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思想由“礼”起,进至“仁”、“义”,它以“仁”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对“仁”的界定,实为“仁”的主要含义。这是一种超越了“礼”和“义”的大公境界,是最高的“德”。而“忠恕”之道是达成“仁”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广大壮族地区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润。官方主导的儒家学说提倡"修齐治平",把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基于此,儒家意识形态的"仁义礼智信"在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壮族人民在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的同时,也在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中演绎着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修身思想。具体而言,包括厚仁载物、重义轻利、明礼守法、崇智尚勤、讲信修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思想将探讨的核心置于"个体"之上,这种"个体"是四重空间的中介与承担者:身、家、国、天下。从而,在其立基与开端处,"个体"生命原则具有整全性。礼是"个体"成-人历程的根据与内在秩序,也是贯彻于"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原则,它对个体、族群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决定着国家存亡、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而能否守礼决定人能否成其为人——君子。而仁对于君子异常重要,它使国家礼、乐得以可能,是君子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原则,也是敞开政治社会义利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对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儒家思想这一传统文化主流角度观察,可发现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等传统价值观对当今企业经营管理具有着重要影响,就是说,在营造“善”的氛围、构建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给予“商”的极为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者是孟子,“礼义廉耻”四维德目的提出者是管子。郭店楚竹书《五行》试图建构一种将仁、义、礼、智、圣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的道德体验模式。将“仁谊礼知信”称作“五常之道”,最早出现在汉朝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之中。“仁义礼智信”作为整体德目由官方确定在董仲舒去世183年后的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的会议上。之后,“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经历了从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到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以及朱熹的“五常之性”说。今天,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泰安作家刘黎莹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小小说的园地里,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作者怀着“能让每个人活得好一些”这样朴素的创作理想来拥抱生活,回馈社会;同时自己的人生观念也鲜明地投射到小小说的创作中,使得文本呈现出一定意义的儒家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从宋代义利之辩谈起,叙述叶适对朱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批评。兼及南宋温州商业社会产生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和重商思想,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及其重商思想对温州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东莞市社会和谐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计算东莞市1996—2005年和谐社会指数,研究样本年份规模收益,分析其中非DEA有效年份的投入产出指标,为东莞市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