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术后随访7~12月,治愈4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0%。且患者治疗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05。结论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创伤小、疗效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实践性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0例(5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末,给予纯音听力测试,以了解其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气导听阈为(55.2±7.2)dB、术后第6个月末气导听阈为(40.3±7.5)dB,患者手术后气导听阈降低明显(P<0.01)。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0.4±5.1)dB、术后第6个月末为(22.1±6.3)dB,患者手术后气骨导差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病情预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联合耳内镜下行鼓膜成形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鼓膜穿孔患者中,抽取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内镜下行鼓膜成形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鼓膜穿孔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耳内镜下行鼓膜成形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听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邵寒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64-236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糜蛋白酶灌注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5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地塞米松磷酸钠、糜蛋白酶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耳峰压值、气导平均听阈、静态声顺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71.43%(30/42)](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耳峰压值、静态声顺值均高于对照组,气导平均听阈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糜蛋白酶灌注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耳峰压值、静态声顺值,降低气导平均听阈,改善患者听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钛合金人工听小骨在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听骨链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行中耳炎手术治疗并接受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植入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32例(耳)术后6个月内,复查鼓膜修补后均愈合良好,外耳道宽敞,保持原有的外耳道形态,外耳道后壁未见塌陷。32耳术前气导听阈56~82(55.5±10.3)dB,术后36~55(30.6±7.4)dB;术前气骨导差28~62(39.3±7.8)dB,术后15~32(24.6±4.5)dB。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气导听阈及气导骨差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中,将钛合金人工听骨应用于听骨链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行鼓膜置管术,实验组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病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为(8.29±1.45)d、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为(15.26±7.34)d B、复发3例(5.00%),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可以提高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缩短中耳积液时间,降低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和复发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谢锐 《当代医学》2013,(19):90-91
目的分析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不同使用方法,观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耳鼻喉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84例收治的中耳炎慢性化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患者单纯采用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窥镜下抽吸冲洗治疗。84例患者治疗手术前后5个月都要进行纯音测听,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后,实验组42例患者的骨导听阈值和气导听阈值平均值分别为26、28,与治疗前相比发生明显的下降,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气骨导听阈值分别为45、4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骨导听阈值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使用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高月秋  俞争争  汪承恺  施紫光 《浙江医学》2018,40(23):2578-2579,2584
目的评价钛人工听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32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的变化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2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其中胆脂瘤1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鼓膜穿孔部位移植筋膜生长健康,术前气导平均听阈(58.18±15.03)dB,术后气导平均听阈(42.88±13.87)dB,术前气骨导差值为(35.36±9.55)dB,术后气骨导差值为(20.56±9.33)dB,术后较术前听力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慢性中耳炎患者I期进行钛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满意,严重鼓室硬化症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获益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72例患者,共127耳,取其中65例(116耳)术后8-12个月进行复查,测量听力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置管,复查纯音测听平均值为20.9dB,听阈平均升高27dB。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疗效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耳内镜鼓膜置管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和对照组(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各50例。对照组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滴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阈值、耳峰压值及静态声顺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不同类型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耳)实施耳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观察组采用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穿孔。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2组鼓膜穿孔的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0%(30/30),高于对照组80.0%(24/30)(P < 0.05)。2组术前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且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术前(P < 0.01)。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穿孔的鼓膜是可行的,尤其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成活率高,可修补不同大小的鼓膜穿孔,且益于提高听力,术后听力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听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骨导差为(12.31±3.29)dBHL,气导听阈为(27.46±5.19)dBHL,均低于对照组的(19.81±3.54)dBHL和(39.35±6.62)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能有效降低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听力,效果优于乳突根治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分析耳内镜、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诊断效能。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确诊的120例SOM患者(166患耳),耳内镜下鼓膜颜色、活动度、光泽度,计算鼓膜颜色变化、活动度受限、鼓室积液征发生情况;记录纯音测听结果;比较声导抗指标:鼓室压、声顺值、鼓室导纳图曲线梯度(Grad值);计算B型、C型鼓室图出现情况;结果显示,耳内镜下SOM患耳表现为鼓膜呈淡黄色或琥珀色、鼓膜活动受限、见气泡或气液平面;纯音测听时SOM患耳可出现气导听阈减退或气导、骨导听阈均减退,0.5~4 kHz气骨导差≥15 dB;SOM患者声导抗检查可见B型、C型鼓室图。SOM患耳组声导抗检查中鼓室压、声顺值及Grad均显著低于正常耳(P<0.05)。结果提示,耳内镜、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是SOM重要的检查手段,在SOM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行中耳炎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单用耳内镜行中耳炎术后修正手术患者24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听力、鼓膜愈合情况、鼓索神经损伤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前的气导听力500、1 000、2 000、4 000 Hz为(53.54±7.20)dB nHL,气骨导差500、1 000、2 000、4 000 Hz为(32.08±6.41)dB nHL,术后6个月气导听力500、1 000、2 000、4 000 Hz为(34.04±7.58)dB nHL,气骨导差500、1 000、2 000、4 000 Hz为(12.29±7.27)dB nHL,术前术后听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个月所有患者移植鼓膜色泽好,移植鼓膜完整;术中探查鼓索神经8例未见,6例由于粘连分离时鼓索神经离断,10例鼓索神经完整。结论:耳内镜下中耳炎修正术是可行的,但与首次手术相比,易引起鼓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微创硬管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经耳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穿刺反复发作的45例(6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置管术,加强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观察硬管耳内窥镜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进行硬管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手术后,34耳治愈,25耳有效,1耳无效,总有效率为98%。结论硬管耳内窥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直接,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的护理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听力水平.方法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穿刺组(24例,鼓膜双孔穿刺)、联合组(24例、鼓膜双孔穿刺+鼓室注药),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听力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气导听阈均值、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听阈均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阈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变化更为显著,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穿刺组患者的79.1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鼓膜双孔穿刺基础上联合鼓室注药,可以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病症,改善患者各频率听阈水平,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91-95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病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选取同期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干耳后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鼓膜愈合、气骨导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鼓膜愈合良好率(88.89%)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气骨导差均降低,研究组为(12.5±1.4)dB HL,低于对照组的(17.9±3.7)dB H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眩晕,无味觉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一期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应用不同术式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差异。方法将该院10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完璧式乳突根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完璧式乳突根治术治疗后,气导听阈(26.89±7.23)dBHL和气骨导差(12.54±3.78)dBHL均明显低于经过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气导听阈(41.38±10.56)dBHL和气骨导差(22.57±5.96)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术式治疗后,试验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璧式乳突根治术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一种术式,可有效修复破损鼓膜,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听力,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郭欣  陈付华  麻宁 《四川医学》2013,(8):1146-1148
目的分析研究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0例(3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0例(30耳)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中不同分类者及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干耳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类者及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也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患者的复发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