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目前我国线材轧机的技术状况目前我国拥有线材轧机102套,其中高速无扭线材轧机15套(引进9套,国产6套),各类复二重轧机54套,横列式轧机29套,平一立交替连续式线材轧机1套,二辊水平连续式线材轧机1套,多阶活套连续式线材轧机2套。此外,尚有5套高速无扭线材轧机正在建设中(其中国产3套,引进2套)。 1989年全国线材产量879.82×10~4t,其中高速无扭线材轧机产量193.89×10~4t。全  相似文献   

2.
乔德庸 《轧钢》1991,(2):19-22
高速线材轧机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复二重线材轧机的前途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对今后一个时期复二重轧机的作用及其改造途径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以期展开讨论。 1.对复二重线材轧机的评价评价线材轧机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轧制速度、盘重、成品精度和性能。轧制速度和盘重还常用来划分和判别线材轧机技术水平的年代。复二重线材轧机的轧制速度为10  相似文献   

3.
《轧钢》1995,(1)
1994年度全国线材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10月22~24日在西安召开,共有46个单位的7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交流重点是我国高速线材轧机的生产技术和复二重轧机的技术进步。各单位介绍了新建高速线材轧机的先进技木装备,和近几年来在引进高速线材轧机的达产、国产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介绍了复二重轧机在原料产品、技术装备和工艺上的进步情况。会议认为:改革开放15年来,是我国线材生产取得高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全国线材产量已接近1400×104t,使我国成为世界线材产量的第1大国,线材生产装备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速线材轧机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定武 《轧钢》1999,(4):3-7
介绍了我国高速线材轧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 对引进新轧机的设备特点、引进二手设备的生产和改造情况及我国设计制造高速线材轧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并指出今后高速线材轧机应采用的几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钟廷珍  李慧芬 《轧钢》1989,(5):26-30
1.复二重线材轧机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复二重线材轧机是我国线材生产的主力军。有的复二重线材轧机年生产能力达到35×10~4t,创造了十分可视的经济效益。但是,复二重线材轧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亟待改造。①线材尺寸公差一般为±0.5mm,达不到推荐标准±0.4mm 要求。②大多数盘重在150kg 以下。③线材整个长度上的机械性能不均,并且氧化铁皮过厚,难以酸洗;④生产事故和人身事故频繁发生,调整工作量繁重,产量、质量等主要取决于调整  相似文献   

6.
赵本善 《轧钢》1991,(5):33-33
我国拥有各种型式线材轧机百余套,生产能力超过1000×10~4t,其中从国外引进的高速线材生产线16条,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和改造的无扭式线材轧机生产线11条。这些轧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快达产及引进设备的国产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1.现状随着生产与生活建设的发展,线材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线材更成为紧俏产品。70年代曾出现过复二重式线材轧机与横列式线材轧机建设热,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高速线材轧机建设热。这是客观形势的需要。当前,线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数量不足。目前我国线材轧机已有81套,其中横列式42套,复二重式37套,平—立交替式与活套式各一套。总设备能力约为700×10~4t/a。近期年产线材约600×10~4t,占热轧钢材产量的16~18%。但是,仍不能满足建设需要。近两年来的年消耗量已达900×10~4t,因此还需大量进口线材。 1981~1986年线材的生产、进口及消耗情况如表1所示。②品种少、质量差、盘重小。我国一直无  相似文献   

8.
《轧钢》1991,(6)
线材学组首次学术会议暨轧钢情报网第6次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于1991年10月28~30日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58个单位的90名代表。会议期间着重讨论了高速线材轧机达产、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增加急需的硬线产品产量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等问题,并对引进的二手设备技术改造、复二重轧机的改造途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会议认为,目前全国已有110套线材轧机,年生产能力已达1280×10~4t,1990年全国线材产量992×10~4t,今年将超过1000×10~4t,我国已成为世界线材生产第1大国。经过“六五”、“七五”建设计  相似文献   

9.
李纪仁 《轧钢》1996,(2):23-26
介绍了该厂复二重轧机用高速线材轧机改造后的设备特点、工艺参数,及在进一步改造后的设备特点、工艺参数。提出进一步改造中采用加大盘重、提高轧制速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线材轧机改造和技术、设备引进工作进展迅速,“七·五”期间,将有不同型式的高速无扭线材轧机投入生产。届时,我国线材轧机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的落后局面将改观,也将给金属制品行业技术工艺带来较大的变化,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引进国外现代化的高速无扭线材轧机,实现用大断面坯料生产φ5.5~12mm的线材,无疑是我国线材轧机的发展方向,但根  相似文献   

11.
陈瑛 《轧钢》1994,(3):48-51
1国内线材生产现状1992年我国线材产量达到1257×10t,居世界之首,在钢材产量中占18.8%,为世界最高。目前,我国已有20个厂家装有高速无扭线材轧机,共28条生产线,生产能力约为500×10t。1992年产量为360x10t,占线材产量的28.3%。正在设计建设中的还有8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300×10 t。这批高速无扭线材轧机投产后,将成为我国线材生产的骨干力量。另外,我国还有1套生产能力为50×10 t的平立辊连续式线材轧机,约60套复二重式轧机,生产能力为600×104t,以及大量…  相似文献   

12.
乔德庸 《轧钢》1994,(2):22-26
讨论了采用高速轧制技术改造复二重线材轧机的设备和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嘉琪 《轧钢》1995,(1):54-55,38
在当前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形势下,复二重线材轧机的技术改造应充分发挥其投资省且风险小、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原材料供应渠道多等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1复二重线材轧机改造的目的在以往的复二重线材轧机技术改造中,多以提高产量为中心,通过提高成品线速度、增加单重、增加同轧槽数等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复二重线材轧机技术改造的重点应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环境为目的。2复二重线材精轧机…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复二重线材轧机主要生产φ6.5mm以上的线材产品,而φ6mm以下的线材产品很少生产。国外φ6mm以下的线材产品主要是用高速无扭线材轧机生产。山东淄博钢厂半连续线材车间是移地新建的年产10×10~4t线材车间,其特点是,除φ500×1三辊开坯轧机以外,其余轧机均为短应力线轧机。粗轧机组为  相似文献   

15.
一、线材生产概况目前,国内已有线材轧机80余套,其中复二重轧机40余套,年生产能力570多万吨。最近又建成投产3~4套轧机,年生产能力可增加到630万吨。但因供坯不足,1983年仅生产430余万吨,同时进口线材90万吨,全年共消费线材560多万吨。预测到1990年共需线材750~800万吨。当前尚存在缺口,还可以建设一些新线材轧机。我国线材轧机装备水平较落后,从总体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线材轧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高速、无扭精轧、大断面坯料、大盘卷的方向发展。1966年加拿大钢铁公司哈米顿厂建成世界上第一套高速无扭线材轧机以来,终轧速度已由当时的43m/s提高到今天的102m/s。我国马鞍山钢铁公司从联邦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的线材轧机的速度为80m/s;邯钢从英国阿希洛公司引进的线材轧机的速度为75m/s,首钢、上钢二厂、唐钢等单位从国外引进的线材轧机的速度都是75m/s左右。我国目前正在运转的线材轧机的速度大都在20m/s以下。高速线材轧机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油膜轴承的设计与制造是关键技术之一。受机械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迅速发展,建筑用钢材急剧增加,对线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近年来钢铁厂引进了不少套高速线材轧机。这些轧机型式各异、性能不一、各有特色,承担单位也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国内现有的80多套普通线材  相似文献   

18.
邯钢线材轧机技术改造进行较早,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一、原有线材轧机改造的必要性邯钢原有线材轧机于1980年底建成,1981年投产,是上海建设机器厂制造的复二重式轧机,由18个机架组成,采用横列式布置,4  相似文献   

19.
林大超  钟世治 《轧钢》1991,(5):21-22
攀钢线材厂于1988年在原复二重轧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建成了45°高速无扭线材生产线。图1为其生产线的平面布置简图。这套轧机在试生产过程中,事故频繁,造成大量轧废。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对高速线材轧机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单位对高速线材轧机的机型、工艺、设备以及操作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计划直接由国外引进。在高速线材轧机即将大量应用之际,有必要对高速线材的生产、轧机建设的特点进行讨论,以求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