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一染料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的软测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间歇染色过程染浴中织物色泽难以在线测量的问题,根据Kubelka-Munk理论和染色理论,提出通过测定染色过程染浴中的吸光度来求织物色泽三刺激值的软测量方法。基于机理分析和回归建模技术,以单一染料间歇染色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单一染料间歇染色过程色泽三刺激值的软测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值大于0.9,模型的拟合效果显著。模型的预测值与离线人工测量值之间的色差值在1.5(CIE LAB)之内,模型的预测值能满足工艺要求。因此,该色泽三刺激值的软测量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过程软测量     
本文从软测量技术的方法、在线校正等方面对过程软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给出了软测量技术用于工程实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烧碱蒸发过程出料浓度软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效顺流烧碱蒸发过程,主要介绍了烧碱连续出料浓度的软测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实际烧碱蒸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软测量技术应用于磺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可测量信号,而这些信号对于控制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用软测量技术估计这些信号,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难以在线实时测量,给控制与优化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软测量技术来实现菌体浓度的在线估计,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联混合建模方法用以建立菌体浓度软测量模型.改进的串联混合建模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需要利用插值所得的数据进行软测量模型构建的不足,从而保证了建模数据的可靠性.利用诺西肽发酵过程生产数据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串联混合建模方法的软测量模型是有效的,比基于现有方法的软测量模型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软测量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以某厂PTA装置中Br离子浓度的测量为例,建立了Br离子浓度的软测量模型,并对各个模型进行了数据预测,证明软测量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液压系统油液有效体积模量的在线软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不仅是影响液压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液压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以液压油有效体积模量的在线监测为研究目的,利用瞬变流理论和气液两相流理论,在频域内建立液压系统管路中油液的固有频率、压力、气泡体积分数与有效体积模量关系的软测量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该模型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线测量油液的同有频率,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在液压动力系统选定的两个油液压力波动监测点安装压电式压力传感器,通过在线激励动态测量油液的压力频率响应函数,从而识别油液的固有频率.在液压动力系统多源诊断信息获取试验装置上对该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方便、有效地用于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用于系统建模的多重小波网络,给出了网络的结构,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的网络构造方法,最后用于辨识非线性系统和建立过程软测量模型。该方法通用性好、精度高和鲁棒性强,仿真研究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预脱硅过程的RP值在线实时检测,影响生产质量和生产控制实时性问题,提出了RP值软测量的方法,开发了一套基于神经网络软测量的软件系统,利用此系统对预脱硅过程RP值进行预测.现场运行表明,系统误差在4%以内,对生产质量和控制实时性问题可以起到指导作用,证明了该软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代印染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从数据采集和生产管理上提出了RFID技术的应用需求,利用RFID技术空间耦合原理实现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追踪目标对象并读取标签相关数据。以某印染公司基于RFID的MES系统为例,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印染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RFID技术在印染业中的实际应用及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染整过程的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pH是保障海水淡化系统正常运行和水质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pH在线检测技术主要有电化学法和分光光度法。在海水淡化中主要应用基于pH玻璃电极的电化学法,但存在电极污染、干扰、腐蚀、维护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总结了电极自清洗、抗干扰、防腐蚀、在线维护等措施,提高了pH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讨论了海水淡化中pH在线检测新技术:基于pH—ISFET的电化学法和基于光纤pH传感器的分光光度法。并展望了海水淡化中pH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软测量技术是基于推断控制理论的一门新兴工业技术。本文在介绍软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设计步骤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火电厂采用热平衡法、动压法建立煤粉浓度的软测量模型,通过模型校正和在装置上实现软测量,保证煤粉浓度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科氏质量流量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氏质量流量计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流量计之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核心技术,直接决定其测量精度、测量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而流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数学模型是信号处理的依据和基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信号处理方法,但是,没有根据不同的信号模型和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各种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为此,根据不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的特征量提取原理,分析了其具有的优缺点。针对科氏质量流量计单相流、批料流与气液两相流测量这3种典型应用场合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据随机游动信号模型、突变信号模型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信号模型,分别从计算精度、响应速度、收敛性、抗干扰能力和对参数变化的敏感度等方面,对不同信号处理方法进行考核和对比,确定了3种典型应用场合下,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性能最佳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贺晓萌 《机械》2011,38(10):37-40
针对在批次管理条件下,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生产流程不畅、准时交货率低等问题,提出流程精益化思想.流程精益化将流程优化与精益生产理论相结合,利用精益生产思想对流程进行梳理、诊断、优化.使用重要性-成本分析矩阵来确定核心生产流程,运用ABC法和时间因素法对流程进行分析,消除、简化、合并不增值环节.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频彩色光栅投影测量不连续物体三维形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多频条纹相移法进行三维形貌测量时的投影条纹数量,提高测量速度, 提出了采用双频四步相移彩色条纹投影技术来准确测量具有台阶状不连续或孤立物体表面三维形貌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将高低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条纹分别输入彩色图像的红色和蓝色通道合成为彩色条纹,由数字视频投影仪将四步相移彩色条纹投影到被测物体,然后利用彩色CCD或CMOS相机采集4幅彩色条纹图并存储于计算机中。基于色彩分离技术得到8幅两种不同频率的四步相移条纹图并由图像灰度算法获得1幅反映背景的灰度图像;由低频条纹确定台阶状的物体边缘,高频条纹计算物体的形貌,并通过背景图像的二值化定位阴影和不连续区域。提出的方法仅用4幅彩色图像完成了台阶状不连续或孤立物体三维形貌的准确测量。与现有的多频4步相移条纹投影形貌测量技术需要8~12幅图像相比,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条纹投影与图像采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不恰当的处理会导致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并且会通过环境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莠去津作为常见的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的水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大型仪器,一般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并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难以普及。随着光学材料的发展,太赫兹超材料技术如今已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常用于识别物质的细微变化。采用太赫兹光谱技术结合超材料检测低质量浓度莠去津溶液(0,1,10,100,1 000和2 000μg/L),测得的透射谱经过归一化处理以及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结合超材料能够精确检测到1~2 124μg/L的莠去津质量浓度变化,有效提高农药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新的颜色相似度衡量方法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度衡量与特征提取在图像检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自适应颜色特征提取的技术,提出一种新的颜色相似度衡量方法,称作加权主色优先距离WMCF.它由3个视觉感知特性条件导出,据此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同时,也采用简化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提取新的纹理特征,进一步提高图像检索的精确度.实验表明,新的相似度衡量方法相较于CHIC及OCCD衡量方法有着更高的精确度和较小的时间复杂度;同时结合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的最终检索方法相较FC、BDIP Nmi等方法在精确度上有10%左右的提高,且具有更好的相关图像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国外CCD检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CDD图像传感器以其光谱响应宽、动态范围大、灵敏度和几何精度高、噪声低、便于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在工业测控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CCD图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它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现有CCD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指出了CCD传感器在工业检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