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中风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经DSA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中风患者55例,并设置对照组为症状相似但经DSA证实非后循环缺血性患者36例,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结果确立中医证型,并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 0. 05),脑血管狭窄组所占比例为60. 4%,其中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所占比例为22. 0%和16. 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后循环缺血的阳性率最高,但是在后循环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中,中医证型与脑血管狭窄的程度或部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证型相兼虚实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阳虚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6例(31.1%),双支病变135例(33.3%),三支病变144例(35.6%)。血瘀证和痰浊证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及血瘀证的Gensini计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证型的单支病变最多,复合证型的双支、三支病变较多(P0.05);实证中单支病变最多,虚证以双支病变最多,本虚标实证则以三支病变最多(P0.05);Gensini分数随着兼夹证的增多而增大(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差异,随着证型兼夹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5个证型组,测定血清甲状隙激素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捡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气虚血瘀型及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患者血清T3水平低于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瘀”、“虚”、“痰”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清T3、FT3水平较低.甲状腺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临床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10 2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 18例 ,风痰瘀阻 2 1例 ,痰热腑实 2 0例 ,气虚血瘀 2 8例 ,阴虚风动 15例 ,测定各型患者血清尿酸含量 ,并与 2 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与ACI患者比较 ,两者间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 2 =2 .5 2 ,P >0 .0 5 ) ,但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阴虚风动型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高于对照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肝阳上亢组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以“痰”、“瘀”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其他证型偏高 ,提示高尿酸血症有血瘀、痰凝等证候者 ,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脑卒中可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新的临床检测手段、新的诊断指标的不断出现,有关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冠状动脉造影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介入医学技术,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最为可靠的方法.为研究中医疾病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inectin,FN)水平的关系.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内阻型30例、气虚血瘀型30例、阴虚阳亢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FN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血浆FN水平,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痰瘀内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2.37,P<0.01),气虚血瘀型、痰瘀内阻型、阴虚阳亢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气虚血瘀型中、重级评分占77.7%,其病情相对较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FN水平和脑梗死中医证型“痰”“瘀”证所占比例可能成正相关,痰瘀内阻型患者可能为脑梗死重症患者,FN水平可能作为脑梗死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邹国庆 《新中医》2023,55(20):63-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头颅MRI 检查,观察各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病灶分布情况及病灶表现。结果: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多见。头颅MRI 共检出责任病灶170 例,检出率97.70%。不同中医证型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相近。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前循环皮质,占47.62%;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后循环皮质,分别占53.19%、61.90%;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分别占54.84%、48.00%。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大片状,占61.90%;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小片状,分别占59.57%、66.67%、64.52%和60.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将辨证分型与头颅MRI 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为中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74例脑梗死患者的121个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按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斑块(造影Ⅰ级)以阴虚阳亢为最主要证型(占85.9%),风痰瘀阻和风痰火亢证脑梗死患者的不稳定型斑块(造影Ⅱ级和Ⅲ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P0.05),且风痰瘀阻和风痰火亢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增强强度及增强强度比值亦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P0.05)。结论:运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研究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的相关性,可为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彤  王淼  胡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5-108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脑梗死康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入组患者的各项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定量表,比较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Fugl-Meyer分级、SSA量表、Barthel指数、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康复期中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3.62%,其次分别为痰瘀阻络证(24.14%)、阴虚风动证(18.10%)、风火上扰证(15.52%)、痰热腑实证(8.62%)。在Fugl-Meyer分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A量表上,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依次降低,在Barthel指数上,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行为、心理调节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高于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在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有关,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佳,预后好;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斑块稳定性的情况。结果风痰瘀阻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与风痰火亢、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阳亢型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29.2%)和风痰火亢(26.2%)为最主要证型,不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34.8%)为主要证型,风痰火亢、风痰瘀阻型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硬化程度不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组83例、风痰阻络证组37例与阴虚风动证组22例。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MRI影像学表现、外周血指标。分析比较三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及中医证型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血清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存在差异(P<0.05)。阴虚风动证与气虚血瘀证相比,单病灶占比存在差异(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多为腔隙性梗死(74.70%),相比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梗死面积分布更均匀(P<0.01)。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327,P<0.001),与病灶数呈正相关(r=0.291,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单核细胞、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为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指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肝转移癌动脉造影表现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3-483
肝脏 ,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其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局限或散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血管多少、肿瘤染色深浅。此外 ,还与原发灶的部位、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生长的速度及转移方式有关。本组 36例肝转移癌的临床中医证型与肿瘤原发部位都有一定的关系 ,其动脉造影均无动静脉瘘、血管湖或池样改变 ,亦无门静脉瘤栓的存在。根据这一特点与原发性弥漫型肝癌鉴别有了依据。在原发病灶不明确时 ,应紧密结合临床排除其它部位的原发病灶 ,以积极进行治疗。当然 ,确诊仍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胸痹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分为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各标实证组、各本虚证组Gensin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病变渐趋复杂,由气入血,由实到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范围与程度,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两型居多;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气虚血瘀证与单支病变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多支病变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联系,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2例入选病例依据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为冠心病主要证候,辨证为血瘀证和气虚证的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冠心病,具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同样更可能罹患冠心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气虚证及气虚血瘀证冠脉病变类型以多支病变为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在冠心病“金标准”诊断的前提下,气虚在影响冠脉病变程度中所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气虚和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同时气虚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发生发展及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CA)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CHD中医辨证标准,观察CHD患者CA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CHD患者CA病变明显者痰浊、痰浊血瘀及寒凝心脉为其主要中医证型;CHD患者CA病变轻者以气滞血瘀为主。结论:CHD患者CA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74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个证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等比较。结果:风痰瘀阻的IMT与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气虚血瘀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各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型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