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烈性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率高达50%~90%。它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高于艾滋病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后二者均为3级。2014年以来,EBOV在西非蔓延,已经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目前,在研的针对EBOV的防治药物包括疫苗、小分子药物和抗体等,其中抗体药物以其相对安全、靶向特异、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倍受关注。国际上已经报道了16F6、KZ52等多株单抗,以及MB-003、ZMAb和ZMapp等在体内展现出优于单一抗体疗效的"鸡尾酒抗体组合"。实验性抗体ZMapp在应急条件下用于EBOV感染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在中国,类似的抗体组合MIL77也完成应急储备,可在应急条件下用于患者治疗。本文将简述抗EBOV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苏泼曼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3):18-18,20
在1995年的电影《爆发》中的一种源于非洲的传染病摧毁了一个虚构的加利福尼亚小镇。很容易传播的这种疾病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可引起发热、出血和死亡。行动小组成员将从一只被病毒感染的猴子身上获得的抗击此病毒的抗体,注射给了病人……。该剧情很象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战斗。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这种治疗方法。再者,对真正被此病毒感染的病人而言,抗体似乎起不到重要作用。与战胜过其他病毒性疾病(例如天花和麻疹)的存活者不同,埃博拉热存活者的血液中没有太多的抗此病毒的抗体,即使有少许抗体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病毒(EBOV)是导致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RNA病毒,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对于EBOV感染以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经系统临床验证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处于研发阶段的抗EBOV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抑制剂、蛋白和核酸等三大类,其中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的种类最多,作用机制最为多样。本文针对EBOV的感染复制周期中的病毒及宿主靶标,总结了临床前和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EBOV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EBOV)是能够导致人和灵长类动物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高致病率及高致死率病毒。埃博拉病毒从发现以来已经造成了数次大规模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2014年在西非地区暴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病学、传播特点、分子病毒学、致病的分子基础、感染及致病的免疫机制及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们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埃博拉出血热,遏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扩散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凶险、对人类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毒之一,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90%,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面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挑战,针对该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的研究已经成为病毒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埃博拉病毒的起源与流行、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病原检测及疫苗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埃博拉病毒(EBOV)致病性和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在西非热带地区暴发流行。目前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正加紧研发。 EBOV疫苗依据抗原递送方式主要可分为3类,包括基于非复制性病毒载体的疫苗、基于复制性病毒载体的疫苗和基于病毒蛋白抗原的疫苗。ChAd3-ZEBOV和VSV-EBOV是最具潜力的抗埃博拉疫苗。随着埃博拉病毒感染分子基础研究的深入,抗埃博拉病毒的核酸和核苷类似物药物也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8.
最近几个月来,有大量的新闻报道了乌干达爆发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近日,乌干达卫生部证实该国的Gulu地区共有286人染病,其中94人已经死亡,而且该病已扩散到其它地区。此外,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Durba-Watsa地区爆发的出血热死亡率更高。这次的出血热流行是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和埃博拉病毒一起构成线状病毒属。爆发于1999年的疾病流行至今仍未得到控制。这些危险的病毒并不像人们过去所想象的那样罕见,而且人们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病毒可以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此病于1976年始发于埃博拉河流域,并且于该区域严重流行,故而得名。人类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率可高达88%,从而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深入地了解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及其致病机理,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病毒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F0004-F0004
埃博拉(Ebola)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经迅速蔓延至利比里亚等其他3个西非国家,这是自1976年该病毒首次在匠4果出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12.
埃博拉病毒     
<正>埃博拉病毒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呈长丝状体,外有包膜,病毒颗粒长度为970 nm,直径大约80 nm。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有囊膜,表面有810 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 min方能破坏其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是迄今发现的最凶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EV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感染后能够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对宿主出现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缺陷是EVD 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埃博拉病毒对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2014年初至9月,埃博拉病毒病已在非洲6个国家流行。埃博拉病毒是埃博拉病毒病的病原体,人群对该病毒无免疫力,普遍易感,且该病毒致死率高、无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疫苗。对埃博拉病毒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将对今后防治埃博拉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埃博拉病毒及其致病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在苏丹南部及民主刚果(前扎伊尔)北部几乎同时暴发了严重的传染性出血热,病死率为53%和88%.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丝状病毒,形态上与马尔堡病毒相似,但免疫特征不同,遂以发现地民主刚果的埃博拉河命名,称为埃博拉病毒,所引发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EBHF),至今全球已感染发病近2000例,死亡1000多例,病死率达53%~88%。本文对埃博拉病毒及其危害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医学科普》2014,(9):46-46
要想搞清楚埃博拉病毒,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的“同胞兄弟”马尔堡病毒谈起。1967年秋,在西德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的几所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暴发了一种严重出血热,这些患者大都接触过一批从乌干达运来的非洲绿猴。科学家们对患者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了培养,分离出一种病毒。根据发病地点,将这种病毒命名为马尔堡病毒。  相似文献   

17.
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多国,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针对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防治疫苗及药物。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可能的药物靶点以及研究中的疫苗和药
物,期望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治研究进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抗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郭清娟(附属医院皮肤科)抗磷脂抗体(andtiphospholipidantibody,APA),是近几年才被认识的一种针对带阴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  相似文献   

19.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人体感染后可导致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al disease,EVD)。当前EBOV广泛流行于非洲大陆,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曾造成多次大暴发,严重威胁着疫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然而目前EBOV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仅就EHF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蓬政府和WHO日前已经证实,一种埃博拉型病毒与两个多月前在非洲加蓬东北部Boue地区暴发的出血热有关。截止到10月17日的报道,共检测出18例患者,其中11人已经死亡,其余的患者正在接受治疗,部分患者正在康复之中。有3例儿童患者年龄分别只有5岁、3岁和7个月,他们均与先前登记过的病例有过密切接触。除上述患者之外,还有94人被认定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其中55人仍然需要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