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氧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门社区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予以苯磺酸氨氧地平5~10mg,1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上午坐位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其中显效63例(78.75%),有效10例(12.5%),轻度有效5例(6.2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83.87%.出现我们发现心肌绞痛1例(1.25%)、无心肌梗死,脑梗死及脑出血0例,无死亡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有降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菊花山楂茶加味包进行干预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宣传招募工作,我们在合肥市瑶海区北岗花园社区筛选出30名服用同一种降压药物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志愿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将30名志愿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志愿者15例,实验组在原先服用降压药基础上给予菊花山楂茶加味包进行干预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复查血压值,对照组继续遵守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加予干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15例舒张压下降(10.07±7.22)mm Hg,收缩压下降(18.60±7.94)mm Hg,对照组患者15例舒张压下降(6.80±5.10)mm Hg,收缩压下降(8.33±4.01)mm Hg,可以观察出实验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要大,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菊花山楂茶加味包进行干预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轻中度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的疗效和药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为(79.7±1.6)mm Hg,收缩压为(111.9±2.8)mm 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89.4±2.3)mm Hg,收缩压为(122.1±3.1)mm 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且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1例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56例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舒张压(74.00±4.27)mm Hg、收缩压(118.04±4.12)mm Hg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95.12±5.10) mm Hg,收缩压(152.20±4.38)mm Hg,其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4.5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下降明显,疗效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时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硝苯地平,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更加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盐酸马尼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盐酸马尼地平组40例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0例。两组每天分别服用盐酸马尼地平片5 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共8周。结果: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片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2.1±5.67)mm Hg和(16.8±1.32)mm H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分别下降为(22.5±5.38)mm Hg和(16.1±1.51)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马尼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3±0.55)次/min,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5±0.46)次/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2.5%(33/40),苯磺酸氨氯地平为80.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盐酸马尼地平片每日服用1次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时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硝苯地平,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更加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治疗。2周/疗程,共计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vs 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分别是(77.2±6.0)mm Hg和(78.1±6.4)mm Hg,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分别是(127.7±8.4)mm Hg和(132.0±8.2)mm 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有利于提高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贝尼地平与吲哒帕胺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2例收缩压>15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贝尼地平2 mg或吲哒帕胺1.5 mg,1次/d口服,用药4周后对患者血压进行评价。如果患者收缩压仍>150 mm Hg,则贝尼地平剂量加倍,吲哒帕胺组加服培哚普利4 mg口服,直至8周治疗观察结束。治疗4周后舒张压<140 mm Hg的患者维持口服剂量继续治疗至第8周。2周一次门诊监测血压变化及安全性。结果:①血压下降幅度:盐酸贝尼地平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吲哒帕胺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 Hg):盐酸贝尼地平组与吲哒帕胺组分别为87.5%及73%(P<0.05),前者优于后者;③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2%和12.7%(P<0.05),盐酸贝尼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盐酸贝尼地平每日口服2 mg能平稳控制老年性高血压,不良反应极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轻中度高血压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7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我院收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模式,研究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方法,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为(71.24±11.54)mm Hg,收缩压为(121.69±13.27)mm 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78.39±12.57)mm Hg,收缩压为(136.82±14.04)mm Hg。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可观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本院及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体质量指数、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平均体质量指数[(20.59±5.13)kg/m~2]低于对照组[(25.82±4.5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29.8±10.6)mm Hg、(75.4±8.9)mm Hg,对照组分别为(146.1±13.2)mm Hg、(86.7±9.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常规治疗时辅以综合疗法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方法:30例首次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血压、血糖、血脂和脉搏波速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前后对比分析血压和脉搏波速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3.2±8.2mmHg vs 120.3+15.7mmHg)、舒张压(101.3±7.2mmHg vs 69.9±9.7mmHg)总胆固醇(5.16±0.68mmol/L vs 4.02±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9±0.58 mmol/Lvs2.52±0.47mmol/L)和脉搏波速度(1 993.3±223.5cm/s vs 1219.2±168.3cm/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苯磺酸左旋氨氧地平治疗12周后,患者收缩压(153.2±8.2mmHg vs 126.6±8.1mmHg)、舒张压(101.3±7.2mmm.Hg vs 78.6±4.5mmHg)和脉搏波速度(1993.3±223.5cm/s vs 1421.6±158.2cm/s)显著下降(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16.
蒋艳  郑杰 《求医问药》2014,(18):184-186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1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中药为对照2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1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2.3±10.6)mm Hg,平均舒张压为(100.8±6.7)mm Hg;对照2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3.2±10.7)mm Hg,平均舒张压为(100.9±6.5)mm Hg;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0.1±11.7)mm Hg,平均舒张压为(98.3±8.6)mm Hg,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1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2.4±10.7)mm Hg,平均舒张压为(85.4±7.)mm Hg;对照2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0.5±9.8)mm Hg,平均舒张压为(82.3±6.7)mm Hg;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20.3±9.6)mm Hg,平均舒张压为(76.3±5.7)mm Hg,三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6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采用硫酸镁对对照组进行治疗,采取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收缩压高于治疗组(147.65±1.42mm Hg130.21±1.23mm Hg),舒张压也高于治疗组(96.17±1.35mm Hg88.79±2.43mm Hg)。对比发现,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后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适合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表现。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54±4)mm Hg,平均舒张压为(96±4)mm Hg,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6±6)mm Hg,平均舒张压为70±8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59±4)mm Hg,平均舒张压为(137±80mm Hg,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93±6mm Hg,平均舒张压为(71±4)mm 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缓释片,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79.2±4.5)mm Hg和(119.3±8.7)mm Hg;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2.1±5.6)mm Hg和(136.4±9.9)mm Hg,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L-C均有所下降,HL-C有所上升,但实验组TC,TG及LL-C下降幅度及HL-C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版的诊断标准,针对2009年10月~2010年10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一次口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0 mg,疗程8周.每周后分别进行诊室坐位血压和心率检查,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8周末,血压由(155.0±19.2)/(102.0±10.4) mm Hg下降至(136.8±9.9)/(82.5±6.6) mm Hg,总有效率85%,显效率5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平稳,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