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绵阳市2012年参合住院患者中大病医疗相关情况,对实施大病保险政策提出建议。方法:应用SQL SEVER2008数据库对2012年参合住院患者中大病医疗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大病医疗患者占参合农民25.42/万,占患病总人数2.48%,占住院总人次1.83%;患病年龄集中在30~59岁;大病患者主要选择统筹区外医疗机构就医;次均住院费用越高,新农合实际报销比越低。结论:大病患者的保障水平与新农合解决大病、重病的宗旨,以及参合患者的期望值尚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开展大病保障工作;建议大病保险政策重点覆盖的合规费用段为1~3万元,这能进一步增强农村青壮年人群的抗灾难性医疗支出能力,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及补偿效果分析——以L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部L市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及补偿效果,为完善和推广科学的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对补偿模式进行政策分析,运用受益率、患者自付费用、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分析大病医疗保险实施效果。结果:2013年L市大病医疗保险受益率为3.2%,基金使用率为92%,不同区县基金使用率差异较大。实行大病保险后患者自付费用下降明显,该市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累计实际补偿比达到84.8%,其中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已达68.9%,但同时新农合基金出现赤字。结论与建议:科学设置起付线、补偿比例、补偿范围,取消封顶线,完善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方案;采取措施减少大病医疗保险地市统筹带来的各区县之间的不公平;实现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和新农合补偿模式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正从2011年起,地处赣东北的江西省乐平市农医局与人寿保险乐平支公司合作实施新农合意外伤害托管和大病医疗保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参合农民的广泛好评。统计显示,2012年,乐平市住院补偿59316人次,报销1.5亿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4%,政策补偿比75.3%,实际补偿比为55.6%,受益面9.15%。其中报销3万元以上可享受大病保险的有395人,除新农合补偿1734万元外,保险公司再赔付466万元,使患大病的农民政策补偿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汾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参合情况、患者住院率的变化、患者流向及其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新农合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农合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中心获取汾阳市新农合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09—2011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流向及其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汾阳市新农合住院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7.62%,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补偿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汾阳市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控制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加大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实际补偿比,降低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吕梁山区4个国家级贫困县大病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为制定合理的大病救助政策,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个贫困县2015年42 532位患者、70 011份新农合住院报销明细,分析项目地区参合住院患者年人均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大病患者大病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和大病患者总住院医疗费用负担。结果:住院大病患者人数占参合住院患者的48.30%;大病患者年人均住院总医疗费用负担(14 194.55元)高于所有参合患者年人均住院总费用负担(9 963.86元);大病患者年人均住院总医疗费用负担比仅大病所致住院费用负担高约1倍。结论:项目地区新农合大病患者比例高、多合并其他疾病、医疗费用负担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新农合大病患者医药费用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患者医药费用及补偿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大病保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江苏省新农合统筹地区大病患者就医补偿报表等资料,测算大病保险实施后,病人受益情况,并根据2009年以来新农合费用变化趋势,测算大病保险合理筹资额。[结果]医院级别越高,产生的大病患者越多;县外就医病人、高费用段病人,获大病保险补偿额较高,实际补偿比提高较多,受益明显;大病患者年均增长率为17%,实施大病保险后,人数增速将更快;大病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自付费用较高,意外伤害病人数较多,恶性肿瘤病人的自付费用和人数均较多。[结论]2014年江苏大病保险可按人均30元筹资;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省、市级医疗机构监管,有效控制大额费用增长;设立疾病治疗费用合理分摊,减少基金对癌症晚期、植物人等无效治疗费用的补偿水平;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参合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合理饮食、拥有良好生活方式,降低交通事故和肿瘤发生频率,节约大病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2014,(3):62-63
针对农村居民患重病时医疗费用高,新农合基础保障水平有限,个人负担较重的情况,2014年,湖北省将进一步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深入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门诊重症等相关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武汉一位参合农民,患尿毒症,肾移植加血液透析,住院4次,医疗费用共计64.7万元。按照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10万元后,还有54万元的自付部分,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自付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还可再报销70%,30万元封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县级公立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常见疾病的新农合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优化医疗费用结构以及合理引导中医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新农合医疗信息系统省级平台,抽取安徽省2012-2014年9所县级公立中医院和9所综合医院6种常见疾病的新农合患者住院费用的详细信息,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共抽取新农合患者40,461例,其中县级公立中医院22,938例,综合医院27,043例。2012-2014年,中医院6种常见疾病患者住院总费用依次为:19,023.8元、11,216.7元、25,673.9元、5069.5元、10,907.4元、16,113.4元,综合医院6种常见疾病患者住院总费用依次为:19,757.5元、12,845.4元、34,568.4元、4360.9元、12,290.7元、15,902.3元。[结论]县级公立中医院大部分常见疾病住院费用低于综合医院,而平均增长速度高于综合医院且住院天数多于综合医院;药占比始终是县级公立中医院住院费用构成之首位,检查费占比仅次于药占比且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医保一体化模式下,2012—2014年长春市朝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患者的就诊和医疗费用流向情况,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12—2014年长春市朝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构成比、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个人自费和基金使用构成比等进行比较。结果:2012—2014年分流到省级和市级医院的住院人次、费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费用逐年增加,2014年省级和市级医院住院人次分别为38.11%和42.51%。2012—2014年各级医院住院人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市级、省级、区级和乡级。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个人自费由高到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区级和乡级医院。2012—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流数额由高到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区级和乡级医院。结论:城乡医保一体化模式下,长春市朝阳区参合农民的住院人次、住院费用和住院补偿费用分流到区级和乡镇级医院的比例逐年减少,次均住院补偿比在省级医院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效果。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为样本地区,以2013年所有符合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基本运行情况、不同医疗费用段的补偿情况、政策范围内以及实际补偿情况、新旧政策对比等角度分析2013年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新农合的实际补偿比达52.33%,大病保险的实际补偿比达14.18%,病患自付比例为33.50%。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保险的补偿比例逐渐增加,大病保险对大病患者特别是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的补偿比例较高,但政策设计与实际补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新政策在人均筹资、支付标准和补偿流程方面发生了变化。结论新农合大病保险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在病种间存在差异。大病保险补偿机制合理,部分病种患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政策设计与实际补偿情况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基于6省14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新农合住院服务利用、补偿、基金等方面运行情况,了解各地新农合的进展。方法:东、中、西部各选2个省,每个省随机选择2个县(江苏、广西抽取3个)作为样本县,对14县新农合基金和住院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2012和2013年平均筹资水平分别为300和350元左右;利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比例较高,I县甚至超过40%;除江苏、安徽外,其他四省住院补偿受益率超过10%;除福建外,住院实际补偿比超过50%;各县次均住院费用差异较大,2013年上涨明显;个人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各县不同,部分县2013年有所下降;流向县外医疗机构的基金比例较高,G县甚至超过50%;当年基金多发生赤字,基金累计结余率在1%~2%之间。结论: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个人筹资责任较轻。住院服务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住院实际补偿比提升乏力,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不明显。基金可能存在监管乏力,且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改最大的突破应该是新农合,而新农合的核心问题有两点:如何实现分级诊疗和如何保障大病医保报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立大病保障机制非常适合。 河南省已经探索通过按病种保障和按费用保障相结合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以新农合基本保障为主导,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河南省大病保险原来是20多种,今年,要把包括儿童常见大病在内的大病保障病种扩大到35种。需要住院治疗的,在省、市、县医疗机构的限额内实际医疗费用按65%、70%、80%的比例进行补偿;在门诊治疗的,统一按限额内医疗费用的80%进行补偿。对于困难群众,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医疗救助基金再按住院和门诊费用的15%给予救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的利用效率和公平性。方法:描述大病统筹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有效补偿比,不同收入人群住院经济负担降低程度,运用洛仑茨曲线评价新农合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经过两次补偿两县新农合基金年平均结余4%左右;有效补偿比在20%~40%之间。低收入人群的住院费支出占收入的31.2%,高于中、高收入组的8.99%和6.29%,新农合补偿后,低收入人群的住院疾病负担降低5.87%高于中、高收入组的1.01%和1.13%。大病统筹使农民收入分配公平性提高18%。结论: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运作平稳,使用方向正确,减轻农民住院经济负担的同时,改善了农民收入分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安乡县自2007年元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来,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医疗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保障了新农合工作的健康运行.全县有87 710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了住院和门诊补偿,受益率为23.37%,共补助基金1 55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1 385万元,占住院基金的93.00%;住院费用补偿率为33.34%,人均补偿668元.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医学杂志》2012,(21):45-45
<正>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试行)》。通过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对参合居民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再给予补偿,并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形成多重保障机制,提高参合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和变化趋势,并探究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从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抽取2009-2011年全部肺癌住院病历,了解次均住院费用的水平和构成情况,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9-2011年例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率为6.65%,住院费用构成比药费超过40%,住院天数、是否手术为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费用上涨过快,应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来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4年江苏省某市中医医院新农合参保病人住院费用的抽样调查数据.结果 400名大病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间为10.91±8.41d,总费用为7864.34±9582.53元,补偿额为3530.48±3797.74元,自付费用为4333.86±5992.21元,自付比例0.55%±0.09%,药品费用2402.59±2463.10元.住院天数增加以及药品费用的上升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若未参保新农合,则有110名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7708元,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27.5%;在参保补偿后,有40名患者自付的医疗费用在7708元以上,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10.0%.若以3083元为标准,有183名患者自付的医疗费用在3083元以上,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45.8%.结论 该市的报销比例略低于50%,住院天数增加以及药品费用的上升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大病医疗住院费用的构成,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江苏扬州市某三级医院2016—2019年住院医疗费用数据,采用Stata 16软件对住院医疗费用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住院医疗费用的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 人均大病医疗住院费用为34860元,4年间药费占比下降了8....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医疗费用影响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了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实施后.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凋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将结果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由2003年的212.62元增至2005年的385.37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4.63%;其中门诊费用为183.53元.住院费用为201.84元.均较前明显增加。住院费用变化主要是由20000元以上费用段费用增加所致.且次均住院费用以县以上医院增加为主,乡、县两级医院略有下降。2004年次均住院补偿费用813.59元.考虑物价上涨.抵消医疗费用增长,仅补偿251.58元.2005年的情况类似。结论:婺源县农民医疗费用上升较快.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补偿.大部分被医疗费用上涨所抵消。必须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武陟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受益情况调查分析,掌握参合农民受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以武陟县新农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农民受益情况,并结合新农合制度的变化,对受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住院受益率2006年-2009年逐年升高,2010年比2009年降低0.24%,住院实际补偿比维持在30%-40%之间.门诊补偿人次和受益率大幅度升高,2010年分别达到292059人次和112.35%,门诊实际补偿比由2006年的70.05%降低至2010年27.75%.随着补偿模式的改变、筹资标准和参合率的逐渐升高,受益面逐渐扩大,由于次均医疗费用的上涨,受益程度没有提高.结论:参合农民的住院和门诊受益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实际补偿比没有明显提高,补偿模式、筹资标准、参合率和次均医疗费用是受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