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轼的词既继承了传统词的抒情模式,又有开拓和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坡范式。如香草、美人──寄托式,英雄、美人──映衬式,纪游、村行──写实式,飞天、游仙──求索式,亦梦、亦幻──遥相思念式。此外,尚有咏物式、隐括式、排体式、对话引语式,等等。其中香草、美人──寄托式,飞天、游仙──求孛式等,即是诗人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北宋末年俗词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末年社会上层的纵情声色及世风的变化为俗词的创作兴盛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北宋末年俗词创作的作家队伍非常广泛,俗词创作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俗词创作的表达方式已不同于柳词,而时常以多种戏谑方式掺杂在一起而获得审美效果。其中有不少低级庸俗之作,亦有部分作品自觉承继了“谈言微中”的传统,轻松诙谐之中寓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3.
多片词由北宋的柳永首创,是词在体制形式方面不断发展的结果。宋代多片词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情思意蕴丰富。多片词往往将叙事、写景、抒情自由灵活地穿插运用;明显增加了叙事成分,清晰地展示出事件的过程;不仅逐渐变直线型叙事为曲折叙事,有的更打破了单线叙事,变为双线叙事,形成错综变幻的艺术结构。多片词注重事件细节的描写,抒情叙事更加婉曲细腻,营造出具有回环往复之美的意境。柳永、周邦彦和吴文英是写作多片词的三位高手,在写景叙事抒情尤其是章法结构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多片词的出现与发展,显示出宋词叙事抒情与章法结构艺术的进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赠妓、咏妓词最具词体本色风貌,并始终贯穿于宋词的创作中.宋词对歌妓的刻画不仅表现在容貌、情态、技艺等方面,同时也传达出文人对歌妓的情感类型,即狎玩戏谑、蕴含感情、有所寄托等.由于词体发展以及时代风貌的不同,两宋赠妓、咏妓词也表现出一些差异:北宋词人提及歌妓实名时,多出现在词作中,而南宋多见于题序;南宋赠妓、咏妓词所表现的内容、情感比北宋更为宽泛,出现了赠妓却非关艳情及绝情之作,还出现咏老妓、悼亡妓等北宋词不曾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万薇薇 《兰州学刊》2005,(5):311-314
温庭筠词主要通过自然景物描写抒情,敦煌曲子词则主要通过直接抒情的语言和对人物行为动作及事件的叙述抒情.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两方面:二者创作主体审美对象的范围不同,二者抒发的感情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静 《北方论丛》2002,(4):77-82
在词从唐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南唐词可谓词运转折的一个关捩.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抒情模式的位移,这主要表现为:抒情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换,词的主观抒情性特征的突显,抒情的对象化特征的凸现,以及张弛有度的整体性章法结撰排比等.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李煜父子及冯延已等人对于词这一新的抒情体式的自觉创新,得益于南唐词人对于意象以及词句章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论浙西、常州词学的南北宋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词学,以浙西、常州两派为大宗。而两派论词,均以宋词为指归,只是南宋姜、张雅词符合朱彝尊、厉鹗“醇雅清空”的审美规范,因而被浙西词派所推崇;北宋浑涵自然的令词则给张惠言、周济的“比兴寄托说”留下了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因而为常州词派所瓣香。所以说,南、北宋之争的实质乃是两派词学理论论争的表现。今日治宋词者在借鉴两派理论时,应还原其历史语境,跳出其门户之见,以还宋词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翦伯象 《学术论坛》2005,(1):108-112
悲剧性和解是北宋重要的词学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指北宋词为改善悲剧性生存处境,通过损伤文体特征,与政治理学、诗教传统达成和解.和解现象的本质是生存策略的延缓性、文化策略的迁就性、和解过程的悲剧性.和解现象是北宋调和性国策、适应性哲学、整合性文化以及北宋人的包容性格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雅化而言,和解的深层意义在于揭示了词体演变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9.
论北宋词的悲剧载体功能 --兼论北宋词的悲剧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悲剧载体功能.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汴京是座词题材的丰富金矿,更是激发词创作灵感的宝地,其特殊的环境推动、改变了词的意境、形式和方向,奠定了宋词的基础。宋初汴京对词史最大的贡献,就是造就了千古词帝李煜。繁荣的都市作为强烈意象涌入词中,使词人开辟了新境界,都市词应运而生,孕育了慢词和柳永。没有汴京这座城市的高峰,就没有柳永这座词人的高峰以及慢词,也就没有都市词乃至宋词的高峰。无论是风格、题材还是代表人物,汴京都可以说是宋词婉约派的根脉所在,与市民文艺浅斟低唱特点相一致。许多才子佳人在汴京创作出名篇佳作。汴京是词发展的圣地,是一代词都。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成就,也是汴京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穆旦诗歌对抗“古典”的背后,依然有“古典”传统因子的强劲渗透和内在传承。它执着于“此岸”关怀,以别样的姿态“拥抱人民”,充满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它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确立了知性化的“新的抒情”模式;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形式感”的先在自觉,注重形式和语感,承继了传统诗歌的意象抒情方式,追求语言的含蓄凝练。  相似文献   

12.
论叶梦得词     
李庚  李康 《北方论丛》2003,(2):57-60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裴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透气”三方面。叶梦得以爱国题材入词的创作指向也影响了当时的词风转变。叶梦得继承了苏以为词、融经史子集入词、拓展意境等多方面的成就,为日后辛弃疾更大规模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宋初体     
宋初体是由刘熙载首先提出的与瘦硬体相区别的一个词体概念,它主要指宋初时由词人群体写作集团所构成的词体范畴。从其词人构成来说,宋初体词人属于松散的士大夫词人集团,却有着近似的时代特征,一是承传着早期文人词的某些特点,书写士大夫的怀抱;二是效仿花间,词写艳科,从而具有了花间和早期文人词的双重品格。宋初体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群体觉醒前夕的词体状态,为晏欧体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另外,就应体特征而言,花间体主要是为宫廷贵族的应制应歌,宋初体呈现应制应歌向应社的转型,瘦硬体则实现应社之特征。宋初体与瘦硬体无论在词人的创作动机、词体特征、词史地位等方面都存在种种差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生年晚于瘦硬体代表人物张先的宋祁被归入宋初体词人阵营。  相似文献   

14.
胡梅仙 《阴山学刊》2005,18(2):22-26
根基于大定、明昌词坛的金末元遗山词的突起把词心和词境都推向了一个纵深的境界,遗山词是在既有金词的土壤上多方承继和创新的丰硕成果,其不仅与金的特定时代、地理环境有关,更与金文化中传统主流思潮儒家文化的失重及多元文化空间的形成有关;而金中期词表现出的旷逸、恬淡、清新、朴质的多重风格无疑是遗山词最直接的丰厚土壤。遗山词率真尚情的主观抒发是对于金词主情观念高扬的承继;山水田园在遗山词中的境界变得更为阔大;遗山词具有盛唐胸怀。  相似文献   

15.
崔海正 《东岳论丛》2001,22(4):122-124
秦观秋意词数量虽不太多 ,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秦词更为独特的侧面。其题材范围更为拓展 ,更具生命的活力 ;在艺术构思、表达方式、音乐性等方面更有个性特色。秦观属多愁善感的才子型词人 ,性格较为脆弱 ,逢秋而悲 ,毫不奇怪 ;秦观多才多艺 ,其词“情韵兼胜” ,他的秋意词能够创新出奇 ,亦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16.
考察晁补之在楚辞学史上留下的业绩,可以发现陆时雍所引"晁无咎曰"云云,基本不符合晁氏一贯的学术主张,不仅所引<楚辞>篇次不合,在<大招>作者问题上更是意见相左,难以通融.通过文献的梳理与辨析,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晚唐文人皇甫松的词虽被赵崇祚编选入<花间集>中,但鲜有绮艳的闺情之作,而是抒怀言理、田园边塞、风物人情皆可入词,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他的词多缘题发挥,合乐可歌.又常以新奇爽快之笔绘秀雅幽远之境,为靡丽的词坛吹来了一股清疏之风,故成为了近现代词选家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词的传播方式与传播空间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词的文化功能。词史上,词的两种基本传播形态的发展、变迁及其相互交织,引起了词的文化功能相应的彼此消长与变迁。由于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并存的格局,从北宋晚期一直延续到元初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词的文化特性的认识亦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在词的生产与传播的技术层面,存在着重文辞与重音律的矛盾;在词的文化功能层面,则存在着雅与俗的矛盾与对立。词史上对柳苏词的不同评价则为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词的放达,包括其前期放纵疏旷的个性和后期豁达乐观的情怀,在其艳情词、写景词和抒怀词中都有体现。欧阳修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放纵而不放荡,豁达而不奢靡。其词的放达,源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对豪放词风的产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姜白石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多见的多面性天才.白石属于江湖诗派,其词作深受江湖诗派文艺主张的影响.然而白石舍弃粗放而讲究精致,同时也在崇尚高雅格调的文化趣味中别含清淡乃至荒寒意趣.这是白石异于一般江湖诗人之处,亦是理解白石"清空"、"骚雅"词风的关捩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