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陆泓昶  黎亮  李李 《电力建设》2007,28(12):47-50
根据对500 kV 输电线路塔型规划的前期研究, 结合三峡荆州—益阳Ⅱ回500 kV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 对导线排列方式, 绝缘子串的布置形式等进行了讨论。应用概率统计等方法, 通过统计类似工程及本工程直线杆塔水平档距、垂直档距、KV 的概率分布规律, 规划出较为符合本工程的直线塔型设计条件, 提高了杆塔使用条件的利用系数, 以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直线转角塔、耐张转角塔进行了规划。最后, 综合线路走廊、铁塔耗钢量及相关电气特性等技术经济指标, 推荐直线塔采用3“V”串型猫头塔。  相似文献   

2.
针对直线塔常规设计时,不同呼高铁塔采用同一使用档距造成浪费的问题,对铁塔使用档距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增加直线塔使用档距的新方法,具体计算时,采用换系数的方法,利用直线塔承受的总风压不变的特点,将低于计算呼高的铁塔水平档距增大,减少单公里直线塔的数量,节约塔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省1000多公里,1800多基500kV线路直线塔实际档距的统计分析,找出贵州山区500kV线路设计档距分布规律,为规划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直线塔提供有力依据,并提出合理的铁塔规划设计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志军  周刚  王劲 《电力建设》2008,29(3):18-21
在三沪±500 kV 直流输电线路铁塔规划过程中, 分析了线路地形气象条件, 以线路实际优化排位的统计数据作为基本依据, 同时参考了地形条件极为相似的龙政线、葛南线的设计经验, 经多方案比较后规划出了科学合理和适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杆塔系列。该系列铁塔的水平、垂直档距组合分级合理, 水平档距利用率较高, 并根据地形情况, 既规划了适合山地的全方位高低腿塔型, 又规划了适合平原地区的平腿塔, 还有适合林区和房屋密集地区的“V”型串塔, 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并保护了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相导线存在小转角时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的计算公式,并从杆塔垂直档距、导线转角与偏角的关系、杆塔水平档距与相导线转角的关系、杆塔不平衡受力、工程应用实例等方面分析了双回路分支塔后的第一个桩位使用普通直线杆塔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导线转角、杆塔垂直档距确定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的大小;同时杆塔水平档距的增大可以使相导线转角减小,杆塔垂直档距增大,从而使得悬垂绝缘子串固有偏角减小,利于在分支塔后第一个桩位使用普通直线塔;分支塔后第一个桩位还存在一个最优位置,可使相导线转角最小,据此提出了悬垂绝缘子串固有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送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500 kV直线塔绝缘子串风偏导致的线路跳闸故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500 kV龙平甲线、500 kV马百线跳闸故障,根据故障录波图、行波测距等资料,结合天气情况、线路周围地形地貌、植被损坏及杆塔结构特点等,对故障情况、放电通道以及大风情况下直线塔绝缘子串风偏角、塔头间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比值较小的直线塔,绝缘子串的风偏角较大,在大风情况下绝缘子串发生风偏容易造成导线与铁塔的间隙距离小于工频电压放电距离,从而导致线路跳闸。最后从设计、改造和运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对工程本体造价的影响,对国网不同地区的220k 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水平进行了统计,得出我国输电线路在初步设计阶段水平档距利用率普遍偏低,分析了其原因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杆塔型式的合理选择给出了提高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10kV航埠一杜泽输电线路,全长29km,导线LGJ-185,避雷线四一35。原设计选用混凝土双杯塔,经过我们反复比较和论证,现改用ZVI,ZVZ直线拉线铁塔。1技术比较ZV拉线塔、Z型混凝土双杆塔单线图见图1,图2,技术参数见表1。从下对照表可以看出,两种杆型的呼高差不多,同样适用LGJ-185导线,但是ZV拉线搭的水平档距400m和600m混凝土双杆的水平档距350m和500m;而使用档距,ZV拉线塔是340m,混凝土双杯是300m。这样,单位公里杆塔使用数量上ZV拉线塔较少。在杆塔自重方面,ZV拉线搭平均1.7t,每公里运输重量5t;混凝土双杆平均3.…  相似文献   

9.
500kV双回输电线路大转角铁塔架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升  张广亚 《电力建设》2009,30(5):101-101
500kV天白双回输电线路,3号塔是一基转角度数大(76°44’)、相临杆塔高差大(挂线点之间比4号塔低38.2m)、档距小(3~4号塔档距150m)的双回转角铁塔,架线施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500kV福州北至金华线路直线塔的工程概况;对铁塔档距、塔头型式、塔身尺寸、塔材布置等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总结了优化设计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蒋正龙  龚政雄 《湖南电力》2012,32(2):16-19,23
文中计算500 kV复艾紧凑型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水平,获得带电作业时可能产生的沿线最大相—地操作过电压为1.68 p.u.,最大相间过电压为2.85 p.u.,对直线塔塔窗典型带电作业过程中的人体位置进行长距离空气间隙及组合间隙的操作波放电试验,获得典型位置操作冲击击穿电压U50%和带电作业相—地和相间最小安全距离计算公式,以及带电作业时最小安全距离下的危险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直线塔上进行带电作业的危险率均远小于1.0×10-5,相—地和相间最小安全距离以及最小组合安全距离均满足带电作业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以往220kV直线塔规划思路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直线塔规划思路,减少了塔型种类,提高了小使用条件直线塔的使用率,有效降低了工程遣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以往220kV直线塔规划思路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直线塔规划思路,减少了塔型种类,提高了小使用条件直线塔的使用率,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同塔4回线路的相序布置方式理论上有1296种(6~4),为从众多相序中选择最优相序,以500kV同塔4回线路为例,采用穷举法分析了所有相序布置方式下的电磁环境、自然功率及线路不平衡度等电气特性.结果表明相序布置对线路的电气特性有一定影响,线路的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闻噪声均不是决定线路最优相序布置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线路电磁环境、自然功率和线路不平衡度等因素,利用排序法得出了线路的最优相序布置,500kV同塔4回线路d、e型塔的最优相序布置为1616型、1462型.推荐同塔4回线路的4种典型排列方式,其计算方法与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220 kV谏泰线跨江段的防雷措施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敏 《中国电力》2003,36(12):66-69
220kV谏泰线在镇江境内跨越长江,跨江段全长2338m,其中江面主跨1288m,两侧跨江塔高106m。因为主塔高、跨度大,易受雷击。由于特殊原因,从1985年开始,跨江段失去了避雷线保护。为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研制安装了保护绝缘子串的引弧间隙,并先后在锚塔和高塔上安装了避雷器。18年来,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如此之高塔,如此之大跨越,采用非避雷线方式防雷,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本文介绍了无避雷线保护的跨江段防雷措施的试验研究、现场实施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移根旺 《广西电力》2012,(1):33-34,63
针对新三亚牵引站—鸭仔塘线路路径变化裕度小、跨越建筑物多和原线路停电时间短等多个设计难题,通过对传统的拆除重建方案和直线塔改为电缆终端塔方案的设计论证,采取了在电缆直线塔处断电不断线的处理方式,改变了直线电缆终端塔的功能,没有改变其受力状态。充分利用了旧铁塔和基础,极大地节约了停电时间和投资,为城市电网改造设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主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铁塔向高大发展,并需加大横担跨度和悬臂横担长度,从而导致铁塔挠度问题日益突出。对现行规程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铁塔挠度限值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高压送电线路铁塔挠度的产生原因,相应的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控制铁塔挠度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中,杆塔、导(地)线上存在诸多障碍物(防震锤、压接管、耐张线夹、悬垂线夹等)及其相对位置和形态不固定的特点,设计了1种能够自主行进、跨越障碍物的巡检机器人。通过本体控制系统规划、传感器识别系统和补给电源设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使巡检机器人上线自主行进过程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结果表明:自主行进过程中机器人与地面基站之间数据通信流畅,传感器探测回传图像清晰,从而验证了巡检机器人机构部件及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电磁环境问题是制约同塔多回线路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介绍了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220、110kV同塔混压四回电力线路的4种主要杆塔类型,以其中一种杆塔为例,计算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这4个方面对电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电力线路电磁环境的措施,最后讨论了220、110kV同塔混压四回路电力线路的最优、最差相序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安全、有效地开展±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在不受电网运行方式影响下快速消除线路缺陷,探讨带电更换±800 k V直流线路直线塔导线悬垂线夹的方法。介绍了保证带电作业人员安全进出±800 k V直流线路等电位的2种方法。通过对作业方法的安全性及承力工具受力进行分析,研究出±800k V直流线路导线悬垂线夹带电更换专用工具及省力作业方法。该专用工具及作业方法安全可靠、操作便捷,实现了±800 k V直流线路直线塔导线悬垂线夹的带电更换,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