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刘凤斌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主要在脾与大肠,且与肝肾关系密切。病因病机可归纳为:热(湿热)、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气(气郁)、瘀(血瘀),临床上分急性期、缓解期,有热毒炽盛、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不足、肝脾不调等证型。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为主,缓解期治以健脾渗湿为法,各阶段治疗均考虑到以脾胃为中心,五脏相关,配合疏肝、益肾之法;且气滞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可适当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临床辨证论治,诸法参用,且需慎饮食,调情志。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全身症状为临床特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临床上发现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受损、肾阳虚衰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病位主要在肠,病机复杂,以脾虚为本,而迁延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中医辨证多属于肝郁脾虚、脾肾两虚之证。因此在辨证的基础上,抑肝扶脾、温补脾肾是一条获取疗效的途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一定疗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思路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4.
总结陶夏平教授采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陶师认为湿热内蕴、脾肾亏虚、肝脾不和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治以温清并用、调和肝脾,以乌梅丸合痛泻要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复杂,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丰富多样。就①大肠湿热证、②脾胃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郁脾虚证、⑤阴血亏虚证和⑥血瘀肠络证6个证型,从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垂杰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初以湿热内蕴之实证为主,久则伤及脾肾,累及气血阴阳,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血为致病之标,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则是发病特点。王垂杰教授确立“健脾生肌,清热祛腐”的治疗大法,分四型: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认为应注意顾护胃气,饮食以勿伤脾胃为要,平时多以松软,易消化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陈奕真  李云海 《环球中医药》2023,(12):2540-2542
本文从肝与大肠的联系出发,简述了从肝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渊源,认为该病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密切相关。肝与大肠以三焦相互联系,以气化相互贯通,功能上相辅相成。溃疡性结肠炎从肝立论,病机主要包含肝郁脾虚,肝肠湿热,阴虚肠燥三个方面,法随证立,故临床根据证候虚实和病因病机的不同分别运用疏肝健脾、调肠止泻,清肝利湿、厚肠祛邪,柔肝舒筋、润肠养阴三法辨治。同时因肝与情志关系密切,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亦强调情志管理。本文思考和实践从肝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对于拓宽现今诊疗思路确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临床多从调脾胃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尽如人意,且容易复发。谢胜教授认为上焦肺气郁闭,肺金肃而开宣不及,肝木郁而疏泄不及,肝肺枢机宣降失和,则脾土壅而升清不及,致脾胃枢机升降失衡,化生风火痰,表现在肠腑内生痈疡而发为UC。“脾虚湿盛”是UC的病机表象,其病机本质乃“肺气郁闭,肝肺枢机失和”。谢教授基于“以枢调枢”理论,通过调肝肺枢机以和脾胃升降枢机的方法治疗UC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喜德教授治疗脾胃病时既重视个案的特有病理特点,也重视脾胃病的共有病机,即脾胃升降失职,从而确立治法方药,常常获效。以痞满、呃逆、腹泻三则临床医案为例,痞满案证属肝脾不调、胃阴不足,治以调和肝脾、养阴和胃。呃逆案证属胃阴不足、脾虚气逆,治以健脾养阴、和胃降逆。慢性腹泻案,证属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其治疗用药在辨证基础上,重视调理气机,顾护中气,可为临床辨治脾胃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灸法可治热证,其基本理论支撑主要有火郁发之论、甘温除热论、热因热用论和双向调节论等。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湿郁化热,证型中湿热为患居多。该病在血分,气血壅滞,病久及肺肾,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毒为标。以艾灸可治热证为理论基础,提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当以艾灸法温通经络,燥湿运脾,透发郁热,温助脾阳,以固后天之本,取关元、足三里进行艾灸,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之"痢疾"、"泄泻"、"肠澼"、"腹痛"、"肠风"等范畴.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病机多端,近年中医文献中,对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很不统一.通过对近十年发表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类研究,初步探讨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及对应方药,从而形成中医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步框架.该病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瘀、毒壅滞大肠.分析文献中的不同辨证分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寒热错杂等其他类型.治疗当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为原则,治疗选方主要以经典方剂化裁变化,最常选用"白头翁汤"、"芍药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乌梅汤"等为基础方.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洁)、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有关,涉及肺脾肾三脏,其中脾虚失健为发病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电子结肠镜下表现均与疮疡有相似之处,故可以疮疡论治。临床以消、托、补三法论治,同时兼顾重视脾胃、调畅气血,配合外治法治之。  相似文献   

14.
徐江雁  刘文礼 《光明中医》2009,24(9):1652-1653
1 学术特色 李振华教授早年对流脑、乙脑等外感热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晚年精于脾胃病、肝病等内科杂病的诊治.李氏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和脾胃病症的治疗,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何永恒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及思路。何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强调本病是湿热、脾虚、血瘀相兼为病,认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是其基本病机,脾虚失健为其发病基础,总属本虚标实。何教授临诊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重舌诊,其治强调重除湿热,兼调气血,顾护脾胃,并巧用经方,合方化裁,灵活多变,且精于配伍,妙用药对,善用三七,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近期在临床中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并不少见。韩捷教授认为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与先天肾虚及后天脾虚皆有关,且先后天相互滋养,水湿运化输布无力聚而为湿,湿邪日久化热发为本病。故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在临床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时从脾肾论治,以脾肾为基础、调和气血为辅,治疗方药采用类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并根据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兼有湿热之邪,采用局部灌肠清热利湿并以栓剂外用巩固疗效,以上方法合用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楚云  姜树民 《河南中医》2019,39(12):1837-1841
姜树民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病机为肝之不疏,横逆犯胃;心失所养,子母同病;肺气不畅,脾运失健;肾之不足,脾虚失养。姜教授认为五脏之气,皆绕于脾,治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姜教授在临证时,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均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周滔  张声生 《环球中医药》2009,2(4):265-268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逐渐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方面。脾胃是人体脏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留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等论述体现了脾胃在“治未病”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临床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脾胃病时,注重贯彻“治未病”思想,注重脾胃,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脾虚为本治脾为要吴存亮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0)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虽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或劳倦过度等病因有关,但病机重点在于脾脏。脾(胃)居中焦,禀纳谷、腐熟、转输、运化之职,更具升清降浊斡旋上下之能,若饮食失...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脾虚为本,伤及肝肾,脾虚湿滞为其病理基础,病机关键为湿热血瘀壅滞肠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健脾为主,结合抑肝扶脾,清化行瘀。其常用治法有:健运脾胃法,调理肝脾法,清热化湿法。该病虚极主以温肾,适时收涩固脱,常用温阳补肾法,收涩止泻法。具体治疗方法有:足浴疗法,敷脐疗法,灌肠疗法,针灸和穴位按摩法,中成药治疗,中药膏方,食疗保健等。同时,徐教授特别注重患者的日常护理与生活调摄,常嘱患者在生活上防治并举,如生活调摄,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