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雪清 《福建环境》1997,14(6):14-16
甲壳素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用途极其广泛,例如,在水处理,环境保护,化学工业,纺织工业,食品,饲料,造纸,医药,金属提取和回收以及农业肥料等方面,均显示了广阔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城北3公里的红石崖上。榆溪河自内蒙蜿蜒入陕,水势湍急,穿峡直达城西。公元1472年,明成化八年,副都御史余子俊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为渠,引水由西而南,与无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夕阳东照,红石映日,分外耀眼,故名为“红石峡”。峡东西对峙,峭拔宏伟,故又称“雄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南段又东西两壁对峙,雄伟壮观,秀美旖旎,为塞北难得的一处游览胜境。早年,此峡两壁中分,上部天然湖泊,下部瀑布飞流直下。明代就此建坝,截榆溪河北来之水西流,穿西壁石窟而下,水石相击,如狮孔雷鸣,浪翻…  相似文献   

3.
春天在哪里?     
春天是什么?春天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象,是韵律,是节奏,是爱情。春是天之骄子,是大自然的宏儿,是人们的希望,是万物的期待。是那种似真似幻,如诗如画,既远又近,似虚又实,似是而非,似无还有,似有还无,忽焉在后,观之在眼,藏之在心,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是一首诗,一首乍读明白晓畅,再读辞简意丰,越读越深奥的诗。  相似文献   

4.
高远安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1):17-19,23
建设生态城市是时代所趋,本文探讨了建设重庆市黔江生态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建设目标与思路,明确了战略与重点,并以提高认识,统一规划,优惠政策,加强环保,依靠科技,增大投入,依法治区,突出重点,强化宣教,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对策,这对于建设生态区,生态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千岛湖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认为:千岛湖水资源丰富,水体污染物少,水质状况良好,水资源利用面广,具有发电,灌溉,养鱼,航运,饮用,游览等多功能,针对入湖污染负荷特点,提出了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慕松     
我爱松树,因为松树在百树之中,它四季常青,既顺四时而郁郁葱葱挺立四时之外,又挺拔俊秀,高耸直入云端,枝枝桠桠,疏疏朗朗,葳葳蕤蕤,针叶碧绿清脆,清新氤氲,透着团团绿色的灵气,显示出英姿勃勃的迷人风采,长得别有韵致风骨。宋人为松树作谱,说它“千岩俱白,万倾同皓,众草枯萎,万木凋零,惟这树中的强者,始见贞洁,它根含冰而弥固,枝负雪而更新,萦白云以舒盖,接丹桂而虬龙。” 古人称松树为“从容木”,说它处世从容,四季如常,它从不顺应潮流,枝繁叶茂,也不急急忙忙,花开花落。古人有称松树为“十八公”,所谓“十…  相似文献   

7.
郭耕 《世界环境》2005,(1):94-96
鸡,为鸟纲,雄科家禽,喙短锐,有冠和肉髯,翼不发达,但脚健壮,公鸡善啼,羽美艳,有距,喜斗,母鸡5-8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近百个至二三百个不等。蛋重50-65克,壳褐,浅褐或白色,产蛋量逐年递减,孵化期20-22天,寿命约20年。可分蛋用,肉用,蛋肉兼用及观赏用等类型,这是《辞海》上关于鸡的注解,非常重视功利性,虽然没错,但我总觉得不解渴,特别在人文方面。  相似文献   

8.
草籽(外二首)刘运让为兑现前生诺言,将身心铸就信念,让梦幻随风飘走吧,快来呀,冷酷肃杀的冬天!绿篱季节,抚肩而过──草,变成云,花,结满果,泉,润湿歌,风,吹干墨……人呵,越顶而过──草,哆哆索,花,纷纷落,手,节节缩,心,渐渐黑!假山远看似画近看是...  相似文献   

9.
伏玉顺 《环境科技》1995,8(2):42-43,36
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利用粉煤灰,高炉渣,煤矸石生产彩色墙地砖,工艺可行,质量符合标准,并可广辟资源,降低成本,达到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目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环境科技》1996,9(4):40-42
采用气液分离型非挥发性溶液浓缩装置(WCG型浓缩法)回收合成法蒽醌生产过程中的废硫酸,可将30%的稀硫酸浓缩至52%的浓度,回用于化肥生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并具有低温,常压,无酸雾产生;操作温度低,热损失少,节能降耗,劳动强度低,劳动力少,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经过生产实践证明,该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田中科  王芬  闫钊 《环境科学》2020,41(11):5106-5113
通过分析中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以及热水解预处理+高温厌氧消化工艺过程中重金属含量与形态的变化,研究了中温厌氧消化与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对污泥重金属风险、形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增加了污泥中Cd、Cr、Cu、Ni和Zn的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增强.高温厌氧消化工艺降低了污泥Cd和Cr的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降低.其中,N厂污泥主要致污染金属为Cd和Zn,S厂污泥主要致污染金属为Cd;Cd是6种重金属风险系数最高的,是污泥潜在生态危害的最大贡献者.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中Cd、Ni、Pb和Zn的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所占质量分数之和降低;Cd、Cr、Cu和Ni的残渣态所占质量分数降低.可见,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重金属的潜在毒性和稳定态向直接毒性转化.高温厌氧消化后,污泥Cd、Cr、Cu、Pb和Zn的可交换态所占质量分数降低;Cd、Cr、Cu、Ni、Pb和Zn的残渣态所占质量分数亦降低,可见,高温厌氧消化后,重金属的直接毒性和稳定态向潜在毒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若干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概念框架及其风险关系的传递与表达,指出当前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解尚未统一,广泛采用的有“联系论”和“方法论”。现有研究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进行了现状评估,资源间相互消耗关系的量化与不同情景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存在数据缺失、不一致,评估因素单一,缺少动态反馈机制,难以真正应用到政策调控中等问题。因此,数据整合、模型集成、风险评估与动态调节、提高韧性、城市尺度研究和智慧管理,均是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耦合性及其潜在风险。流动性与国土空间安全的关系可以从“流”空间与场所空间耦合、“供—流—需”协调与资源配置安全、要素流与国土空间系统韧性三个方面来表征。以生态、水、粮食、经济、社会等安全塑造为目标,立足于各类要素流对人地关系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极端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要素等手段,实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自适应与良性反馈调节,形成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与框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进行要素流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评价,建立“形”与“流”结合的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增强不同空间的功能弹性以适应要素流动和活动集聚的不确定性,建立供需协同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研究对提升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问题是涉及到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对水资源的概念及其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属性综述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水资源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结构、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并以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为例,说明目前阶段的水资源问题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与环境的联系愈加紧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刻画水资源与区域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复杂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分析途径,并进一步明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晓曼  李青青  杨洁  黄沈发  张施阳  吉敏 《环境科学》2022,43(12):5687-5697
针对上海市3类典型工业用地(化工、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毒有害6种重金属(As、Cd、Cr、Pb、Hg和Ni)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效应开展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类工业用地30个潜在污染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重金属污染,Cd、Cr、Pb、Hg和Ni在表层土壤中存在明显累积,As、Cr、Pb和Ni在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累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变异系数随着垂直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明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趋小.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不同,土壤中Cr和Hg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业,Cd、Pb和Ni在3个行业土壤中均有累积;地下水中As主要来源于化工和危废治理行业,Cr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行业,Ni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行业,Pb在3个行业地下水中均有累积.金属加工行业土壤和地下水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重金属Cr、Pb和Ni存在明显的水土复合污染现象,可能与土壤重金属含量、迁移性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度~中度范围,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毒性影响,地下水中重金属Ni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规划传导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从理念层面的治理转型、规则层面的事权匹配、空间层面的要素管理入手,对市级规划传导的技术思路与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规划具有的基础性、有限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是规划传导的基础出发点,应建立起涵盖理念宽度、事权力度和要素精度的规划传导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反馈、权责清单、刚弹结合、尺度容差、动态平衡等技术思路来分步推进规划传导,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规划传导实施层面的方法途径,为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传导政策规则和体制机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河湖交错区鱼类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交错区是流域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主要通道,也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在鄱阳湖河湖交错区采集10种114尾大型经济鱼类,从组织、体长体重、食性、栖息水层、区域等多个方面分析鱼类重金属Cr、Mn、Co、Ni、Cu、Zn、Cd和Pb的含量特征及差异,识别影响鄱阳湖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的关键因素,评估居民摄取鱼类重...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贵州毕节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土壤和主要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中重金属Cr,Co,Cu,Cd,Pb,Zn,As和Ni含量,采用富集因子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示范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中C...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河道底泥氮磷元素蓄积严重,物化修复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等问题。采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抑制底泥污染释放,还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强化水体自净功能。构建了由"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脱氮菌-苦草/伊乐藻-中华田园螺"组合的泥水界面复合微生态系统,并探究了该系统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系统能有效降低底泥中的氮磷污染,运行62 d后底泥OM、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5.41%、77.40%和54.98%,可将OM、TN、TP严重污染水平的底泥分别修复至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清洁水平;同时微生态系统对上覆水氮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上覆水NH4+-N、TN浓度均达到GB 3838—20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微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河道底泥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底泥污染的Chloroflexi (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河流底泥DOM、营养盐与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艳春  于会彬  宋永会 《环境科学》2022,43(5):2489-2499
为探究河流底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和营养盐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沈阳市新穆河、南小河和老背河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了底泥中的DOM、营养盐与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DOM与营养盐对重金属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3条河流底泥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呈重度污染状态.南小河底泥中的ω(Zn)、ω(As)、ω(Cu)、ω(Ni)和ω(Cd)分别是辽宁省土壤背景值的2.48、 1.02、 3.45、 3.00和39.05倍,老背河的ω(Zn)、ω(Cu)和ω(Cd)分别是背景值的2.56、 1.92和8.00倍,新穆河的ω(Zn)和ω(Cu)分别是背景值的1.40和1.10倍,总体上3条河流均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累积严重程度为:南小河>老背河>新穆河,其中南小河和老背河Cd污染严重.应用PARAFAC共解析出5类DOM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酚类络合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其中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丰度较高;基于PCA分析,新穆河底泥污染的主控因子为TN、 TP、类富里酸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