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金属制品厂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的防护效果,为金属制品行业粉尘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通风除尘设施防护效果检测等方法,对改造后的通风除尘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金属制品厂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前粉尘危害较为严重,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3~6倍。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CTWA0.5~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经通风除尘设施防护效果检测,尘源控制风速达到0.41~0.65 m/s,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金属制品厂改造后的通风除尘设施达到预期效果,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抛光工艺是除去金属表面污垢,增加镀件的光洁度,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湖北省五金工具厂为了防止抛光粉尘的危害,改进一套通风除尘装置,除尘效率较好,车间平均粉尘浓度由112.44mg/m~3下降到1.65mg/m~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陶瓷厂生产车间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其除尘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测量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研制成型车间、喷釉车间和抛光磨边车间内各岗位的矽尘浓度,与车间改造前相应岗位矽尘浓度及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研制成型车间压机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3.67 mg/m3降至0.40 mg/m3;喷釉车间喷釉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1.37 mg/m3降至0.32 mg/m3;抛光磨边车间磨边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18.7 mg/m3降至0.36 mg/m3;车间内矽尘浓度明显降低,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采取适宜的通风除尘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车间内矽尘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采石场筛分工序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方法根据某采石场筛分岗位工艺特点及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以外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选型和除尘器的选择为重点,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后测定其粉尘控制效果。结果外部排风罩采用罩口尺寸为1.6 m×1.6 m的带法兰边框的上吸式排风罩,控制距离为1.1 m。除尘系统的总排(送)风量为148 072 m~3/h;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分别为171 023 m~3/h和1 255.5 Pa;据此选择型号为4-79的普通中压风机和处理风量为186 000 m~3/h的WDJ47-3/1型WDJ型卧式电除尘器设备作为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实施后,筛分岗位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6.2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0 mg/m~3。结论所设计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家具厂生产车间采取的通风除尘措施进行评价,分析其除尘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测量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后下料车间、木工车间内5个岗位木粉尘浓度,与采取措施前相应岗位木粉尘浓度及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并综合评价。结果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后,下料车间木工圆锯岗位、裁板锯岗位木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由15.2、14.0 mg/m3分别降至5.8、5.5 mg/m3;木工车间木工铣床岗位、钻床岗位和砂带机岗位木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由19.3、13.4、12.1 mg/m3分别降至5.6、5.5和5.2 mg/m3,车间内木粉尘浓度明显降低,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采取适宜的通风除尘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车间内木粉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何美景  申继鸿 《卫生研究》1993,22(2):122-124
对桐乡水泥厂包装车间的除尘系统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除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尘后包装车间粉尘浓度下降率为96.71%,车间粉尘浓度从177.18mg/m~3下降到5.82 mg/m~3,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0.001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加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和化学毒物。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8.2~95.2 dB(A),超标率38.1%;个体噪声强度80.1~93.5 dB(A),超标率50.0%;矽尘浓度(总尘)(C_(TWA))6.6~6.9 mg/m~3,矽尘浓度(呼尘)(C_(TWA))1.6~1.8 mg/m~3,超标率1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矽尘、化学毒物(甲醇、甲苯、正己烷)是该五金电子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冲床、抛光喷砂、包装清洁、喷漆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9.
闫革彬  崔宝璋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47-2148
目的对某玻璃制品厂职业卫生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方法对1999—2006年该厂配料车间空气检测资料及近3年该车间接尘(接触粉尘下同)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厂配料车间控制室粉尘浓度1999年为28.0mg/m3(15.5~49.8 mg/m3),以后逐年降低,2006年为1.4 mg/m3(1.1~1.9 mg/m3);体检结果:59例接尘者中,检出Ⅰ期尘肺1例,无尘肺(0 )5例,轻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3例,轻、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各1例,轻度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1例,有自觉症状比率随接尘工龄延长而增加。结论矽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程度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接尘作业时间等因素有关,改善除尘措施,从源头上改善空气质量,合理地确定接尘工龄,是防止尘肺病发生的有效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焊接车间焊接烟尘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捕着、吸附焊接烟尘,使焊接车间焊接烟尘达到职业卫生要求。方法在对集装箱焊接车间现场调查、检测、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尘源量,并计算每台焊机的除尘风量。结果采用局部除尘和全面通风措施,在连续3天的监测期间,车间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mg/m^3,其他粉尘、MnO2等均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在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下,集装箱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釉砖厂适用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方案.方法 选择试点厂,为产尘工序设计、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并测定其控尘效果.按照GB 5748-85和GB/T16157-1996测定了工作场所和通风管道中粉尘浓度,使用WY-1型尘粒分级仪测定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和除尘器的粒径分级除尘效率,并进行论证.结果 (1)轮碾、斗式提升机、筛分别设置了密闭吸尘罩,轮碾机罩罩口风速为2.5 m/s,斗式提升机、滚筒筛罩的抽风量为1800m3/(h·m2);冲模、质检吸尘罩罩口风速为5和1m/s;(2)上述工序无吸尘罩时粉尘浓度为29.5.255-3 mg/m3,设置吸尘罩后为0.7~1.8 mg/m3;(3)对通风系统排出的含尘空气采用冲击式水浴除尘器净化,除尘后尾气含尘浓度为56.5 mg/m3,除尘效率为97.6%,阻力为800 Pa.结论 釉砖厂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由严重超标降低到1.8 mg/m3;通风系统尾气含尘浓度为56.5mg/m3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抽油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和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
结果 该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75 ±2.35)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 ±1.37)mg/m3,超限倍数在1.6~2.9之间,12个焊接工位中9个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率75%。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0 ±0.17)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0.92)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平均风速为(0.30 ±0.08)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该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报道:大同铁路分局神头采石场1952年建场,露天开采铁路路基铺铁轨用的石渣和防洪用的片石。现有2套除尘系统,3台鄂式破碎机,在1963~1964年采用局部密闭通风3级除尘设施,1965年9月经路局卫生处组织鉴定验收,生产性粉尘浓度2.2mg/m~3,接近国家标准。1975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工人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回升,1981年作业环境生产性粉尘浓度最高值120mg/m~3,最大超标倍数59倍。1984年除尘设备大修,至今未投入使用,接尘工人照常生产,导致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对工人身体健康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由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局部排尘系统,彼此间互为因果。而风道截面的大小、走向、主支管联接方式等直接影响通风除尘系统的效果。浙江省某市乡办水泥厂熟料车间原除尘系统因除尘管网设计失误,导致过滤面积165m~2袋除尘和13KW风机仅能用于控制一个扬尘点,且该控制点浓度仍超标10余倍。经作者对该系统除尘管网优化设计后,获得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某工程机械制造车间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以及通风设施的风速,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显示,8名焊接操作工的TWA平均为6.2 mg/m~3,8个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5,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各工位设置的吸风口平均风速为2.56 m/s,每个吸风口距离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距离为4.6 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风速为0.23 m/s。评定7个焊接工位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该制造车间通风设施的除尘效果较差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造通风除尘设施,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防护措施,降低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科学合理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提高除尘效果。方法对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对比改造前后通风系统参数、控制风速、粉尘浓度,评价改造效果。结果改造后控制风速提高,达到0.25~3.00 m/s的要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合格率达100.0%。结论科学设计改造后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在不增加风机功率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省部分水泥行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原料车间粉尘平均浓度为55.96mg/m~3,烧成车间粉尘平均浓度为168.02mg/m~3,制成车间粉尘平均浓度为67.1mg/m~3,成品车间粉尘平均浓度为12.6mg/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各项体征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我省水泥行业职业危害严重,建议: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企业投料设备和除尘设施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粉尘和噪声进行检测,对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和改造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技术改造后,除尘通风管道单独设置,除尘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增大,除尘效率提高;同时投料设备得到密闭,除尘风机功耗降低。改造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比改造前明显降低: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由12.4 mg/m~3降至1.8 mg/m~3,40 h等效声级由91.4 dB降至83.2 dB,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局部通风设施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要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企业需特别重视生产设备和通风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设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某电焊车间新上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净化效果。方法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对工人作业岗位和接尘作业工人分别进行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风系统未开启前,车间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2.62±1.05)mg/m3,(3.90±1.31)mg/m3;通风系统开启后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1.61±0.43)mg/m3,(1.48±0.26)mg/m3;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工作岗位和作业工人的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间电焊烟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解决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严重这一问题,通过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系统改造,有效控制和降低水泥包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方法 2017年10月以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采样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检测,采用罩口风速测定法、风管内平均风速测定法对包装车间气流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包装车间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82.30和31.02 mg/m3,插袋工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7.39和4.30 mg/m3,水泥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短时间接触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半密闭罩内气流组织分析,总进风量为13 157.64 m3/h,总排风量为17 544.57 m3/h,半密闭罩内虽然形成了一个负压场,但气流组织呈紊流状态,造成粉尘的积聚。2018年5月通过对包装车间半密闭罩形状改造、增加新风装置和排风口改造,气流组织效果良好,降低了插袋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结论水泥厂水泥粉尘职业危害超标,通过分析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效果不理想问题,研究提出通风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达到水泥插袋岗位粉尘控制目的,为开展水泥包装车间粉尘治理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