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自评体型与饮食运动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4所小学1 370名学生,使用“西城区小学生饮食运动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小学生自评体型和BMI体型评价肥胖率分别为6.8%,12.6%,一致率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29,P<0.05).对于个人体型感觉不好、苦恼、曾被人取笑、不愿与同学接触、自卑报告率均以肥胖学生最高,分别为51.2%,50.6%,32.9%,8.0%,14.1%.缺乏体育锻炼、经常喝碳酸饮料、看电视吃零食、长时间做功课是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05,1.423,1.387,1.347,P值均<0.05).结论 肥胖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与小学生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食物喜好受遗传、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2].许多研究认为,学习成绩好及重点中学的学生饮食行为总体上较学习成绩差及普通和职业中学的学生健康[3-4].高中阶段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被分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为探讨这3类学校的学生各种不良饮食行为的差异,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学生饮食习惯状况,为评价及干预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30个县区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集中调查。结果在过去30 d,64.47%的学生每天吃早餐,65.12%的学生每天吃水果,89.97%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34.23%的学生喝牛奶≥5 d/周,35.28%的学生喝碳酸饮料≥1次/d。在过去7 d,1.68%的学生吃过西式快餐。结论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在浙江省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况,为进行高校饮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混合的抽样方法,对中国7省市28所不同类型高校非毕业年级学生5 070名使用自编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主要为大学生人体质量指数、自我体重评价和不良饮食行为情况,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为7.5%,所调查的几类不良饮食行为的报告率均超过30%,各类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在性别、不同地域高校和不同类型高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型和不同自我体重评价的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饮食行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16所中学2 565名初中生进行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挑食/偏食行为、食用西式快餐行为)调查.结果 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初中生健康素养总平均得分为(72.45±8.99)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9.5%,10.0%,26.2%;挑食/偏食行为和过去7 d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42.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健康素养不足和不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会增加初中生发生挑食/偏食行为(OR=2.022,95%CI=1.5982.559;OR=3.614,95%CI=2.4725.080)及食用西式快餐行为(OR=1.494,95%CI=1.2051.853;OR=3.614,95%CI=2.4725.080)的风险.结论 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能够降低初中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学校、家长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方式来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学生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为学生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全体学生(共967名)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开展调查.结果 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总体较好,对高能量食物的认知、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生理危害等内容均有较高知晓率.对冰淇凌、含糖饮料也是高能量食物知识知晓率仅为64.28%和69.73%,吃饭速度过快也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仅为62.10%;对于不吃早饭的危害认识不够,6个知识点中知晓率最高一项仅为80.80%;仅有23.00%的学生知道正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学生日常饮食行为中,85.80%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每天喝牛奶、吃水果的学生较少(分别为63.03%,60.29%),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72.70%.学生运动情况普遍较差,每天参加1h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34.41%.结论 学生整体饮食运动相关知识行为有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开展,体育锻炼推广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了解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不健康减肥行为现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1275名,采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对体型的自我认知与实际体型情况一致性差(Kappa=0.079);高职学生对体型的自我认知同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7);14.8%的男生和11.1%的女生有不健康减肥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发生与性别、体型的自我认知、抑郁、孤独感和家庭结构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学生对自己体型的错误认知,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3所职业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1 3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50.1%的男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有29.5%的女生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体型;对自己体型判断偏重的女生占65.9%,男生占22.9%;27.4%的男生和5.1%的女生自认为体重过轻,男女生间体型自我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因素有性别、体型自我认知、饮酒、抑郁和孤独及家庭结构(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型自我认知与不健康减肥行为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新疆职业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型自我认知错误是导致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体型,促使学生健康减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为大学生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饮食行为调查表,对中山大学南北校区107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检验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进食辣味食品、快速进食、按价格择食等行为越多者的BMI、腰围趋向于越大。该3种行为多或较多者分别比少或较少者BMI增加3.0%,4.9%和2.4%,腰围增加2.9%,2.9%和2.2%;按口味择食、定时定量进食等行为多或较多者的BMI分别比少或较少者减少4.0%和4.1%,腰围减少2.2%和2.1%。结论少食辣味食品、减慢进食速度、不按价格择食、按口味择食和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大学生预防肥胖。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城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一至八年级学生1 124名进行视力检查,并对学生进行用眼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嘉定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6.38%,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学生喜食富含维生素A蔬菜的比例达78.7%,高于城区学生的71.2%.农村学生“一拳一尺一寸”规范读写姿势的掌握率及读写1h后主动休息的报告率优于城区学生.躺卧看书、走路或车厢中看书及课间继续读写等不良用眼习惯的学生比例城区显著高于农村.城区学生完成课内功课的时间高于农村学生,但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农村学生.学生视力不良主要与蔬菜食用情况、读写姿势、课间休息习惯、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城乡差异与饮食、用眼习惯、用眼时间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中小学生爱眼护眼的健康教育,预防视力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少年富则国家富,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营养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防病抗病能力和智力与心理的正常发展,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还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整体的健康素质[1].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是他们成长的物质基础,对他们的生命历程更为重要[2].而营养是否能全面均衡获取,与他们的饮食行为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学生饮食行为、体力活动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健康问卷,整群随机抽取承德地区大学生736名进行调查。结果高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47.15%,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对健康不良行为的知晓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空闲时间体力活动过少的报告率为37.77%,女生高于男生(χ2=49.59,P<0.01);体力活动过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健康不良行为的知晓程度、性别、单亲家庭等。结论高校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过少现象,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减少饮食、运动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也在不断变化,谷类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势必造成居民慢性病风险的增加[1].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成人多发疾病已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2].为了解濮阳市青少年饮食行为流行状况,建立系统的监测体系,为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年5-10月对濮阳市2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北京市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措施和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8所非寄宿制公立小学的二~五年级学生1581名,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对学生进行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分类。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调查问卷》,对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每周吃早餐天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吃早餐的肥胖学生最高(3.08%);每周只吃1~3d早餐和每周只吃4~6d早餐的超重学生最高(10.00%,14.17%);每天都吃早餐的正常体重学生最高(82.86%)。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小学生对早餐食用新鲜蔬菜的应答率呈递减趋势;只有49.32%的北京市小学生每周喝奶≥7次。吃西式快餐≥4次/月、经常或每天晚上睡觉前0.5h吃东西、每周在外就餐≥14次的肥胖学生应答率均最高。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学校吃午餐(76.80%)。结论北京市不同体型小学生饮食行为状况不同,应努力帮助儿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其坚持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科学减肥。  相似文献   

16.
刘峥  郭欣  符筠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5):745-748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况,为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有17.7%的中小学生每天肉类摄入量超过150 g,13.5%的学生基本不吃蛋类,9.3%的中小学生基本不饮奶,11.5%的中小学生基本不吃豆类,58.6%的中小学生每天蔬菜摄人量在100 g及以下.37.4%的中小学生报告在吃肉的那些天,每天肉类摄人量为100 g左右;40.4%的中小学生在吃豆制品的日子里,每天摄人量为50 g左右;41.4%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食用150 g以上的新鲜蔬菜,45.6%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吃150 g以上的新鲜水果.61.3%的学生每天吃1个鸡蛋,63.9%的学生每天饮奶1袋(250mL)左右.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亟待改善,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效应,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借鉴.方法 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60人),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60人)作为对照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组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饮食有规律、经常吃早餐、吃蔬菜≥250 g/d、吃豆类≥1~2次/周等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吃油炸类、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的人数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61.7%和48.3%的实验组大学生通过运动和控制高能饮食减肥,比对照组分别高21.7%和13.3%.88.3%和61.7%的实验组大学生能够坚持上体育课和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63.6%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33.6百分点.结论 健康教育课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与运动行为,促进其形成健康饮食与运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近20 a来,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伤害、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1-2].青少年健康问题与行为密切相关[3].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而且直接或间接损害其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4].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日常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对金山区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 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实施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广州市城区12 357名初一、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体质状况、生活作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的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检出率为18.80%(2 323名),其中男生为18.52%(1 165/6 292),女生为19.09%(1 158/6 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过长与蔬菜(OR=0.50,95%CI=0.42~0.58)、水果(OR=0.64,95%CI=0.58~0.70)的摄入频率存在负关联;与油炸类食品(OR=1.90,95%CI=1.70~2.09)、西式快餐(OR=1.90,95%CI=1.65~2.19)、甜食(OR=1.36,95%CI=1.25~1.49)和含糖饮料(OR=1.70,95%CI=1.57~1.84)的摄入频率存在正关联(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有关,需要科学管理视屏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