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路侧激光交通调查设备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下游12个断面的车速进行调查,得到5个车道12个断面的车速值。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11种回归曲线对各车道车速与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各车道高峰和平峰时段的车速回归方程。对高峰和平峰时段各车道同一断面车速平均值与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回归关系模型。回归分析表明:除了第1车道外,各车道车速与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各车道同一断面车速平均值与距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峰和平峰时段车速在距上游交叉口700 m左右趋于离散;平峰时段车速略高于高峰时段,700 m之后高峰和平峰时段的车速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评价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改善作用,建立了站点可达性度量模型,以衡量站点的可达程度。从平均出行时间、加权出行时间与出行范围3方面出发,建立了基于公共交通网络出行的空间可达性度量模型。结合上述模型引入可达性区位度的概念,用于衡量区域整体可达水平。选取哈尔滨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5条地铁线路开通前后的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情况,并通过Arcgis软件实现了研究区域的数据处理与模型运算。结果表明:地铁线路的开通能够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无地铁线路开通时,全局平均可达时间为2.06 h,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全局平均可达时间降低到1.35 h,地铁线路开通降低了5大行政分区的加权可达时间;地铁1号线的开通提高了南岗区居民的出行效率,地铁3号线的开通改善了香坊区与道外区的居民出行效率,地铁2号线与地铁5号线的开通改善了松北区居民的出行效率;无地铁线路开通时,基尼系数为0.314,居民的出行机会相对公平合理,地铁1号线开通后,地铁线路周围获得了较大的出行机会,基尼系数增大到0.686,在5条地铁线路全部开通与运营之后,基尼系数降低到0.371,居民所获得的出行机会变得相对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从站点客流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公交站点停留时间的特性,采用概率测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上车时间间隔、下车时间间隔和损失时间的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模型。选取福州市典型公交站点作为实例,结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PALISADE检验了指标间的不相关性,作为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必要条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站点客流对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的影响程度。采用可靠性计算公式对各调查站点可靠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站点客流的上车时间间隔、下车时间间隔和损失时间对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交通控制小区能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基于宏观基本图的概念,提出了针对单个控制小区的驶入交通量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交通小区通过量最大化为控制目标,具体分为两步:先根据控制小区最佳内部车辆数和最大驶出流量,利用反馈控制确定各控制周期总驶入流量;再依据等饱和度原则和通行能力约束,分配各边界进口允许驶入交通量。通过Vissim仿真,对有/无边界控制情况下小区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本控制方法可使路网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在拥挤状态下可提高车辆驶出率近4倍,整个分析时段内车辆总延误降低49%,驶出车辆数增加147%,总行程时间减少35%;若交通小区高峰时段较长,边界控制有助于提高外围车辆驶入小区的效率,并减少小区边界处的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利用车道资源,提高ETC车辆的通过率,部分省份将军警车道升级改造成前置式军警ETC车道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但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文中以广韶高速太和收费站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对比分析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下ETC车辆、军警车辆、人工半自动收费(MTC)车辆等车种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等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经升级改造后,ETC车辆的各项评价指标改善显著,军警车辆受到较小的影响,MTC车辆未受到影响;在低峰、平峰时段中,2种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下收费站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别较小,在高峰时段中,与前置式布局模式相比,后置式布局模式下ETC车辆和军警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均提高了9.6%、平均延误时间均降低了12.8%、平均排队长度均减少了26.7%.因此,建议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收费站采用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交通流量较小的小型收费站可采用前置式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七大"畅通"项目近日举行通车仪式。七大"畅通"项目包括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一期、二郎迎宾大道南延伸段、白杨沟立交、五台山立交、余松路立交、凤西路、李子坝连接道A线。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重庆市主城一批堵点将随之缓解。2011年,重庆市在主城区机动车数量突破80万辆、较2008年初增长2.1倍的情况下,主城区主要干道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仍保持30 km/h,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预计2012年,  相似文献   

7.
研究公交站点乘客等待行为,可了解乘客对于站点公交不准点的心理承受范围和意愿,用于站点时刻表的设计和智能公交调度.通过不同出行目的下的SP问卷调查,得到济南市的样本数据491份.公交延迟到达站点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乘客对于公交的延误平均可忍受的等待时间为4. 62 min.对年龄、性别、职业、月收入、上下班时间是否固定等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对站点乘客的等待时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不同出行时段和出行目的的分析发现,不同的出行目的下早高峰、晚高峰、平峰和周末乘客的等待时间差异比较大,公交调度应该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公交车提前到达公交站点时间的调研分析发现,80%左右的乘客希望公交仍按照原时刻表发车.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出了不同可接受度的公交延误范围,以用于公交调度的范围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米其林携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展开与中国各大城市私家车及车主的深度环保调研,并推出"环保力"这一创新概念,作为衡量私家车及车主绿色环保水平的评测标准。六成车主的环保力水平集中在合格区间内,说明国内私家车车主的整体环保力水平有待提高。近日,米其林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分享《米其林中国私家车及车主环保力调查》的研究结果。作为2012年所做《绿色车生活——米其林中国车主环保行为研究报告》的延续,2013年,米其林携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展开与中国各大城市私家车及车主的深度环保调研,并推出"环保力"这一创新概念,作为衡量私家车及车主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过程中调度员凭经验确定各站点调度需求量的盲目性,提高调度科学性并缩减调度时间和成本,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调度需求量模型描述为最优化整数规划问题,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调度触发时间,以高峰时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最强、调度启动时间最晚为目标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调度需求量模型.针对该模型特点设计了十进制编码、二人竞赛选择、算术交叉、非均匀变异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调度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得到各租赁站点的最优调度需求量.结果表明,按照该模型求解出的调度需求量进行调度能够延迟高峰时段的调度启动时间至1.33h,较站点均一化存放率调度延迟0.67h,极大地延缓了调度启动时间并缩减调度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精准掌握车辆的出行规律研究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及规划的基础工作,而掌握车辆出行规律的前提是探究车辆的出行特征。为研究城市道路交通车辆的出行特征模式,通过对历史RFID轨迹数据挖掘,对私家车、出租车样本轨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车辆运行的分布特征规律。基于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出行频次、在网时间、轨迹重复率、出行时段,活动偏好区域、干线影响区偏好等出行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对出行特征指标的定制选取,建立基于密度峰值(CFSFDP)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出行特征群体辨识模型。研究了私家车、出租车存在的特征群体,辨识出不同的出行模式,即实现出行特征群体的辨识。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域内的RFID数据进行试验分析,分别基于私家车、出租车提取的出行特征指标,进行CFSFDP算法的聚类分析,找到聚类中心,归纳分类数据。再利用分类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评价模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私家车存在3种出行特征群体:商用私家车群体、通勤私家车群体、其他私家车群体,群体识别率为97.2%。出租车具有2种出行特征群体:其他区域偏好出租车群体、干线影响区偏好出租车群体;群体识别率高达99.18%。  相似文献   

11.
公交网络中线路重要度的测算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线路的重要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多个重要度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鉴于此,选取公交线路节点的度、线路平均换乘机会、可达性、介数及凝聚度5个指标描述公交线路的属性,并对各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信息熵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条公交线路的综合重要度,各指标的权重能客观反映各指标对线路综合重要度的贡献;最后,利用兰州市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兰州市公交线路的介数指标数值差异较大,对公交线路重要度的贡献作用较大;兰州市公交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水平差异较小,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定制公交,是介于常规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为相同出行地点、出行时间和目的地等出行需求人群量身定制的一种公共交通服务。2014年"定制公交"话题不绝于耳,作为一种介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的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目前,社会上相关的看法不尽相同,一时间,有关"定制公交"的话题充满颇多争议,对"定制公交"未来发展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了解部分城市定制公交情况、客车生产企业定制公交动态、分析定制公交优势与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从单  相似文献   

13.
以东阳市老城区为例,提出应用地图API技术进行道路拥堵点交通运行状态分析的一般流程。首先,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分别截取研究范围的实时路况地图,根据路况颜色和持续时间识别道路拥堵点;其次,将研究范围划分成一定数量的网格,利用地图API技术批量获取各网格中心至拥堵点的预估通行时间,评估当前时刻下拥堵点的可达性;最后,获取堵点周边道路各时段的平均行程速度,评估道路运行状态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地图API进行道路堵点识别和运行状态分析,能够大大减少研究者的前期工作量,为后续研究分析提供相对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在航班运行高峰时段内,地面服务需求更加集中,机场可调度的地勤车辆数量有限,可能引发航班延误,导致机场多方面损失。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地勤车辆多阶段优化调度方法,重点考虑摆渡车和加油车2种地勤保障车路由与时间窗口限制,以航班准点率及延误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调度。构建了具有4类节点和5类弧的容量-费用网络G1,通过设置合适弧容量及费用参数,确定最小费用流规划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不断寻优,设置对偶间隙初值、容许误差,最大迭代次数,输出预测结果;深入分析高峰时段的航班运行状态,构建基于时空网络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第一阶段未服务航班的总延误时间;结合最小化最大值定理,构建单航班服务延误模型,将单个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基于实际航班数据,结合机坪平面布局开展仿真实验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优化调度得到加油车和摆渡车准时服务的最大航班数分别为30,131架·次,待服务航班的最小总延误时间分别为223,542 min,航班总延误下降21.56%,显著缩短航班延误时间,提升了机场场面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以其运量大、运输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优势广受青睐。然而,准点率低、乘客候车时间及运输时间过长等问题使其对于乘客的吸引力难以提高。因此,为优化公交调度、降低公交系统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平峰时段单向行驶的某一线路公交车的停靠与越站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公交车是否在站台停靠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最小化停靠成本、乘客在站候车时间、被越站站点的乘客额外候车时间及车辆在站停靠时间为目标的城市公交越站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MATLAB软件中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选取了广州市126路公交为实例进行计算以验证方法可行性,并进行了各目标权重的灵敏度分析。最终得到的公交越站调度方案可达到10%的优化效果,且最大权重目标为乘客站点候车时间。故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京市城市道路上小汽车与公交车的实测行程速度数据,对不同空间和时间维度下小汽车与公交车的速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交通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提出了定量表征小汽车与公交车速度变化趋势一致性的关联度指标,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比选和论证.同时借助表征小汽车与公交车各自速度离散性的方差指标,以及表征二者速度大小差异性的绝对速度差指标,从不同道路类型、不同时段,以及有无公交专用道3个角度对小汽车与公交车各自的速度离散性、二者的速度差异性及关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路上小汽车与公交车的关联度最弱,q值为0.100;高峰时段的关联度较平峰时段强,q值分别为0.031和0.051;无公交专用道主干路上的关联度较有公交专用道主干路强,q值分别为0.101和0.083.基于大量数据论证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仅具有普遍意义,而且量化了小汽车与公交车的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以出租车计价器数据、出租车GPS数据与网络约租车订单数据为基础的运营强度、时空分布等运营特征指标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分区均衡系数的出租车需求空间分布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网络约租车的日均载客次数、载客里程以及载客时间明显低于出租车,运营强度仅为传统出租车的40%,两者次均载客里程、载客时间无明显差异;网络约租车订单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以及夜间时段,约占总订单量的50%以上,其服务热点载客区域与出租车服务对应的热点区域大部分吻合,对城市外围区域出租车供给紧张区域补充作用显著,高峰时段均衡系数最高可提升9%.本文可对出租车行业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提升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高峰时段地铁过饱和线路的客流极端拥挤情况,从安全角度出发,以降低线路客流聚集风险和乘客总等待时间为目的,研究了地铁跳站停车策略优化问题。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客流需求,通过构建列车跳停、追踪运行、乘客动态加载等约束,推算出跳站停车策略下各车站乘客的动态聚集人数,并设计了独特的客流聚集风险评估函数。在传统只考虑乘客等待时间的列车跳停策略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将客流聚集风险纳入到模型的目标函数中,构建了以安全为导向的地铁跳站停车策略优化模型。考虑到模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适用于问题的可变邻域搜索算法(VNS),提出了3类邻域新解的产生方式,并设置违反约束的惩罚函数,以提高求解效率。以北京地铁八通线为例,对其早高峰和部分平峰时段(07:00—10:40)下行方向42趟开行列车的停站策略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在5 min内求解出高质量的列车跳停方案,能有效缓解极端拥堵,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对比发现,相对于传统站站停策略,列车跳停策略下,车站最大等待人数由5 299人减少到2 495人,客流聚集风险降低了98.7%。在客运服务水平方面,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由9.49 min降低到9.15 min,降低了3.6%。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定制公交线网布局及调度优化对增强公交系统吸引力, 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定制公交乘客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离散的特点, 构建了考虑时间窗的定制公交时空分层优化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渔网与核密度分析对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热点识别, 并实现热点区域聚类分析以及合乘站点分类。基于合乘站点集合, 综合考虑公交容量、线路长度、乘客出行距离构建了线路空间优化模型, 以乘客的时间花费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了线路时间优化模型。以济南市城区定制公交为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案例结果表明: 模型优化后的线路方案, 乘客平均服务覆盖率可达96%, 服务区域内每个时段的单个乘客的平均节省时间为15 min, 公交的平均满载率为90%。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迫切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服务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共交通更好、更快地适应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近年来,在公交优先战略引领下,全国各大城市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中关于鼓励公交向"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