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Fe-25.68%Dy_2O_3(质量分数)纳米晶混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微观形貌以及颗粒中化学成分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球磨后形成了纳米晶,其组织非常均匀。球磨对Dy_2O_3组元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对Fe组元的作用效果。Fe相的衍射峰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宽化,而Dy_2O_3相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在球磨48 h后几乎消失。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球磨初期减小很快,球磨后期减小缓慢,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48 h后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20 nm。本文同时研究了纳米晶混合体形成和Dy_2O_3相固溶的原因以及微观组织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Ti6Al4V预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不同球磨时间的Ti6Al4V预合金粉末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末逐渐细化,晶粒尺寸变小,微应变逐渐增加;球磨60 h后粉末达到较好的细化效果以及固溶效果;球磨90h后,粉末完全合金化,粉末粒度到达纳米级别,平均粒径50 nm。  相似文献   

3.
以Cu、Cr和Zr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Cu-90%Cr2Zr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u-Cr-Zr粉末可通过机械合金化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的球磨时间内,随球磨的进行,Cu-Cr-Zr粉末晶粒细化至纳米尺寸,晶格常数增加,晶格畸变降低,粉末形貌呈片状;但进一步球磨会导致铬的晶格常数降低,导致畸变增加,使得粉末变得不规则及颗粒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4.
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级WC-Co混合粉末,采用脉冲电流烧结技术进行烧结。用能谱分析仪(EDX)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XRD)对比分析球磨前后WC-Co混合粉末的衍射峰变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粉末及烧结材料进行了组织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烧结试样的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Co纳米粉末的粒度逐渐变小,当球磨时间超过30h后获得了粒度为100nm以下的WC-Co纳米粉末。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超细WC-Co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2.5~94)和耐磨性。另外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制备出Ti_(55.5)Cu_(18.5)Ni_(17.5)Al_(8.5)非晶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粉末的微观形貌以及非晶化行为,探讨了非晶化对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是合金晶粒逐渐变小,出现纳米晶化合物;随后纳米晶化合物内部发生局部结构长程无序化,纳米晶化合物分割成更为细小的纳米晶;最终纳米晶颗粒完全非晶化。从原子尺度证明了非晶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能球磨过程中发生了剧烈塑性变形,形成了高密度位错以及严重的晶格畸变,最终导致原子长程无序化从而形成非晶。球磨引起加工硬化和非晶晶化,使得球磨后的合金粉末硬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钼-钴-硅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配比为Mo5-xCoxSi3(x=0.5,l,2)的混合粉末的机械球磨行为。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中首先形成Co,Si在Mo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o(Co,Si),高能球磨大大扩展了硅和钴在钼中的固溶度。进一步延长球磨时间,过饱和固溶体转变成为非晶。在球磨过程中,Mo(Co,Si)的晶粒不断细化,球磨至40h,晶粒尺寸约为8nm。球磨初期,内应力急剧增加。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的颗粒尺寸增大,40h后,逐渐减小,且形状球化,100h后成为尺寸不超过100nm的球形粉末。  相似文献   

7.
高能球磨制备Al-Pb-Si-Sn-Cu纳米晶粉末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了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纳米晶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微观形貌以及颗粒中化学成分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球磨后形成了纳米晶,其组织非常均匀。球磨对Pb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对Al的作用效果,经过40h球磨后Pb粒子达到40nm,而Al在球磨60h后晶粒为65nm;经球磨后,Cu和Si固溶于Al的晶格中,而Sn则固溶于Pb晶格中,并且Al和Pb发生了互溶,形成了Pb(Al)超饱和固溶体;在球磨过程中硬度高的脆性粒子Si难于完全实现合金化。  相似文献   

8.
将纯Fe粉和Al粉按原子比Fe∶Al=60∶40混合后,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进行机械合金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硬度仪研究球磨过程中Fe-Al合金粉末相结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硬度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球磨24 h后,Al原子全部固溶于Fe晶格中,形成Fe(Al)过饱和固溶体,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呈现先快后慢的减小趋势,球磨36 h后合金粉末的晶粒尺寸小于100 nm。粉末内部组织为层状结构,且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层片厚度不断减小,球磨36 h后层状结构全部消失,获得组织均匀的纳米晶Fe-Al合金粉末。随着球磨时间延长,Fe-Al合金粉末的硬度不断增加,球磨36 h后合金粉末的硬度约为405 HV0. 025。球磨Fe(Al)固溶体合金粉末在500℃热处理转变为有序Fe Al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CeO2/Al复合粉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Al复合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显微镜(FEM)、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等测试分析手段,对球磨过程中复合粉末相结构、组织形貌和成分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纳米CeO2团聚体逐渐进入Al颗粒中,并被很好地分散开来,呈均匀弥散分布;Al晶粒尺寸不断细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二氧化钛、铝和石墨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制备α-Al2OdTiC纳米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对球磨不同时间后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以微米尺寸的TiO2、A1和C为原料,利用高能反应球磨法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寸的α-Al2O3/TiC复合粉末;球磨250 min后,原料粉完全反应,合成的α-A12OdiC复合粉体晶粒尺寸为15nm.  相似文献   

11.
多孔吸声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和实际应用,在简单介绍目前研究的几类主要吸声材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对照,同时还介绍了几种复合结构的吸声材料.最后对吸声材料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全面概述了近年来材料及材料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讲述了材料科学在社会各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从事材料领域教育的社会各部门对这一学科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英](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概述了近年来材料及材料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讲述了材料科学在社会各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从事材料领域教育的社会各部门对这一学科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国内模具选材用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模具选材用材的基本原则以及常用的模具钢种,综述了国内模具选材用材专家系统的开发成果,分析了国内模具选材用材存在的弊端,最后分析了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对国内模具钢选材用材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Material Series Database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材料体系由多层体系结构和最底层的材料牌号数据构成。为构建材料体系数据库系统,针对材料体系的多层数据结构、数据特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层结构与材料牌号及其性能数据的关系开展了深入研究。设计了材料体系数据库和牌号性能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应用 Oracle 和 J2EE 开发设计了软件系统,实现了从体系结构到牌号性能数据的无缝连接。对整个材料体系的多层结构,文本、图片、表格等多种数据实现了有效管理和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16.
半固态技术在材料连接和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伟  郭成  程羽 《焊接》2006,(1):17-20,66
半固态材料技术在材料成形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将半固态技术作为材料连接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及相关的专利,重点分析了半固态连接技术的优点并与传统工艺进行了比较,展望了这种新技术在材料科学与成形加工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志鹏 《金属热处理》2022,47(10):251-257
自动物料装备对于防止混料、降低劳动强度、保证热处理品质和提高热处理自动化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物料输送设备、物料存储设备和物料布放收集设备等自动物料装备的特点、适用情况和实际应用效果,为广大热处理从业者在热处理工厂规划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1995 ̄1996年间几种金属磁性功能材料的新进展,这些材料包括Fe-Si超薄磁性材料,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新的巨磁阻抗材料,磁屏蔽和电磁屏蔽用的非晶磁性材料,准晶磁性材料,超导性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1998~1999年金属磁性功能材料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1997年起关于金属磁性功能材料每年若干新进展综合评述的继续,这次内容包括:⑴多层膜巨磁电阻材料;⑵高硅和薄带取向硅钢材料;⑶RFe12型新稀土永磁材料;⑷稀土磁致冷新材料;⑸发展中的新Fe-Al系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电脉冲在现代材料制备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电脉冲在金属凝固组织控制、金属再结晶、纳米晶制备、非晶防脆、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及损伤材料自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对其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