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兰才  曾文颖 《北京中医》2007,26(11):719-721
通过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提出本病的病因是非时之气夹六淫时邪为外因,内蕴风、热、湿、痰为内因,内外因相合而致病,病名归属“时行感冒”、“外感温病”、“温疫”,多按卫气营血传变,分初期、中期、恢复期三期论治。本病外感邪气可影响初起病变的类型,但决定发病和病后转归的根本因素还是内因,内在病理基础在未病之时已见端倪,如阴阳失衡、内生五邪、痰浊等。既病之后的证型和分期因体质和正邪斗争的不同而异,虽可分为三期六证,又当不拘于三期六证。基于流感皆有内在病理基础这一发病观,提出预防流感应注意平素养正气,调阴阳,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甲型流感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病情重,流行广。本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和防治等角度对甲型流感进行了论述,认为该病治疗当分清病因之主因、内因和助因,辨明疾病不同病理阶段,未病先防,增强正气,避免风热疫毒;既病防变,侧重辛凉解肌,轻清宣透,顾护肺胃阴津,兼以利湿化浊,务必尽早引邪外出。  相似文献   

3.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良铎 《中医杂志》1994,35(4):201-20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外感病与内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地认识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认识内伤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意义,对内伤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1 无内伤基础时外感病的特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正气存内”者不易感邪,并不是说“正气存内”者就不会发病。即使是“正气存内”者也可能由于正气一时  相似文献   

4.
介绍朱佳教授运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朱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常因风邪恋肺,肺气不宣而致,以咳嗽、咽痒或咳少量黏痰为主症,其中有部分患者因素体肺气不足,致使风邪留恋不去,或因正气抗邪消耗过多致正虚而复感风邪,邪盛正衰,阴阳失衡,患者多表现为易复外感、咽干疼痛、咳嗽缠绵、疲乏少力等次症,因其反复难愈,将其归为"正虚邪恋证",并以"平补阴阳,固护正气"为基本原则,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临证加减,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6.
痹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是痹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六淫外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从外感六淫之邪、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虚报对痹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治疗外感咳嗽,首要的是辨别外感病机,"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肺一方面能将卫气和津液等布散于周身体表,温润肌腠和皮毛;一方面皮毛参与肺"一呼一吸,消息自然"的气体交换。肺外合皮毛的生理关系,决定了外感引发咳嗽的病理关系。正气强盛,邪不可干;外邪袭人致病,必乘其虚;寒暑湿燥火,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且多兼风夹气为患,故称"风为六淫之首,百邪之先"。内有伏饮,即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是易招外邪的内在原因;而究伏饮所由生,仍是之前遭遇六淫侵袭所致。学用伤寒经方治疗热邪伤肺咳嗽,要在辨别病机,循证辨因,对症选方,灵活用药,每可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和制订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提出脏腑功能失调为PTLD发病的内在因素,而痰、毒、瘀是PTLD发病的病理基础,其中痰邪是贯穿PTLD病程的关键发病因素。疾病早期以邪实为主,痰、瘀、毒胶结不化,阻滞经络,治疗上重视豁痰解毒、化瘀散结。后期以肝脾肾亏损为主,治宜健脾补肾、化痰散结,并提出临证治痰的策略。这些治疗原则和方法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策略思想,为中医药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治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感受时行邪气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中医药治疗流感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分析认为,流感多为机体正气亏虚,外感疫毒之邪夹时令之气乘虚而入,中伤机体所致。冬季流感多外寒内热,表里同病;春季流感多风热为患;暑夏流感多有夹湿、夹痰之证;秋燥流感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多见温燥,近冬多见凉燥,用药时要仔细辨识,随证而药之。在临床辨治过程中要注意,初期辨寒热,入里识病位,注重兼夹证,并结合咽喉、舌脉等表现,辨证用药,同时要注意给邪以出路,先安未受邪之地。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属祖国医学"心悸"、"胸痹"范畴.本病因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内舍于心所致.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心力衰竭或猝死,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病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细心护理,大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若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可迁延不愈或并发其它病.现仅就本病的辨证施护,略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