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大规模多天线(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采用的是虚拟大规模多天线阵列,测量周期较长,测试环境要求静止,同步要求高并且需要修正天线阵元间互耦特性。针对于传统测量系统的不足构建了真实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该系统相对于传统信道测量系统的不同在于TDM的射频切换模块和相应的天线阵列。射频切换模块主要包括时钟控制单元和射频切换单元,时钟控制单元产生控制矢量信号发生器的触发信号和控制射频切换单元的控制信号,射频切换单元则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快速切换不同的天线阵元。实验表明,该套设备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减轻了人力测试强度,降低了对测试环境和同步的要求并且测量结果包含天线之间的互耦影响,极大的增加了信道建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天线间耦合度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天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内收发天线间的射频能量耦合。天线间耦合度是评估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传统手工测试的种种弊端,设计了基于射频开关自动切换的天线间耦合度自动测试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硬件构成、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测试流程,使用LabVIEW编写软件控制收发天线对的自动切换,实现自动测量,具有测量误差小,测量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机载天线安装在无人机表面,容易成为雷电附着点,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会产生严重威胁。 为开展相关设计,并验证设 计的有效性,针对 UHF 机载天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片段式导流条和端口射频雷电抑制器的防护方案。 先后进行了初始先导 附着试验、外部部件瞬态感应试验、电性能测试和系统评估计算。 试验结果表明,天线损伤程度降低,片段式导流条对天线的电 性能影响不超过 0. 3 dB,射频雷电抑制器不影响驻波比、增益。 最终链路余量满足大于 3 dB 的要求,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发动机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可靠性研究中存在数据采集方法效率较低和采样间隔无法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VI平台的发动机ECU电性能退化数据获取方法。该方法采用集成式结构,利用CAN总线和GPIB总线对所有信号切换进行统一控制,并结合退化信号的变化特性和测量阈值的合理选取完成了退化数据采样间隔的动态调整,实现了电性能退化数据的高效和自适应采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采集和传输准确率高,为ECU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仪表着陆系统(ILS)、甚高频全向信标(VOR)等的飞行校验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模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选用普通导航接收机接收信号,以FPGA作为逻辑和时序控制核心。系统包含了模拟信号调理和A/D转换、无线电系统总线(RSB)接口、ARINC 429总线接口、USB总线接口等的相应软硬件设计,首次在国内提出RSB软硬件实现方案。根据ILS与VOR的信号特点,并且分析了FPGA有限字长的影响,设计了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在FPGA上的校验信号处理。经过验证,设计能够为飞行校验平台提供有效的数据,并且具备较强的可移植性,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LabVIEW的天线方向图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的天线方向图测量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缺点,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1套天线方向图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GPIB总线实现对测试仪器的控制,在信号录取、角度录取、数据处理、方向图绘制方面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具有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端射天线单元。采用独特的串馈单极子形式,具有较好的带宽性能,基板采用液晶材料,使其基板的介电常数可控。通过改变单元的工作频率及基板的介电常数,使得天线单元具有水平相扫的能力。采用上下双层对称结构来抑制由于地板引起的波束上翘。通过对端射天线单元的建模仿真,验证其可行性。这样,串馈形式的天线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轻薄化。具有很好的共形的能力,适用于机载等高速运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前提出的矢量信号发生器射频动态切换系统射频动态切换时长过长,功率损耗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时分复用(TDM)技术对矢量信号发生器射频动态切换系统进行设计,应用AV1443矢量信号发生器作为矢量信号发生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程序发送芯片将矢量信号的信息统一化处理,并设计具有信息转换的数据输出与输入端口,在多途径的环境中进行射频状态的动态计算,引用离散傅里叶算法对矢量信号的射频动态进行表达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DM的矢量信号发生器射频动态切换系统能够缩短切换时长,降低功率损耗,所提系统切换时长在相同的工作频率状态下领先传统系统0.02 s,且所提系统完成整套切换任务后的功率消耗始终控制在1 W以内。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宽频带射频功率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2个支线形式的微带定向耦合器,耦合主通道不同频带的收发信号。通过CPU控制8个射频开关,实现收发信号切换、定向耦合器选择、以及收发信号分离滤波。收发信号的功率检测是通过定向耦合器将主通道的射频信号耦合到检波通道,经信号选择、滤波、放大后进入AD8362,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经CPU的数模转换、查表补偿后上报功率。若检测到接收信号功率大于设置值,自动电平控制启动,CPU配置数控衰减器,将接收信号衰减到设置值以下,实现了收发通道射频信号功率检测上报、自动电平控制,以及多频段兼容。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射频系统架构和电路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阵列天线机载MIMO-SAR三维成像技术是获得SAR三维高分辨率图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跨行向阵列天线收发单元的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载MIMO-SAR阵列天线配置方法。分析了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的成像几何、等效相位中心误差和三维SAR回波信号模型。通过等效后的天线方向图证明了该阵列配置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指向性,通过一种下视三维成像算法进行仿真,证明了该新型阵列配置的机载MIMO-SAR三维成像模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像性能。  相似文献   

11.
韦江平 《广西电力》2012,35(4):38-40,66
由于龙滩水电站10 kV厂用电一次接线方式改为手拉手式环网供电模式,其相应的备自投装置及控制逻辑也需要改变。通过计算和分析,采用RCS-9653C型备自投装置和控制逻辑,并采用优先级别压板、运行压板、检修压板、充放电标志信号、备自投动作延时配合等措施,解决了手拉手式环网供电运行检修方式及上下级备自投配合应用难题,满足了现场运行要求。最后指出10 kV备自投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某型舰载数字声纳部件结构及输入输出特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在硬件结构设计中继承了ATE硬件模块化划分的思想,设计了能满足不同部件测试需求的通用电路模块测试子系统和电源模块测试子系统.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完成了测试平台核心部分-PXI虚拟仪器系统,以及矩阵开关转接电路、适配器、多功能转接模块、电源供给电路、电源监测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矩阵开关保护电路和测试机柜等组件的设计.通过各种操作指令,实现了被测对象的自动化测试,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某通信自动测试系统中射频适配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某通信自动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由各类微波器件和控制电路以及控制软件等组成射频适配器.射频适配器集成于研制的通信自动测试系统中,可对被测件和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自动通路切换和组合,同时可对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加干扰等操作,达到自动测试的目的.通过测试数据证实该射频适配器在系统中的应用是合格的,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在多无人机协同电力巡检任务中,现有的路径规划方法普遍忽略了信号质量的影响,致使其难以在大范围的电力巡检任务中得到有效应用。因此,针对由于通信受限所引起的检测效果下降问题,提出了5G信号约束下的多无人机协同电力巡检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5G信号传输特性,建立了面向电力巡检大尺度空间的传播损耗模型;继而,基于遗传算法架构,提出了综合5G信号质量、飞行里程、巡检目标共同约束的多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最后,对基于5G信号的多无人机协同电力巡检路径规划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约束后信号质量较差路径的飞行长度减少了452%,并且无人机会在距离相差较小的情况下优先巡检信号较强的杆塔,进而提升巡检任务的检测效果,从而可以保证在大范围环境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介绍了一起用于开合串联电抗器用的40.5 kV断路器爆炸的事故,基于现场检查、故障录波以及故障开关解体的结果,对事故发展过程进行了推理和重现,提出连接产品内拐臂与轴的弹性圆柱销的粉碎性破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与故障断路器同厂家及型号的分合闸行程特性测试波形发现该厂家的此型号断路器之缓冲器缓冲性能不佳是引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备自投装置在电网中广泛应用,备自投装置的型号越来越多,对备自投装置的管理和维护难度也随之加大,备自投装置的标准化需求迫在眉睫。结合500kV鹏城变电站220kV侧备自投改造工程,从装置逻辑、压板、定值、接线入手,分析备自投标准化设计方案并将之投入到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张臻 《电气开关》2006,44(1):38-40
信号开关系统是大多数自动测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在系统中可以实现测点与测试仪器间的连接,测试信号的路由切换和被测单元与电源系统的连接。从应用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信号开关系统的拓扑结构、开关选择,并举例说明它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布局与配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系统备用无功资源来提高电网受端动态无功补偿能力,较好地提高电压稳定性,文中基于快速投切电容器自动装置提出了投切电容器的控制策略。投切控制策略设置有系统故障识别逻辑、低压投入电容器逻辑和过压切除电容器逻辑。仿真平台采用数字实时仿真(RTDS)搭建了220 kV及以上系统实时仿真模型,分别连接实际直流控制保护装置与快速投切电容器自动装置,构成了双闭环实时仿真系统。通过设置多种试验项目,开展了不同故障工况下自动装置基本投切策略的试验研究,检验了投切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装置的工程实施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