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ODIC-DBSCAN:一种新的簇内孤立点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于炯  苏国平  钱育蓉  廖彬  刘粟 《自动化学报》2019,45(11):2107-2127
长期以来,孤立点的检测一直聚焦于簇边缘的离散点,当聚类后簇的数目低于实际数目,或孤立点被伪装在簇内的情况下,簇内孤立点的判定则会更加困难.为判定簇内孤立点,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的簇内孤立点检测方法ODIC-DBSCAN(Outlier detection of inner-cluster based on DBSCAN).首先在建立距离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半径获取策略得到针对该点集的k个有效半径Radius集合,并据此构造密度矩阵;然后建立点集覆盖模型,提出了相邻有效半径构造的覆盖多维体能够覆盖点集的思想,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取最优的覆盖多维体数目之比,输出点比阈值组;最后重建ODIC-DBSCAN的孤立点检测方法,以簇发生融合现象作为算法终止的判定条件.实验通过模拟数据集,公开benchmark与UCI数据集共同验证了ODIC-DBSCAN算法,展示了聚类过程;分析了算法性能;并通过与其他聚类、孤立点判定方法的对比,验证了算法对簇内孤立点的判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里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简单介绍CLARANS算法的基本思想,详尽描述了改进的CLARANS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通过实验数据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对其应用领域做出简单概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似孤立系数的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聚类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得到的结果比较粗糙,不够准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孤立系数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定义相似距离以及相似孤立点系数,给出基于相似距离的剪枝策略,根据该策略缩小可疑孤立点候选集,并降低孤立点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通过选用公共数据集Iris、Labor和Segment—test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发现孤立点、缩小候选集等方面相比经典孤立点检测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孤立点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核聚类入侵检测方法。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输入空间中的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并通过重新定义特征空间中数据点到聚类之间的距离来生成聚类,并根据正常类比例N来确定异常数据类别,然后再用于真实数据的检测。该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为准确的聚类,并且不需要用人工的或其他的方法来对训练集进行分类。实验采用了KDD99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检测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大多数孤立点检测算法都需要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并且还缺乏对不均匀数据集的检测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的两段式孤立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用DBSCAN聚类算法产生可疑孤立点集合,然后利用剪枝策略对数据集进行剪枝,并用基于改进距离的孤立点检测算法产生最可能孤立点排序集合,最终由两个集合的交集确定孤立点集合。该算法不必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检测效率,并且对数据集的分布状况不敏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孤立点。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在通用性、有效性、用户友好性及处理高维大数据集的性能还不完善,为此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层次聚类的全局孤立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聚类的结果,根据聚类树和距离矩阵可视化判断数据孤立程度,并确定孤立点数目。从聚类树自顶向下,无监督地去除孤立点。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能快速有效识别全局孤立点,具有用户友好性,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数据集,可用于大型高维数据集的孤立点检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似系数和检测孤立点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灵敏 《计算机工程》2003,29(11):183-185
在多目标决策和综合评价中,有个别对象远远偏离群体,成为孤立点集。如果不别除这些对象,就会影响决策和评价的结果。数据挖掘中孤立点集检测算法通常是基于项集属性的,显然不适干多目标决策(MODM)和综合评价中的孤立点集检测。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相似系数和检测孤立点的聚类算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辉斌  徐刚李段 《微机发展》2005,15(6):93-94,98
孤立点检测在入侵检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将基于RNN的孤立点检测方法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当中。先将数据集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然后使用训练后的RNN对网络数据进行孤立度测量,根据度量结果判定是否为入侵行为。实验表明,该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聚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过程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的孤立点检测(ODHC)方法。ODHC方法基于层次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对距离矩阵按簇间距离从大到小检测孤立点,可检测出指定离群程度的孤立点,直到达到用户对数据的集中性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多维数据集,且算法原理直观,用户友好,对孤立点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在iris、balloon等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ODHC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孤立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孤立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聚类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减小了孤立点检测的时间复杂度,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基于聚类的孤立点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实际问题中用户的行为模式存在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传统异常检测方法采用提前设定正常模式或异常模式进行学习变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自适应异常检测方法,称为OD_KC方法。该方法设置不同的聚类个数对无标签的样本集进行k-均值聚类,通过构造测度函数,以衡量聚类结果的抱团性和分离性,从而获得最佳的聚类结果,同时自动得到那些被划分为很小规模的类的样本作为异常模式样本。基于k-均值的异常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适应性,特别地,当样本分布模式复杂时,也能得到较为优秀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异常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k-均值聚类的异常检测技术能够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based Service)越来越热门,因此基站位置信息的正确与否成为关注的重点.针对基站地理位置存在部分错误这一现象,提出了基于网格概率的离群点检测算法来核查错误的基站.首先,根据基站分布的规则将数据空间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其次,根据用户轨迹签到信息关联出其在动态时间范围内经过的基站序列,将基站序列映射到网格中,计算出临近网格单元集合;最后,根据基站分布特点对网格单元内目标基站的临近基站求隶属概率,筛选出离群点,即错误的基站.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且核实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一种两阶段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距离和对象异常因子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异常检测方法TOD,第一阶段利用一种新的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第二阶段利用对象的异常因子检测异常.TOD的时间复杂度与数据集大小成线性关系,与属性个数成近似线性关系,算法具有好的扩展性,适合于大规模数据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TOD具有稳健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AIS数据是指通过AIS系统获取的船舶运动轨迹信息, 对其进行挖掘可以获得船舶的运动模式、航行路线、停靠地点等信息. 但其在采集过程中产生的离群点会对聚类等任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AIS数据挖掘之前需要进行离群点检测. 然而, 当AIS轨迹数据中存在大量离群点时, 会导致大多数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准确率显著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移动的轨迹离群点检测算法(center shift outlier detection, CSOD). 通过迫使数据点向其K近邻集合的中心移动, 使每个数据点更加接近典型数据,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离群点对聚类的影响.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使用浙江海域AIS渔船轨迹数据集, 将本文提出的CSOD算法与一些经典的离群点检测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CSOD算法整体上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5.
异常挖掘是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不完全数据会面对双重的困难.首先将用于缺失数据填充的EM算法和MI算法推广到混合缺失情形,并根据Weisberg的不完全数据填充理论,提出了RE算法,然后通过将聚类分析与向前搜索算法结合起来,获得了比单纯的向前搜索法更优越的算法.最后,在上述填充算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完全数据的异常挖掘.理论和实例分析均表明,基于不完全数据的异常挖掘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聚类和快速计算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在动态增量数据库环境下,进行二次异常数据挖掘需重新计算所有数据对象局部偏离因子,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和快速计算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对传统DBSCAN算法进行改进,并且在该改进算法聚类的基础上,仅对部分数据对象计算局部偏离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增量数据库环境下,与 LOF 与 lncLOF算法相比,不仅计算时间效率高,而且能提高挖掘异常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混合属性离群点检测问题,提出基于邻域近似精度的混合属性离群点检测方法。首先,定义异构邻域关系度量来表示混合数据之间的近邻性。然后,定义一种特定的邻域近似精度来构建邻域粒离群度。进而,定义基于邻域近似精度的离群因子及提出基于邻域近似精度的离群点检测(Nighborhood approximation accuracy-based outlier detection,NAAOD)。最后,用UCI数据集对NAAOD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均表明,NAAOD算法对混合属性离群点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