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图资料,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梗塞面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以来6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窦性心动过缓8例(11.8%),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4.4%),室性早搏36例(52.9%),心房纤颤7例(10.3%),房性早搏5例(7.4%),窦性心动过速9例(13.2%)。结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较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恶性程度高,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 1997年至今 ,试用开塞露治疗术后尿潴溜 9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98例。男 84例 ,女 14例 ;全麻术后 48例 ,硬膜外麻醉术后 5 0例 ;胸部手术 30例 ,腹部手术 6 8例 ,术后拨尿管时间 4- 36小时。1.2 方法 采用直接插入法 ,在开塞露颈部剪一小口 ,外涂少许石腊油 ,徐徐插入肛门后挤入药液 ,小儿 10 - 2 0亳升 ,成人 40 - 6 0毫升 ,嘱病人随意自然排大小便。2 结果98例病人中 ,用药后 3- 5min排尿 93例 ,6 - 9min排尿 4例 ,1例无效 ,因该病人合并前列腺肥大 ,经再次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疾患,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在循环系统疾病中占居极高比例。心肌梗塞病人心理因素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统计显示,年轻患者发病多与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必须仔细观察病人患病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医治可收到满意疗效。我们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例,均按WHO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确诊。1心理分析1.1病人性格、工作性质、生活环境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发现60例病人好动、争强好胜、易激动、脾气急躁者…  相似文献   

4.
骨科病人受伤后卧床,常常平卧休息,如腰椎骨折、胫骨牵引等,都需绝对平卧位,病人被迫床上排便。由于体位限制,排便方式的改变,常出现排尿困难,最终导致尿潴留、导尿,严重影响病人的舒适,并可引起焦虑抑制等心理的反应,而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这里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排尿困难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有66例术后出现非器质性排尿困难,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10~90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15例,腰椎骨折(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25例。根据病例入选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手术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现象,如:尿频、尿急、尿线细、排尿无力、尿失禁等。本文对29例BPH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异常的病因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1月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经病理证实良性前列腺增生)236例,平均年龄64.5岁,病程半年至五年不等,切除腺体平均重量42.8g,术后留置导尿7~14d,并在术后1~3个月内行常规单道程尿流率曲线  相似文献   

6.
彭华 《医学信息》2001,14(2):119-120
半年来我科成功抢救6例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本文介绍我们对这组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系男性,年龄62~76岁,平均67.2岁。急性广泛前壁梗塞3例,前侧壁心梗2例,下壁心梗1例。确诊冠心病到本次发病时间0~12年,平均5.8年,其中1例无既往冠心病史。临床表现:心前区痛5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4例,心悸2例,发热4例。并发症心律失常6例,心衰2例,心源性休克1例,便秘3例。住院时间1~3个月,平均2.2个月。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 病人多数情绪紧张,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因此必须稳定病人的情绪。除给镇静剂外,我们以轻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对212例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在术前1d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1d指导患者以一侧肢体制动的姿势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训练至少3次以上,直到自然排尿为止。结果 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收缩压,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30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30例AMI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63岁,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人选病例及再通标准,年龄无上限及发病≤12小时(但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并伴胸疼者虽〉12小时也进行了溶栓),均参见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3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多中心临床试验1406例总结和2005年出版的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梗塞前的高频心电图(HFEC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心肌梗塞发生前1周内的 HFECO 较心梗发生前1月以上的 HFECG 高频切迹明显增多,提示 HFECG 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个别病人的死亡可能与医务人员的处理技巧有关,本文就12例资料分析,探讨其教训,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止痛剂应用不当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止痛很关键,本文资料中有3例因未能妥善解决止痛而致死亡。 例1.男,62岁,因心前区压榨样闷痛3小时入院,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给予吸氧,扩冠、止痛、镇静等治疗,但疼痛持续不止,烦躁、有濒死感,共用杜冷丁450mg,疼痛始终未缓解,因怕过量中毒,未再加量,20小时后因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追述病史患者原吸过“大麻”对杜冷丁敏感性可能较差,止痛剂量未用足,致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抢救急性心肌梗塞35例的体会曾奇斌1993年~1994年我们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35例,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治愈率为100%,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43~78岁。其中广泛前壁AMI12例,前间...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8年8月~1995年8月对11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住院中进行血液流变学动态检测,探讨AMI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经临床表现、心电图、生化检查、血清酶测定确诊为AMI 116例.男 60例,女56例.平均年龄55.4岁.梗塞1处66例,2处以上44例,无Q波AMI6例,有合并症30例,死亡6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人年龄相近,经临床、心电图、X线、生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查确诊为健康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8岁.AMI患者入院24小时,第7天、14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脱位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0年11月83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81例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5天脱位,及时手法复位成功,1例出院后1个月脱位,在麻醉后切开复位成功.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VEEG监测发作性疾病临床发作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同步录像脑电图 (VEEG)的应用 ,能长程监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脑电情况 ,为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院从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11月共行VEEG监测病人 2 4 5例 ,监测到发作的病例 71例 ,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71例监测到发作的患者均来自我院神经科和儿科门诊或病房 ,监测中共发作 89次。其中男性 4 1例 ,女性 30例 ,男女比例为 1 3∶1;年龄 3个月~ 5 2岁 ,平均 16 7岁 ;病程 1个月至 2 6年。临床表现分别为抽搐、四肢不自主运动、腹痛、发作性意识改变、梦游、夜惊、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3H-DHA(美国Duponf产品,比活度3959.0GBq/mmol)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观察了1992年4月至10月我科住院确诊的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梗塞后1、3、7、和21天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Bmax及Kd。结果:见附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即出现β-受体明显升高,3天后下降,但仍高于  相似文献   

16.
庞新娜 《医学信息》2009,22(4):571-572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盆腔脏器的损伤等.如果护理不当,伤残率及死亡率则较高.所以一定要重视并做好基础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4月~2008年11月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合并泌尿系损伤5例,合并内脏损伤2例,合并休克7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经积极护理21例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于6∶00~12∶00发作频率增加。虽然以前的几项研究已经做了亚组分析,但在老年病人中没有这样的研究。作者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急性心肌梗塞老年病人胸痛发作的时间规律。 1979~1989年,共有8881例病人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每例均有纪录卡,记载其胸痛的发作日期及时间,入院至出院期间的心电图、心脏酶学变化,并发症及治疗经过等。其中3239例(36%),根据以下至少2条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①心肌缺血性疼痛持续30min以上;②肌酸磷酸激酶高于正常水平2倍;③经明尼苏达偏码心电图证实为急  相似文献   

18.
鞠晓艳 《医学信息》2009,22(2):266-267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2007年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共8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7例治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铭华  张艳秋  宗娇娥  崔珊珊 《医学信息》2006,19(12):2200-220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前有无心绞痛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3例,根据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心功能、梗塞部位、心律失常、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发病前有心绞痛发作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无心绞痛发作的病人,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较无心绞痛组低,死亡率亦较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低。结论 梗塞前心绞痛影响心梗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各种外伤后导致的骶髓损毁,因其排尿中枢受损,失去排尿反射,产生尿潴留和失禁性溢尿,这类病人虽经康复训练,也永远不能建立起反射性排尿,后期常可引起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成为此类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医疗和护理的棘手问题。我科自1986年以来,收治外伤性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者156例,对其中31例腰骶段损毁的病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