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繁昌窑作为目前已发掘的最早大规模专烧青白瓷的窑场,在皖南青瓷群中崛起,并以优良的瓷质率先成为南方青白瓷的早期生产中心,引起陶瓷考古界的重视。首先,它是新兴的陶瓷品种,却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南方市场;其次,无征兆的崛起,与一般南方瓷窑青白瓷生产过渡规律有别,这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南唐国的政府行为直接相关;再次,其制瓷工艺与技术源流应是在皖南青瓷发展的技术基础上,融入北方先进的烧制工艺和技术,是南北瓷业技术交融产生的新品种。作为早期的青白瓷生产中心,繁昌窑青白瓷的制瓷工艺及技术来源对研究青白瓷起源、青白瓷的早期烧造历史及南北方制瓷技艺交流等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记贤 《陶瓷研究》2004,19(1):38-38
宋代白瓷出现南北不同的两个瓷系,北方白瓷以釉中泛黄的定窑为代表。而南方则以景德镇首创的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青白瓷为代表,在釉色上体现了宋代白瓷的不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陈蓓 《陶瓷研究》2023,(1):20-23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所烧制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两者之间,有青翠如玉之感,通过多样的装饰手法,即融合各窑的优点,又独辟蹊径。本文将从审美文化,技法工艺以及消费阶层等的比较,来探寻形成宋代青白瓷丰富的纹饰特色的成因。旨在对唐宋之际青白瓷生产从发展到鼎盛时期纹饰的分类和演变有更为明确的认识,探究宋代中原文化向南方地区扩散、影响下演变出的宋人崭新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4.
李镭  李文超 《中国陶瓷》1995,31(3):41-44
本文利用前人对历史白瓷分析的数据,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进行处理,找到了各类白瓷窑胎和釉内“目标区域”。并利用逆映照法与一些样本点相近的逆映照点,根据逆映照点的工艺参数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得到与古白瓷较一致的效果。这为仿制过程选择工艺参数,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古人崇尚青瓷和青白瓷.它们温润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多不同色阶和感觉的青绿釉色,并且瓷釉的玻化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耀州窑和景德镇窑分别以烧造青瓷和青白瓷闻名,然而在耀州窑青瓷发展过程中也烧造出具有青白瓷特征的产品,那就是五代的天青釉瓷.本文通过耀州窑天青釉瓷与景德镇青白瓷的对比,认为耀州窑天青釉瓷是青白瓷的早期形式.  相似文献   

6.
罗二平  陈雨前 《中国陶瓷》2007,43(12):102-106
宋代青白瓷,以景德镇所产为代表。本文从青白瓷的名称和来历入手,简要概述了唐及唐以前景德镇的制瓷情况。通过对五代、宋两个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器物形制、呈色及其装饰风格、胎、釉原料的科技测试结果和装烧工艺等方面的考察,结合出土文物的考证,考察与探讨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五代白瓷合乎历史逻辑的产物,也是其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白如凝脂、浑然一色的白瓷,最具自然天成的情趣,它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却极具诱人的魅力。因为正是有白瓷相衬,才有姹紫嫣红的彩瓷争妍,无论是青花、釉里红,还是釉上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也才能竞放异彩。白瓷可谓是彩瓷展露姿色的绝好天地。然而在我国陶瓷史上,白瓷的出现绝非易事,它经历了一个由青到白漫长的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青白瓷艺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玉庭 《佛山陶瓷》2006,16(10):38-39
作为景德镇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景德镇青白瓷器艺术取得了曾经的辉煌和今天的重要地位。本文从景德镇青白瓷的一些传统理论出发,经过思考和考证,对景德镇青白瓷艺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余祖球 《山东陶瓷》2001,24(1):6-10
南山高岭土矿是近年开发的矿区,通过对该矿高岭土工艺性能的研究。替代高价的临川高岭土和龙岩高岭土,试制成高档高白瓷,降低了高白瓷成本,拓宽了高白瓷市场。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青白瓷胎质轻薄精致,釉色透明如玉,巧妙地平衡了青白两种颜色,使瓷器青中透白,白中有青。景德镇青白瓷的装饰技法通常有刻划花和雕刻装饰,工匠运用娴熟的手工技法使景德镇的青白瓷装饰艺术非常鲜活。景德镇青白瓷造型塑造取象自然,设计风格灵活多变。本文从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色、装饰、造型三方面对景德镇青白瓷进行艺术分析,为景德镇青白瓷的艺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中无可比拟的智慧财富,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陶艺则起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融使青花与现代陶艺结合在了一起,如何将二者完美的融合已成为所有现代陶艺家们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青花山水是瓷画中的上乘之作,而且青花山水的题材也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本文主要讲述何为现代青花山水及其大致的题材,以及现代青花山水的走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样品分细瓷和粗瓷,细白瓷胎的组成以含高铝(374% ~390% )、钠(27% ~43% )、钛(12% ~17% )和低硅(524~549% )为特征,与北方古代名窑白瓷胎有明显差别,而且细白瓷样品胎中氧化铁含量很低(02% ~03% ),石英颗粒很细(约25μm ),气孔率(008% ~079% )也很低,说明样品烧成质量很高,胎洁白细腻,可与宋代定窑瓷器相媲美。粗白瓷胎气孔率高,大多为生烧。龙泉务白瓷在辽早期大量使用钙质釉,至辽中期开始使用钙碱釉,而到了辽末至金代开始使用碱钙釉,还最新发现有一样品其釉的氧化钙(08% )、氧化镁(05% )含量很低,RO 分子数只有019,本文认为该釉应属碱质釉,这在我国南北方古瓷釉中还没出现过。龙泉务白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240~1270℃.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文人当道的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尚玉"审美情趣代表了社会审美的主流趋向。在青白玉稀缺的情况下,青白瓷应运而生。宋代青白瓷的釉质具有如玉般的美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并且深受宋代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周剑  张玮  郑乃章 《陶瓷学报》2012,33(2):246-250
青花瓷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吸收外来的技术和文化艺术。它的发展与繁荣,正是中国与伊斯兰教地区文化与经济交流的结晶。本文从青花瓷颜色、原料产地和纹饰造型三个方面探索了青花瓷业发展的伊斯兰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陶瓷的装饰性表达是陶瓷原始功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实用功能之后,继人类生活从物质文化层次提高到物质和精神共存的高度时,所产生的陶瓷新功能。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最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装饰性。时代变迁,空间发展,在新的人文环境理念的倡导下,如何把青花与现代环境空间结合,是新时代的陶瓷艺术多元化表达中,需要展开的内容,也是新时代个性空间创造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青花“半刀泥”装饰艺术,以其清雅秀逸、灵巧奇变的艺术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作者在从事青花“半刀泥”创作多年的基础上,围绕思维观念、技法与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江夏区至鄂州市梁子湖地区存在一百余座古窑址,其中有代表性的窑址群如"湖泗窑址群""青山窑址群"等,自20世纪70年代在江夏区湖泗镇夏祠村首次发现北宋青瓷瓜棱执壶起,湖北省考古所、武汉市考古所、武汉大学考古学专业、江夏区考古队曾在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前后对湖泗镇下浮山窑址、土地堂镇青山窑址等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其中大部分梁子湖青白瓷系的古陶瓷遗珍展存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通过为数不多的几篇考古纪要和论文,便给湖泗窑为代表的梁子湖青白瓷系盖棺定论。笔者认为似有不妥,关于湖泗窑的若干问题并未得到清晰的解决,本文旨在通过提出问题,为以湖泗窑为代表的梁子湖青白瓷系研究提供若干新的方法,为规划中的"湖泗窑址群大遗址公园"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瓷盒是景德镇宋代青白瓷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在宋代瓷盒中处于优势地位,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显示出鲜明而突出的特色。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盒的兴盛局面是在当时经济、贸易、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因素共同推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