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511、1515型自动换梭织机在换梭的瞬间,梭子大约以13.5米/秒的速度由梭床换入梭箱,此时梭子撞击梭箱的力高达1229牛顿左右,它所具有的动能几乎全消耗在梭箱中。如果梭箱受冲击的有关零部件事先安装不慎或自身强度不够,都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前凸边板(k64)就是其中易遭损坏的零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校正1511M 型织机前闸轨高低位置时,先将梭子放在前闸轨(K13)与前凸板(K64)之间,校正前闸轨外托脚(K61)调节螺钉与 K13上平面有1.6毫米间隙。再压下K64使 K13顶面与 K61上的螺钉相接触,查看 K13下边沿比梭箱盖板(K202)下平面低0.8毫米(即 K202下平面比梭子上边沿高出0.8毫米)。对于这一规格的校正,过去我厂两个车间各自采用一种不同的校正方  相似文献   

3.
梭子在织机上由于长期受到皮结的不断打击,在进出梭箱时以及在梭口飞行中又遭受梭箱和梭道等部分的撞击摩擦,在自动织机上还要受到换梭机构的撞击摩擦,加上织机保养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致使梭子容易损坏,例如梭子的宽度磨损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梭子的宽度因磨损而变小后,梭子在梭箱中将会过于松驰,使得制梭力发生变化,这样梭子由  相似文献   

4.
梭子是有梭织机的一个重要机物料,消耗量大.梭子的不正常磨损对于织机的机械设备状态和产品的产、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所以,从节约梭子的消耗量和减少不必要的梭子磨损,提高棉布产品质量来说,搞好梭子维护保养工作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想把实际工作中摸索到的普遍造成磨梭的原因作一介绍: 一、梭子90°面不正常磨损梭子在织机上90°面与探纬针J 27、梭箱前板K12、前闸轨K13、前凸板K64、前凸板内托架K66、推梭框N_2(以下均用  相似文献   

5.
自动部分梭箱结构是由前凸板、前闸轨、梭箱盖板(K17)、扬起背板(Q6)及托梭钢丝(K92)、控制木(Q17)等组成. 前凸板和前闸轨的作用,在平时相当于梭箱前板,在换梭时由梭子顶起前闸轨和压下前凸板,由于前闸轨弹簧和前凸板弹簧的作用,当推梭框(N2)推动梭子时,  相似文献   

6.
技术问答     
《丝绸》1985,(6)
问怎样消除多梭箱织机上,梭子产生的“刀劈”状擦印? 答在多梭箱织机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即梭子使用没有多少时候,就会在梭子前壁下方产生不严重的磨损,严重的形如被刀劈过一样。这种情况不但缩短了梭子的使用寿命,且由于梭子发毛,极易割断经丝,给织造带来了不利因素,许多厂感到很头痛。为什么会产生上述情况呢?当梭子进入梭箱时,与梭箱前壁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如果梭子紧贴走梭板和筘面飞行,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很小;如果梭子飞行不大正常,与梭箱前壁的摩擦力就大,严重的甚至会与梭箱发生撞击产生异响。由于多梭箱织机的梭箱结构与普通织机不一样,它的前壁  相似文献   

7.
1511型自动织机在换梭过程中,常易发生Q6×7阻挡梭子自梭箱顺利换出而引起换梭故障,这种挡梭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Q6×7扬起高度不足所造成。由于织机在运转中,梭子高度和前闸轨 K13的厚度都是变量,即使 K13安装高度符合工作法规定,也会发现 Q6×7仍有发生扬起高度不足的可能。现在就从梭子高度、K13厚度和 K13安装高度三者的关系,分析形成 Q6×7扬起高度不足的原因。在图1、2中设:  相似文献   

8.
击梭是投梭机构对梭子进行加速,使梭子以较高的速度(一般为0.8~1.2米/秒)和正确的方向飞过梭口,进行导纬。梭子在完成导纬后进入对侧梭箱时,仍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动能,制梭机构的作用是在极短时间内,吸收梭子剩余动能,使梭子静止在梭箱  相似文献   

9.
H212毛织机的经纱保护装置,在织机有故障,梭子不能进入梭箱时,能迅速地使织机停止回转。它的机构在筘座上装一根长轴(1200- 3),两端各装有一套压指(1213)、制梭外簧(1219)、垫片(1218A)、依靠撞嘴拉簧(1210)的拉力,使之经常与制梭板接触,特别是多梭箱时,随着织机运转,梭箱升降不断的运动,制梭板与压指之间为摩擦运动,而使压指与制梭板接触之处易磨损,压指、制梭外簧、垫片易断碎,引起经纱保护装置不灵。如梭子轧在梭口中或梭子定位不准确时,撞嘴与撞铁不能准确相接触,导致织机不能迅速停车,造成经纱大量断头或单侧撞击过猛,造成墙板、筘座…  相似文献   

10.
织机换梭落梭通常是以K67皮舌托脚上装R9皮舌作依托连上一块大帆布,落梭箱上装一块挡梭帆布,落梭箱横头装一块R42斜皮,就这样使换下空梭落在落梭箱内。我厂由于车弄狭窄,来往车辆频繁,往往将落梭箱碰得歪斜,损坏较多,同时空梭落地也比较严重,以致梭子撞毛。针对这一情况,我厂于1981年3月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固落梭箱,在落梭箱两侧用L型3~#三角铁装在P_1上,下面M22拆去;二是设计一种换梭落梭导轨(附图)。经一年多  相似文献   

11.
固装式K64-1初试于1974年,经不断改进,已有60台布机在车间试验运转,效果较好.现将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试改固装式K64-1 原K64组合部件多,易磨损,安装维修不方便,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待换梭进入梭箱,梭子底部运动有一条轨迹线,因此,通过实践逐步证实,固装K64-1是可  相似文献   

12.
一、皮结立六损坏原因在投梭过程中,为使静止状态的梭子获得所需的飞行速度,需要有足够的投梭力,在投梭力的传递过程中,由于皮结和投梭律之间存在间隙,放在梭子向前运动时,投梭律首先冲击皮结,皮结迅速运动使梭于加速飞出完成投梭任务。引纬完成后,梭子又撞击皮结和投梭棒,在制梭机构作用下才静止下来。因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结受的冲击力最大,其立六的损坏就必然增加。经剖析观察,现有立仁的结构其缓冲效果不好,承受冲击力不强,易产生剥层破裂。尤其投梭力偏大,缓冲皮圈伸长或损坏,在投梭结束后皮结继续向前移动、与梭箱…  相似文献   

13.
织机上左右手梭子互换,在色织行业多梭箱织机上使用较普遍,其最大优点是能减少断纬和拖边纱。我厂在1511型75英寸自动织机上,用塑料梭子织造涤粘中长25~S×25~S 80×60 47英寸织物时,断纬和“梭箱油泥”织疵较严重。“梭箱油泥”是指塑梭在投梭运动中,与梭箱铁件撞击摩擦发热产生的粉末状粘附物,形似橡皮泥,粘附在塑梭或铁件上,颜色呈黑色,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1511和1515型织机的梭子都按导纱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右手梭子。梭子导纱器一头(梭尾)朝向换梭侧,这种用法存在一个弊端——易断纬。究其原因,外侧梭箱零件多,梭子进入梭箱时,留在梭外的纬纱长,给梭箱各机件、螺丝提供了钩挂纬纱的机会,稍有毛刺便会增加断纬;再则,当纬纱退绕到中纱时,退绕的纬纱气圈,扭缩在梭腔中受惯性作用被甩向后面,有时会落入梭子嵌纱斜  相似文献   

15.
GA615型、1515型自动换梭织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落梭箱的损坏,不但影响到车间的美观,还会造成梭子毛疵及油渍次布的增多,我公司根据这种情况对落梭箱进行了几项改进。(1)织机落梭箱的改进有梭织机一般落梭箱都是长方形,镀锌钢板厚0.8mm~1mm,经过几年的运转基本上无法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落梭箱进行了改进,将落梭箱方底改为圆底,其优点:①螺钉一次紧固后,几年内不易松动;②使用寿命可达15年左右;③落梭箱不会变形、不影响美观;④梭子不易掉地面可减少油渍次布;⑤减轻劳动强度。(2)落梭箱改用竹底网原落梭箱的方形底部是用一块牛…  相似文献   

16.
防飞梭装置     
在自动换梭织机调梭过程中,当满纡梭子调进梭箱,空纡梭子离开梭箱时,如由于某种障碍,影响扬起背板下落速度,梭子击出梭箱一段距离后,扬起背板刚恢复正常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梭子出梭箱轨道改变,梭子脱离正确轨道飞出,要造成调梭飞梭。如果扬起背板安装规格走样,梭子出梭箱,亦会脱离正确轨道,造成调梭飞梭。我厂一千多台1515 63″及1511 62″布机,原来调  相似文献   

17.
1511M型织机,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部分零件已不适应当前增产节约、提高织机效率的要求。上海部分纺织厂对此积极进行了改进,现介绍三种如下: 一、K92托梭钢丝 K92托梭钢丝,是织机换梭部分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换梭速度快,换出的梭子受钢丝承托后,新进梭子有了靠山,保证换进的梭子平行而稳定的进入梭箱。原来托梭钢丝的位置,容易被落下的梭子向外挤压,使换下的梭  相似文献   

18.
梭库中加装N22毛刷,可以防止换梭后纬纱在前闸轨(K13)里侧托脚(K60)处拉断;同时使梭子换入时纬纱纱尾得到缓冲,不致使纬纱受到过度张力被拉断造成毛边;在边剪剪纱前绷直纱线,便于剪断,边剪剪纱后,使纬纱弹回落入梭库下,防止纱尾滑入梭子与梭库脚(N16  相似文献   

19.
技术问答     
《丝绸》1982,(4)
问:织机的缓冲装置有几种?哪种好?答:织机高速以后,采取的措施是快(车速)、小(投梭力)、松(制梭),由于制梭力小,用较小的投梭力就能使梭子从梭箱中飞出去,获得一定的飞行速度,顺利地完成引纬。但当制梭力过小,梭箱不能吸收梭子多余的动能,从而会产生梭子回跳的现象。为此,利用缓冲装置能将制梭机构不能克服的梭子多余的动能加以克服,使梭子飞行平稳。目前常用的缓冲装置有龙带式缓冲装置和液压式缓冲装置两种。龙带式  相似文献   

20.
我厂使用的是1515-75英寸自动换梭织机,在生产过程中,皮结、皮圈、投梭棒的损耗量很大,影响了产品的产质量,增加了织物的成本。要想降低织物成本,首先应设法减少设备的机物料消耗。而制梭机构的机物料消耗在布机的机物料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改进自动换梭织机的制梭机构是有其重要意义的。通过对1516-75英寸自动换梭织机制梭机构的分析得知,梭子进入梭箱后的制梭运动是分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是梭子进入梭箱后至与制梭铁接触时止的自由减速过程。第二阶段为梭子与制梭铁撞击,相对滑移过程。第三阶段是梭尖与皮结接触,撞击投梭棒带动皮圈作滑移运动至梭子静止时的缓冲减速过程。上述三个阶段的制梭过程中,前两个阶段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