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S195柴油机为试验机型,在柴油中掺入10%、20%和30%体积比的葵花籽油配置成混合燃料,进行台架试验,测量并分析排放试验数据.试验表明葵花籽油-柴油混合燃料能改善缸内燃烧,降低NOx和碳烟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以玉柴4D20柴油机为试验机型,在柴油中掺入10%、20%和30%体积比的大豆生物柴油配置成混合燃料,进行台架试验,测量并分析性能与排放试验数据。试验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动力性稍微有点下降,燃油消耗率增加;排放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碳烟的排放,但是NOx稍微增加。  相似文献   

3.
由于其属性与柴油的相似性以及在废气排放和生物降解方面的有利特性,生物柴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柴油,本研究将探讨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废气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影响。每种燃料依据美国的瞬变周期协议以0-80,000km行驶里程为周期进行几次废气排放测试。通过使用热脱附管收集稀释废气中VOC样品,然后由GC/MS(质谱仪)系统分析。在B20和柴油燃料中,分别识别并量化出22种和47种化学物质。整个VOC排放量在B20燃料和柴油中的范围分别是32.4-71.6mg kW/h和49.6-183.7mg kW/h。个别的VOC排放范围是0.1-29.8mg kW/h(B20)和0.1-93.6mg kW/h(柴油)。就危害商数方面而言,个别VOC健康风险在B20燃料和柴油燃料中的范围分别是0.01-1.13和0.01-22.79。B20燃料具有低得多的VOC排放量,平均减少了61.2%;相应地,VOC的潜在臭氧总量较低,减少了64.0%。另外,B20燃料也显示出健康隐患方面的降低。因此,就VOC排放而言,柴油机使用生物柴油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4.
将占体积比80%柴油分别与20%乙醇、20%生物柴油以及同时与10%乙醇和10%生物柴油组合成的混合燃料,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其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含氧燃料中乙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排放的HC和CO升高,碳烟降低,NOx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选用正丁醇、正庚醇和正癸醇作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助溶剂(混合燃料的体积比为助溶剂:乙醇:柴油=5:20:75)进行相溶性试验,并通过台架试验对比了添加不同助溶剂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构醇分子量增加和环境温度上升,混合燃料相溶稳定性增加,燃油经济性变好;HC和NOx排放随助溶剂分子量增加和发动机转速降低而上升.在1 500~2 200 r/min时,zH5E20D75的烟度最低.其余转速下则以ZD5E20D75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在传统柱塞式供油系统上实用化的可行性。通过混合燃料在ZS195发动机上的性能排放实验研究,确定出最优混合比例,通过模拟试验装置N-D80、纯二甲醚和柴油进行了早期柱塞磨损试验对比,并提出了采用强制润滑方式对磨损和泄漏加以改善,为其在应用化研究过程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复合燃料供给方式,在ZS195单缸机上进行了DME-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对比分析了掺烧不同比例二甲醚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有关重要的性能排放指标,为二甲醚混合燃料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室温下正丁醇作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助溶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正丁醇作助溶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相关试验研究,力求找到合适的助溶剂配比比例,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稳定性及推广做贡献。试验证明,以正丁醇为助溶荆的乙醇-柴油的混合燃料可以用做柴油机的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生物柴油、乙醇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可行性,本文开展了柴油-生物柴油-乙醇的互溶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在8℃时不出现分层,则柴油中单独掺混乙醇的比例不应超过10%;为使得乙醇和柴油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生物柴油的加入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乙醇的加入量增加,混合燃料的黏度减小;混合燃料与聚苯乙烯材料产生一定的反应,破坏容积壁面结构,降低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为保证混合燃料的互溶性、润滑性及着火性,乙醇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而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不宜大于乙醇。  相似文献   

10.
在一台ZX195型单缸柴油机上,通过在柴油中添加甲醇含氧燃料及适量的添加剂,研究了在高原地区常用工况下含氧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氧混合燃料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烟度排放,在大负荷下尤为明显。而对动力性影响很少,经济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