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宾市医生、教师和公务员3类重点人群男性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医生、教师和公务员982人进行调查,描述其中525名男性的吸烟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525人中吸烟者191人,吸烟率36.4%,影响3类人群中男性吸烟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工龄、职称、相关知识、相关态度等因素。结论宜宾市医生、教师、公务员中男性吸烟率较高,应继续加强在医生、教师和公务员这3类重点人群中开展控烟工作,广泛宣传烟草相关知识和戒烟技能,努力降低其吸烟率,尽量减少对其他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性公务员3类人群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公务员270人进行调查,描述其中166名男性的吸烟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3-类重点人群中男性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公务员吸烟率为28.9%,其中男性吸烟率46.4%.对男性吸烟行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工龄、相关知识和相关态度.结论:坚持在公务员中强化开展烟草控制工作,可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降低男性公务员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吸烟状况,探讨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414名公务员的吸烟状况进行调查,描述其吸烟现况、知识及态度情况,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西藏自治区公务员的吸烟率为36.0%,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4.9%,女性吸烟率为8.8%。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的吸烟状况有统计学差异,影响公务员吸烟的因素有性别、吸烟相关疾病知识得分、学历、家庭禁烟规定。结论加强对公务员队伍吸烟、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培训,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控烟工作中来,从开展公务员这一重点人群控烟,带动全社会参与控烟。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重点人群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东省重点人群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和广饶县随机抽取医生、教师和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生现在吸烟率为15.0%,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外科医生和家里不禁止吸烟可能是医生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教师现在吸烟率为9.8%,男性、大学教师、低文化程度和家里不禁止吸烟可能是教师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公务员现在吸烟率为29.3%,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和家里不禁止吸烟可能是公务员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山东省医生、教师和公务员的现在吸烟率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三类重点人群加强控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市医生的吸烟状况及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成都市710名医生进行吸烟现状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医生总体吸烟率为17.2%,男性医生吸烟率为37.3%;男性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现在已戒烟者的相关认知均好于吸烟者(F=3.61,P0.01;F=2.98,P0.01),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现在已戒烟者的相关态度均好于吸烟者(F=2.31,P0.01;F=2.29,P0.01);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工龄、相关知识得分、相关态度得分和单位禁烟。结论本次调查的医生吸烟率较低,男性吸烟者吸烟相关认知差于不吸烟者,应该根据调查的相关吸烟影响因素制定医院控烟措施,进一步降低医生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市部分职业人群烟草流行现状,为制定该人群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公务员、教师、医生,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累计调查1168人,平均吸烟率为26.1%、被动吸烟率为49.9% 其中男性平均吸烟率(45.2%)明显高于女性(1.6%) 在男性人群中,公务员吸烟率(56.3%)明显高于教师(38.2%)和医生(41.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种职业吸烟率有差异,应加大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控制人群吸烟率,提高人们自觉控烟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两城市男性公务员吸烟状况,探讨影响其吸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两城市324名男性公务员吸烟状况进行调查,描述其吸烟现状;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男性公务员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城市男性公务员吸烟率为44.8%;不同学历(χ2=10.003,P〈0.05)、单位禁烟情况(χ2=6.499,P〈0.05)、家庭禁烟情况(χ2=60.368,P〈0.01)对男性公务员吸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男性公务员吸烟的主要因素有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知识得分、年龄、学历和家庭禁烟规定。结论调查的男性公务员吸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实际进行吸烟干预,制定家庭禁烟规定,从而改善男性公务员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两市教师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两市725名医生,描述其吸烟现状;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男性教师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市教师吸烟率为16.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0.8%,女性吸烟率为0.1%。影响男教师吸烟的主要因素有工龄、家庭禁烟规定。结论关注参加工作不久教师的健康教育,积极调动吸烟者的主观意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降低教师吸烟率,从而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重点人群对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和吸烟行为,为更好的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控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于2008年5月在河西区、北辰区、宁河县抽取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大学4所,中学10所,小学10所;市级政府部门3个,区级政府部门6个,街(镇)级单位6个。共随机抽取公务员404名,教师600名,医生1000名。结果吸烟率为20.5%,现在吸烟率17.5%。男性吸烟率为48.4%,女性吸烟率为0.5%。公务员吸烟率31.9%,教师吸烟率16%,医生吸烟率18.6%。59.7%的被调查者否认"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危害小"。46.7%的被调查者否认"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危害"。11.6%的被调查者否认"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93.6%的被调查者否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小"。84.2%的被调查者认为"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80%的被调查者支持在医院、学校、政府机构、工作场所、会议室、交通工具内施行全部禁烟。71.4%和43.0%的被调查者支持在餐厅和酒吧施行全部禁烟。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肺癌、肺气肿、冠心病与吸烟有关。结论公务员、教师、医生中男性吸烟率仍然很高,需要加强香烟相关知识和吸烟危害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尽快制定天津市公共场所禁烟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开平市常住居民与教师、医生、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为政府和控烟机构制订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随机方法抽取常住居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护人员与教师;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公务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相关行为、对控烟政策的态度及控烟能力等相关信息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开平市常住居民的吸烟率为25.83%,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1.92%,女性吸烟率为1.92%,常住居民对吸烟和二手烟引起除肺癌外的疾病的认知率低;重点人群的吸烟率为15.33%,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4.28%,女性吸烟率为3.15%,3.00%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19.00%的教师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培训,91.33%的重点人群认为应在医院、会议室、公共交通工具和学校全部禁烟,在餐厅和酒吧室内全部禁烟的认可率分别为57.33%、43.67%。结论应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知识的认知率,自觉选择和坚持远离烟草的生活方式。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控烟教育和培训,发挥其示范、指导和教育作用带动全人群吸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丰台区1182名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丰台区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医院控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一、二、三级医院各2家,再在被抽中的医院中以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118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和戒烟情况、医院控烟情况。结果男性吸烟率为41.8%,女性吸烟率为0.8%,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中,医生的吸烟率为31.5%,后勤人员吸烟率为75.6%。不同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不同,中专及以下者吸烟率最高,平均为13.6%,其中男性为69.2%,女性为1.7%。在吸烟者中,有54.0%的人曾经戒过烟,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意志力,占50.0%。36.0%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戒烟,只有23.7%知道“五日戒烟法”,3.8%知道“安非他酮是尼古丁替代品”。结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高,控烟知识和技能较差,临床医务人员的控烟工作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生吸烟相关行为、提供戒烟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区县的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吸烟情况、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对控制吸烟政策的态度和控制吸烟能力等相关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地区医生吸烟率为16.4%,男性吸烟率为37.5%,明显高于女性吸烟率0.4%,吸烟的医生中有73.8%在上班时吸烟,有36.0%尝试过戒烟;调查对象中有60.5%会经常建议病人戒烟,57.1%听说过戒烟药物,但只有7人给病人使用过;大部分医生对医院控烟持支持态度,并对烟草的危害的认知度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对烟草的某些危害存在误区;影响医生吸烟的主要因素有吸烟相关知识、性别以及家中是否可以吸烟。结论天津地区医生的吸烟率较高,为患者提供戒烟服务的意识和技能有待提高,医生的吸烟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通市不同职业人群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于2007年5—6月在南通市采用方便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构、公共交通场所、餐厅和网吧等6类公共场所33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结果调查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1.15%,男性(50.74%)高于女性(0.5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被动吸烟率为56.62%,其中男性51.28%,女性58.7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0)。不同职业人群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正确知晓率均高于90%,而对被动吸烟具体危害正确知晓率较低(均低于90%)。男性人群中,服务行业人员的吸烟率(65.63%)高于其他行业。不同职业人群中,教师的被动吸烟率(29.63%)低于其他职业人群;服务行业人群对吸烟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均低于其他职业。不同职业人群对"医务人员不应当着病人面吸烟"、"学生不应吸烟"、"公务员开会时不应吸烟"非常同意的比例较高(均大于85%)。结论南通市男性现在吸烟率较高,服务行业的吸烟率高于非服务行业。应大力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大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以改善不同职业人群对禁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教师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教师吸烟现状,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控烟及创建无烟学校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9月按照多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22所学校的695名教师,进行一对一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总吸烟率为29.60%,现在吸烟率25.70%,男女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01)。26.60%的教师获得过烟草危害知识方面的教材或资料,7.30%的教师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培训。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教师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教师人群吸烟率较高,烟草相关知识掌握相对不足,控烟相关教学活动的教材较少。积极开发学校控烟材料,加强教师控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技能的培训是开展学校控烟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吸烟、戒烟、被动吸烟、劝阻吸烟现状以及对吸烟危害健康和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认识,为制定控制吸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5市2300名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采取自填式答卷调查。结果3种人群总吸烟率为33.2%,男性吸烟率为63.2%,女性吸烟率2.5%;公务员吸烟率最高,为38.2%,卫生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3.0%,教师吸烟率为28.4%;3种人群戒烟成功率为13.9%;有66.7%的人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74.0%的人没听说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结论辽宁省5市男性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吸烟率比较高,加强对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的控烟责任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在全社会控烟工作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医生吸烟及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生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医生戒烟活动、医生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询问调查抽中的广州市1级、2级和3级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结果医生的总吸烟率17.3%,现吸烟率为15.2%,其中40~岁年龄段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现吸烟率25.9%,女性无人吸烟,影响现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1、2级医院现吸烟率明显高于3级医院。80.4%的医生赞成医生应该为病人树立不吸烟榜样,52.7%的医生赞成或不反对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并希望了解更多吸烟和控烟有关知识。结论有必要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戒烟知识和方法培训,令医生自己减少吸烟,并使医生更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小学生吸烟行为及相关因素,为青少年控烟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1所小学4 3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曾经尝试吸烟的小学生为640人,吸烟尝试率为14.9%,<9岁就尝试吸烟的学生为74.2%,68.4%的小学生尝试吸第1支烟的原因是好奇;学生伙伴吸烟发现率为16.9%,小学生在家庭中的被动吸烟暴露率为73.7%,教师吸烟被学生发现率为29.1%;男生、年龄增大、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伙伴吸烟率较高、近1周中学校和家中被动吸烟暴露率较高、控烟宣传资料接触较少、接受知识培训较少是小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学生吸烟尝试率较高,尝试吸烟的年龄小,对吸烟成瘾及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小学生周围人群吸烟的比例高,小学生控烟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