒物多为亚微米级。同时研究了SO_2催化氧化对PM_(2.5)形成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氨氮体积比对PM_(2.5)生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O_2的影响与SO_2氧化生成的SO_3浓度与颗粒物数浓度显著相关,氨氮体积比的浓度对形成的颗粒物数浓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SO_2氧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级稀释采样方法对1台电厂煤粉炉、1台电厂CFB锅炉和2台工业层燃炉配备的WFGD前后烟气中PM_(2.5)进行现场采样。采用ELPI分析PM_(2.5)的数量及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通过SEM分析PM_(2.5)的显微结构,通过XRF、ICP-OES和离子色谱法分别对PM_(2.5)中次量、痕量元素及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WFGD前,煤粉炉和CFB锅炉WFGD后PM_(2.5)质量浓度减少,而层燃炉WFGD后PM_(2.5)质量浓度增加。WFGD后PM_(2.5)中存在大量块状、层状、片状、细小柱状和球形颗粒聚合体的结构,浆液成分及脱硫产物的附着会使PM_(2.5)的外观形貌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脱硫后由于脱硫浆液的参与,PM_(2.5)中Ca、S及相应Ca~(2+)、SO_4~(2-)含量显著增加,Si和Al的含量下降;气相的As、Se和Hg也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从而进入PM_(2.5)。湿法脱硫过程中浆液会捕集烟气中颗粒物,但脱硫浆液成分及脱硫产物会经由干化作用直接形成颗粒或与原有颗粒经碰撞聚合形成新颗粒。  相似文献   

12.
采集河北省某钢铁企业烧结、高炉和转炉工序中的PM_(2.5)和PM_(10)样品进行单颗粒物形貌、粒径和元素分布特征分析,与全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采用分歧系数对不同工序细颗粒物成分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3个工序排放的颗粒物主要为富铁、富铅、无机盐复合、富硅、富钙和碳质颗粒等6类,烧结工序颗粒物粒径主要为1.5~10.0μm,高炉和转炉工序主要为0~2.5μm.烧结工序排放源主要成分为Cl,K,OC,Fe,Na和SO_4~(2-),高炉和转炉工序中PM_(2.5)和PM_(10)的主要成分为Fe.相同工序中PM_(2.5)与PM_(10)成分较一致,不同工序中颗粒物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14)
采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某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_(2.5)进行连续在线源解析监测,综合分析了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该区域8月份PM_(2.5)污染来源综合性较强,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源19.7%、扬尘源17.2%、二次无机源15.4%、生物质燃烧源12.9%、燃煤11.3%,此外工业工艺源4.4%、其他11.2%。在线源解析技术为环保管理部门科学制定PM_(2.5)污染防治措施,实现精准管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广州化工》2023,(13):184-186
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贵阳市选取2个采样点位,采集不同季节的大气PM2.5样品,且测定了PM2.5及其中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建立贵阳市PM2.5受体成分谱,并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贵阳市大气PM2.5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溶性二次离子和碳组分,其主要来源是二次硫酸盐、汽车尾气尘、燃煤尘和二次硝酸盐,贡献率依次为33.18%、24.78%、20.75%和8.02%。  相似文献   

15.
《江西化工》2021,37(4)
通过使用戴安ICS-5000+离子色谱仪对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Na+、NH4+、K+、Ca2+、Mg2+)采集所使用的不同材质的空白滤膜、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的PM2. 5。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PM_(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系统及其管理功能和意义,其次利用系统在某国控站点进行了具体应用,结果显示,监测期间点位受机动车尾气、燃煤源和二次无机源的影响较大,点位污染天气的发生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的影响,且PM_(2.5)污染过程主要成因为高湿的气象条件加速了气态污染物(SO_2、NO_2)向颗粒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同时机动车尾气颗粒物不断吸湿增长,造成PM_(2.5)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厂多数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降低电厂NOx排放,目前关于电厂中SCR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对一热电联产锅炉SCR前后颗粒物和飞灰进行取样,分析颗粒物质量粒径分布以及化学成分。采用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CSEM)对飞灰进行分析,获得颗粒物单颗粒成分。结果表明SCR前后PM10均呈双峰分布。经过SCR后,PM0.21浓度降低约62%(质量),而PM_(0.21-1)浓度升高19%(质量);PM1中SO_2相对含量增加约6%(质量),SiO_2和Al_2O_3相对含量降低,而CaO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经过SCR后,PM_(1-10)浓度降低约17%(质量),成分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颗粒成分变得更均一,说明经过SCR后,PM_(1-10)发生交互作用。因此经过SCR后PM_(1-10)浓度降低不仅由于颗粒物在SCR中发生沉积,更有可能是颗粒物之间交互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18)
研究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1月1号至2021年1月1号O_3污染规律特征,以及其与PM_(2.5)、PM_(10)、SO_2、CO等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2020年广州市黄埔区O_3污染控制情况良好,2020年超标率仅为6%;从季度看,都符合二级标准;从月份变化看,无明显规律;从24小时变化看,符合O_3生成的理论曲线。相关性计算表明,O_3与CO和颗粒物的负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2~-0.64,与NO_x、SO_2等污染物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在徐州市的7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对PM_(10)和PM_(2.5)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PM_(10)和PM_(2.5)的污染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6.3%和31.2%;空间上,工业区和交通居住混合区污染严重;时间上,污染水平呈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2.5)在PM_(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约占58%,应重视对其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宁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2015年1~12月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采集降水样品,分析了pH、EC(电导率)和主要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区降水的p H、EC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51、31.2μS/cm。市区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为Ca~(2+)SO_4~(2-)NH~(4+)NO_3~-Cl~-Na~+Mg~(2+)K~+F~-。其中,Ca~(2+)、SO_4~(2-)、NH_4~+、NO_3~-和Cl~-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占总离子当量浓度的92.5%。降水中SO_4~(2-)/NO_3~-(当量浓度比)为3.0,近10年来总体呈逐渐降低趋势,表明南宁市区大气污染向复合型转变趋势。总离子当量浓度季节差异大,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Ca~(2+)、SO_4~(2-)、NH_4~+、NO_3~-等当量浓度在春季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降水化学组成在南宁市区市监测站测点与青山测点表现为受综合源的影响特征,罗文测点表现为综合源与工业源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