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熔接方式接续光纤可以获得小的接头损耗、低的反射和长期可靠性。对熔接机来而言,一个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是接头损耗,即平均接头损耗和所有接头损耗的偏差都必须尽可能的小。实现恒定熔接性能的关键点是熔接过程中稳定的光纤加热。绝大多数常规熔接机均以两电极间放电所产生的电弧作为加热源。但随着使用中熔接次数的增加,污染物会沉积在电极的端部,这将导致光纤的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熔接质量明显下降。为持续地获得低的接头损耗,必须定期对电极进行维护。但维护电极是一项耗时的工作,它会显著降低降低熔接机的使用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极,它集成了电弧稳定器从而在无需任何维护的情况下确保了光纤加热的一致性。这种带电弧稳定器的电极在保证整个时间段内都获得低接头损耗的同时把维护时间间隔从500次延长到了5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接方式接续光纤可以获得小的接头损耗、低的反射和长期可靠性。对熔接机来而言,一个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是接头损耗,即平均接头损耗和所有接头损耗的偏差都必须尽可能的小。实现恒定熔接性能的关键点是熔接过程中稳定的光纤加热。绝大多数常规熔接机均以两电极间放电所产生的电弧作为加热源。但随着使用中熔接次数的增加,污染物会沉积在电极的端部,这将导致光纤的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熔接质量明显下降。为持续地获得低的接头损耗,必须定期对电极进行维护。但维护电极是一项耗时的工作,它会显著降低降低熔接机的使用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极,它集成了电弧稳定器从而在无需任何维护的情况下确保了光纤加热的一致性。这种带电弧稳定器的电极在保证整个时间段内都获得低接头损耗的同时把维护时间间隔从500次延长到了5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当前电力通信光缆接续时光缆固定不稳,易造成光纤接头受损,导致多次重新开缆熔接,作业效率低。为此,文章研制了一套用于光纤熔接时的光缆固定工具,保障光纤熔接过程中光缆的稳定,解决光缆熔接损耗大的问题,经验证试验分析,光缆固定工具显著提升了纤芯熔一次接续合格率,适用于任何作业环境及光缆类型,提高了纤芯熔接效率。  相似文献   

4.
齐梅 《山西建筑》2005,31(17):154-155
介绍了光纤熔接损耗的概念、测量方法,从本证因素、非本证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系统地阐述了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蒋小珍 《山西建筑》2003,29(8):280-281
介绍了光纤接头损耗值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从测量方法和计算、影响接头损耗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减小光纤接头损耗、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康宁光缆系统BertZamzow、GervinRuegenberg、MartyAnderson和HelmarKrupp的论文“高质量光纤熔接和显著改善熔接损耗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康宁光缆系统BertZamzow、GervinRuegenberg、MartyAnderson和HelmarKrupp的论文“高质量光纤熔接和显著改善熔接损耗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康宁光缆系统BertZamzow、GervinRuegenberg、MartyAnderson和HelmarKrupp的论文“高质量光纤熔接和显著改善熔接损耗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
张云祥 《建筑》2007,(2):12-13
一、光纤接续损耗分析1、光纤接续损耗产生的原因(1)本征损耗本征损耗是光纤材料所固有的一种损耗,预制棒拉丝成纤后就确定了,这种损耗无法避免,引起光纤本征损耗的主要原因是散射和吸收,散射是由于材料密度不均匀而产生的瑞利散射,吸收主要是光纤材料中的杂质粒子对某些波长的光产生强烈的吸收。(2)光纤的附加损耗附加损耗是光纤成缆后产生的损耗,产生附加损耗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光纤在成缆过程中受到挤压造成弯曲和微弯所产生的损耗;二是光缆在包装、运输及施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部分弯曲、个别光纤发生断裂或轻微裂伤产生的损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公司企业的局域网平台建设采用网线已远远达不到要求,光纤通信成为必然。因此光纤技术的应用走进了各行各业,越来越普及。本文介绍光纤的熔接技术,熔接步骤及方法,并详细叙述了纤芯涂层剥除,端面的制作及熔接,如何检测熔接的损耗,降低光纤熔接生产的损耗以及在熔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9)
未来我国互联网络发展前景将更加开阔,光纤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尤其是长输光缆在布线过程中的损耗过大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此,主要对光纤光缆接续损耗及降低损耗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4)
熔接损耗是评估光纤熔接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造成熔接损耗的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端面角是决定熔接损耗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端面角与熔接损耗的对应关系,最后提出降低熔接损耗的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传感机理,分析了采用分布式光纤的温度传感系统监测水利工程渗流的可行性,设计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土石坝模型的温度变化与水头和光纤加热时间的关系,得出了加热时间—温度变化、水头变化—温度变化的关系,为光纤传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检测过程。在分析光纤与灌注桩传热过程的基础上,阐述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开展完整桩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加热功率下桩体中光纤温升规律,发现桩体中光纤温升与加热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比较桩内与空气中光纤温升差异。开展含泥量分别为33.3%,50%,66.7%与100%的夹泥缺陷桩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与加热功率的关系,发现含泥量与光纤温升之间存在确定性关系。通过以上研究,验证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光纤的固定连接分为机械式光纤接续和热熔接两种不同的方式。机械式光纤接续又称为光纤冷接,是不需要热熔接机,通过简单的工具、利用机械连接技术实现两芯光纤永久连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因其造价低、可实现实时快速分布式测温等优点,在堤坝渗漏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试验研究,目前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应用仅局限于渗漏定性分析,缺乏定量计算研究。根据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在不加热和加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测量值,利用热平衡理论及坝体周围岩土体温度变化与集中渗漏流速关系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流态下探讨了渗漏流速的确定方法。经过一个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为分布式光纤测温在渗漏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光纤岩层滑动传感监测原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岩层界面滑动损伤监测,是常规的滑坡监测手段无法相比的技术手段。基于光纤微弯损耗机制及光时域反射技术,构建光纤滑动传感监测系统及数据采集,首次提出利用土工大三轴剪切试验手段完成模拟,同时也解决了固体材料滑动瞬间断裂以及光学-力学数据转换极难采集的难题,测得滑距-光损耗对应关系数据及关系曲线。提出将光纤滑动传感临测应用于高边坡滑动监测的典型布置方式。结果表明,光纤传感监测十分敏感,损耗值达30-50dB,滑动监测光纤的动态范围达3.0~3.5mm。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互联网业务、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深入,以光纤光缆作为传输通道的信息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电力、通信、交通、商业、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普遍意义上的应用,光纤光缆施工操作是光通信工程建设施工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光信号在光纤光缆中传输时的衰耗量,就可增加光纤中继放大传输距离或增加光缆富裕度,因而提高传输质量、降低光纤光缆的传输损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光纤光缆的连接原则、方式和光时域反射计对光纤光缆衰减、衰减系数、长度、连接器、接续插入损耗的质量测试,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光纤光缆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智能建筑》2013,(9):43-44
为了满足国家三网融合,光纤到户的具体目标,南京普天天纪楼字智能有限公司作为国产布线知名品牌,研发了基于FTTH的ODN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光缆终端盒、光缆分纤箱、光缆分歧盒、光纤插座、光纤快速接续、FTTH家居布线箱、馈线光缆、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等产品,  相似文献   

20.
1 3M中国有限公司(1)3M Fibrlok~(TM)通用型光纤冷接子(见图1、图2)①产品说明:3MFibrlok~(TM)通用型光纤冷接子专为涂覆层在250μm~900μm之间的光纤冷接续设计,它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和低成本的光纤接续方式,是3M V型槽技术的又一大创新。在内部的塑料体内,通过利用可连接的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