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红 《全科护理》2008,6(36):3352-3353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徐鋆卉 《天津护理》2009,17(4):220-220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人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使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  相似文献   

4.
张藜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6-1687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 PSA)是指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损伤的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由载瘤动脉经瘤颈部流至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载瘤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心血管介入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留置的动脉鞘大小、术后抗凝治疗、压迫止血及患者术后有效制动有关[1,2]。既往PSA多选用外科修补术或加压治疗,但并发症较多。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in-jection,UGTI)治疗外周动脉PSA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优…  相似文献   

5.
陈开永  代红燕 《全科护理》2014,(21):2013-2014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创伤之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所以称之为假性动脉瘤。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0.8%[1]。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假性动脉瘤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3%~8.0%.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假性动脉瘤(PSA)主要是由于医源性损伤导致的动脉壁破裂之后与周围组织形成的血肿,表现为局部疼痛、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震颤,并伴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动脉血通过瘤颈部进入瘤腔,舒张期返流入动脉内~([1-3])。PSA一般不能自愈,且可引发血栓、动脉瘤体破裂大出血、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PSA患者1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PSA瘤腔并注射200IU凝血酶行封闭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24h和3~5d复查超声,并在注射凝血酶前及注射凝血酶后48h检测有关血液流变参数。结果11例患者在瘤囊内注入200IU凝血酶后瘤腔即刻闭合,5例患者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起下压迫5~10min闭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24h及3~5d后复查无复发。注射凝血酶前后血液流变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法治疗PSA简便、安全、有效,且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短暂按压及瘤内凝血酶注射治疗外周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19例外周动脉PSA患者行PSA之载瘤动脉上游侧局部按压及凝血酶注射术.结果 19例患者均为一次治疗成功,瘤腔容积为0.13~34.17 cm3,平均(16±13)cm3;术中使用凝血酶约100~1000 IU,平均(313±150)IU.无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载瘤动脉按压及凝血酶注射治疗外周动脉PSA是一种新的无痛苦,价格便宜,成功率高,可能减少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假性动脉瘤是指血流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1].经皮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常见血管并发症[2].迟发型假性动脉瘤易被临床所忽视,其临床表现为拔管后12~48 h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并出现包块,查体包块有搏动感,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经彩超显示特征性血流往复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共发生假性动脉瘤21例,经护理人员早期床边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EUS在肢体假性动脉瘤(PSA)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7例肢体PSA患者,应用CEUS对PSA载瘤动脉瘤颈尺寸、瘤腔大小及附壁血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共检出33个PSA(残存假性瘤腔32个),其中1个瘤腔闭塞。CEUS假性瘤腔附壁血栓显示率为96.87%(31/32),常规超声附壁血栓显示率为75.00%(24/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EUS血栓表面显示率为90.62%(29/32),常规超声为46.87%(15/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01)。CEUS示残存瘤腔最大切面面积为(11.99±6.49)cm2,常规超声为(8.32±7.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EUS载瘤动脉显示率为100%(27/27),常规超声为77.78%(21/27,P=0.023)。结论 CEUS在PSA的诊断及评估中具有其独特优势,应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杨丽  付佳  李颖  袁露 《护理研究》2012,26(10):958-960
动脉夹层是由于动脉血管管腔内血液通过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管壁瘤样扩张。椎动脉夹层发病率为1.0/10万~1.5/10万[1],其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颈部按摩推拿[2]及颈部外伤、肌纤维发育不良[3]、遗传结缔组织病[4]、高血压病[5]、近期急性感染[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7]、偏头痛[8],最常见的病因是创伤,颈部  相似文献   

13.
动脉夹层是由于动脉血管管腔内血液通过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管壁瘤样扩张。椎动脉夹层发病率为1.0/10万~1.5/10万[1],其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颈部按摩推拿[2]及颈部外伤、肌纤维发育不良[3]、遗传结缔组织病[4]、高血压病[5]、近期急性感染[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7]、偏头痛[8],最常见的病因是创伤,颈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院138例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的PSA进行测定,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前列腺的体积,并计算出PSAD.结果 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61.41±40.9) ng/ml和(1.18±0.89),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8.63±4.36) ng/ml和(0.13±0.14),两组的PSA和PSA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多分布于大于20 ng/ml,占总数62.30%,PSAD多数>0.15,占总数88.5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多分布于4-20 ng/ml之间,占总数的55.84%,PSAD多数≤0.15,占总数48.05%,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13.15±5.98) ng/ml和(0.49±0.31),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7.84±3.54) ng/ml和(0.15±0.11),两组的PSA和PSA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SA>4 ng/ml,PSAD>0.15时患有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特别是PSA在4-20 ng/ml区间时.结论 测定血清中PSA含量并计算PSAD对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疗效。方法高频探头引导20G细针穿刺,对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治冠状动脉疾病术后的PSA患者30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UGTI),彩色超声动态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200U,直至血栓形成;术后监测同侧远段动脉搏动和患者全身状况。结果30例行UGTI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血栓形成迅速,治愈率100%;所有患者无动脉栓塞发生。结论该法治疗PSA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可见孕囊,孕囊内可见大小36x10 mm胚芽组织及卵黄囊,并见心管搏动。于膀胱颈部右侧探及范围35x27x28 mm的偏低回声包块突向膀胱腔内,周边可见线状高回声包饶(图1),CDFI: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图2),PW:录得高阻动脉频谱(图3)。双肾及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超声诊断:①宫内孕,活胎,相当于孕10周 ②膀胱颈部右侧偏低回声包块,考虑良性肿瘤(膀胱平滑肌瘤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糖尿病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56例,检查下肢动脉71例;另选同期年龄相近非糖尿病患者151例(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68例,检查下肢动脉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及下肢动脉IMT明显增厚,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最多见;糖尿病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病变多为单发,局灶性.结论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对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VAR)术后Ⅱ型内漏来源动脉的显示价值。 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5月至8月的EVAR术后患者9例,所有的患者常规超声均怀疑Ⅱ型内漏。使用迈瑞Resona 7超声仪,分别用常规超声、传统超声造影(CEUS)及H-CEUS进行评估,观察有无内漏并寻找内漏的来源动脉,测量血流速度。由1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做传统的CEUS和H-CEUS检查,观察支架及瘤腔显影时间,计算显影时间差及寻找来源动脉。留存动态及静态图像,由另外2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回顾信息,根据2种造影来源动脉的可辨识度及图像质量情况进行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入瘤腔方向峰值流速和出瘤腔方向最大流速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传统CEUS对来源动脉成像质量评分与H-CEUS成像质量评分的差异。 结果瘤体大小平均(5.2±1.1)cm,并且所有患者瘤体无明显长大。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内漏自愈。9例患者中1例患者CEUS及H-CEUS未见内漏,即常规超声检查呈假阳性,8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内漏经CEUS证实。8例患者内漏均为Ⅱ型内漏,其中3例来源于单支动脉,余5例为2支动脉以上的内漏。内漏来源于肠系膜下动脉和(或)腰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13支动脉来源动脉,但CEUS发现15支来源动脉。内漏来源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传统CEUS为1.0分,H-CEUS为3.0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35,P=0.002)。 结论在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中,H-CEUS较传统CEUS能更能清晰地显示来源动脉。  相似文献   

19.
对66例血粘度增高的脑血管病病人颈部颅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血粘度正常的脑血管病人进行比较。发现:①前者的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内斑块明显多于后者,以软斑多见;②前者无斑块的颈部颅内动脉Vmax明显低于后者。频谱以峰波平钝或圆钝的宽频带,舒张期较低平的宽频带为特征。③提出颈部颅内动脉CDFI检测出现以上特征性表现时,高度提示血液粘度增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6岁,低热,头痛3个月,伴下肢疼痛2个月。双侧上肢,下肢动脉及腹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右侧腋动脉起始部呈瘤样扩张,内膜毛糙增厚,最厚处为1.5mm(图1),瘤腔内可见湍流血流信号;(2)腹主动脉内径15mm,内膜厚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