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siRNA 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与定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下调,免疫细胞化学提示转染siRNA β-Catenin后的Ⅰ、Ⅲ型胶原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8 h和72 h时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分别比阴性对照下降(23.68±7.96)%和(38.42±6.58)%(F= 18.26,P<0.01;F= 26.38,P<0.01),Ⅲ型胶原含量于72 h时降低(39.68±4.92)% (F= 37.68,P<0.0t).结论 siRNAβ-Catenin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i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表达对肝星状细胞(H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siRNA HMGB1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HMGB1表达。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HMGB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HSC-T6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凋亡增加,48 h和72 h时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分别比阴性对照下降(22.58±8.76)%和(39.36±6.90)%(F=47.78,P0.01),Ⅲ型胶原含量在72 h时降低(38.74±4.80)%(F=98.65,P0.01)。结论 siRNA HMGB1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HMGB1表达,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 1)表达对肝星状细胞(HSC) 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的HMGB 1基因特异性siRNA以脂质体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和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与定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水平。结果 转染HMGB 1基因特异性siRNA的HSC-T6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也提示转染siRNA 后细胞内Ⅰ型和Ⅲ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培养72 h时,上清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水平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46.36±3.82) %和(41.92±3.58) %(F=33.14,P<0.01;F=27.56,P<0.01)。结论 HMGB 1特异性siRNA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因而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siRNA 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 Ⅰ)基因的靶向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对肝星状细胞(HSC)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根据大鼠Tβ R Ⅰ的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3个大鼠TβR Ⅰ基因的靶向siRNA表达质粒,以脂质体作转染试剂,将siRNA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至HSC-T6细胞中,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分析TβRⅠ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测HA、PCⅢ含量.采用LSD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酶切证实siRNA的目的 基因片段已成功克隆入载体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表达质粒后,3组HSC-T6细胞TβR Ⅰ mRNA表达水平均抑制,其中以psiRNA2组抑制作用最强(psiRNA1组:t=7.354,P<0.01;psiRNA2组:t=9.214,P<0.01;psiRNA3组:t=5.967,P<0.01).3组TβRⅠ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以psiRNA2组降低最明显(psiRNA1组:t=6.324,P<0.01;psiRNA2组:t=8.741,P<0.01;psiRNA3组:t=4.128,P<0.01).3组HSC-T6细胞增殖活性均下降,合成胶原均减少,以psiRNA2组最明显;而转染无关siRN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构建的TβR Ⅰ siRNA表达质粒可抑制HSC-T6细胞合成胶原,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调mi R-203表达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miR-203模拟物(mimics)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和总RNA,分别行Western blot和RT-qP 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MTT(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203 mimics组α-SMA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下降75%和80%(均P0.0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下降56%(P0.01),mRNA表达下降48%(P0.05);Ⅲ型胶原蛋白与mRNA表达分别下降45%和60%(P0.05);HSC-T6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0%±5%(P0.01).结论:上调mi R-203表达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GFBPrP1 si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IGFBPrP1 siRNA转染组。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转染不同时间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变化,AnnexinV/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转染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凋亡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P5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IGFBPrP1 siRNA能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且能促进其凋亡;上调P5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可能是IGFBPrP1 siRNA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推测抑制IGFBPrP1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μg·ml-1)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HSC-T6细胞24h和48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在10,100,500μg·ml-1浓度能明显抑制TGF-β1、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或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影响HSC-T6的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活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的表达,由此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靶向沉默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SC-T6细胞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转染CTGF siRNA及无义序列4~6 h,C组不转染;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CTGF mRNA,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结果 A组CTGF mRNA表达量(0.12±0.03)明显低于B组(0.87±0.07)和C组(0.85±0.09),细胞增殖速度(0.21±0.05)明显慢于B组(0.38±0.04)和C组(0.39±0.05),细胞凋亡率(37.5%±0.6%)高于B组(0.9%±0.3%)和C组(1.1%±0.2%),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29.2±0.8,26.4±2.7)均低于B组(66.7±1.7,64.7±0.9)和C组(68.4±1.7,66.1±2.2),P均<0.05。结论 靶向沉默CTGF基因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显著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靶向CGTF小干扰RN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HSC-T6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抑制CTGF基因表达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同时显著增加HSC-T6细胞凋亡,凋亡细胞的百分比为17.58±5.8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12±1.21%)和阴性对照组(1.37±0.31%);抑制CTGF基因表达可显著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53.24±4.47%),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为44.80±4.701%和42.10±1.40%,而处于G2~M期细胞百分比(0.04±0.07%)则较空白对照组(9.03±0.45%)和阴性对照组(12.19±5.62%)显著降低,但抑制CTGF对G0~G1期细胞百分比无影响。结论抑制CTGF可促进HSC-T6细胞凋亡,抑制其活化和增殖。抑制CTGF基因表达有可能作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小干扰RNA(siRNA)对肝星状细胞(HSC)PAI-1基因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抗PAI-1 siRNA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细胞PAI—1表达。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PAI-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HSC—T6细胞增殖抑制明显,48h和72h时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分别比阴性对照下降(20.71±8.40)%和(37.97±6.40)%(F=42.69。P=0.0001),Ⅲ型胶原含量于72h时降低(35.98±4.60)%(F=105.52,P=0.0001)。结论化学合成抗PAI-1 siRNA能高效抑制HSC—T6PAI-1表达,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化学合成的siRNA抑制肝星状细胞(HSC)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HSC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以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1)化学合成2对针对IGFBPrP1基因的siRNAs,转染肝星状细胞株HSC-T6,筛选抑制率较高的siRNA用于干扰实验;(2)将HSC-T6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GFBPrP1 siRNA干扰组。将筛选的抑制效率较高的siRNA转染HSC-T6,Western Blot检测其IGFBPrP1、Ⅰ型胶原(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1)将2对IGFBPrP1 siRNA转染HSC,筛选出能高效抑制IGFBPrP1表达的siRNA;(2)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IGFBPrP1 siRNA干扰组能明显抑制IGFBPrP1、ColⅠ和FN的表达(F=48.018、81.246、43.850,P〈0.01)。结论 IGFBPrP1 siRNA能特异性抑制HSC中IGFBPrP1的表达,进而使HSC中ECM的重要成分ColⅠ和FN合成和分泌减少,故IGFBPrP1可在肝纤维化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将其分为3个观察组(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浓度分别为1、5、10 μg/mL)和1个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被显著抑制(P均<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以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沉默IKK/NF-κB信号通路对于肝星状细胞株HSC-T6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Gen Bank数据库IKKβ的c DNA序列,设计构建合成IKKβsiRNA,采用阳性脂质体转染,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iRNA实验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测定IKKβsiRNA转染后24 h、48 h和72 h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4 h、48 h和72 h HSC-T6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实验组的NF-κB P65及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而Caspase3和Bax则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沉默IKK/NF-κB信号通路能够下调NF-κB P65的表达,同时提高Bax和Caspase3的表达,促进HSC-T6凋亡,这种肝星状细胞凋亡诱导效应具有潜在的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及肝细胞L02,分别在药物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熊果酸对HSC-T6及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熊果酸对HSC-T6凋亡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熊果酸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T6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种浓度的熊果酸均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当熊果酸浓度为25、50、75μmol/L时可促进L02细胞增殖,浓度>75μmol/L则表现为抑制L02细胞增殖.在病理形态学方面,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变圆、核浓缩等.25、50、75 μmol/L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3.85%、21.87%±4.46%、31.33%±6.18%,比对照组(2.93%±1.60%)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熊果酸可较明显地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对L02细胞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熊果酸诱导HSC-T6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Bcl-2/Bax比值、激活Caspase-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wnt抑制因子-1(WI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WIF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pEGFP-C1-WIF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用TGF-β1刺激转染(试验组)和未转染的HSC-T6细胞株(对照组),并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包括正常细胞组)smad3、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试验组HSC-T6细胞株smad3、β-caten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HSC-T6细胞株,更低于对照组HSC-T6细胞株(P〈0.05)。β-catenin和smad3蛋白质的表达均与α-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的表达显著相关(r=0.800,P〈0.01;r=0.743,P〈0.01)。结论 WIF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效应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及调控机制。方法用RT-PCR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α-SMAmRNA和DR5mRNA的表达;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性TRAIL对HSC-T6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HSC-T6细胞表达α-SMA mRNA和DR5mRNA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TRAIL可以抑制其细胞增殖。TRAIL与对照组比较可以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TRAIL作用下,HSC-T6细胞中的线粒体Bax蛋白、细胞浆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外源性TRAIL可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凋亡,可能与DR5及线粒体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纤连蛋白(FN)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肝星状细胞fHSC)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MTr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FN时,外源性TRAIL对HSC-T6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检测粘着斑激酶(FAK)、磷酸化粘着斑激酶(pFAK)、Bax的表达。结果TRAIL可以抑制HSC-T6细胞增殖。可以诱导HSC-T6细胞凋亡,而FN的存在可以使TRAIL诱导的HSC—T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WesternBlot分析显示TRAIL诱导I-ISC-T6细胞凋亡时加入FN,细胞浆pFAK表达上调而线粒体Bax表达下降。结论FN可以使外源性TRAIL诱导的HSC-T6细胞凋亡减,扮.棚制可能与FN但伸FAK磷酪仙.pFAK表达上调并减少线粒体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内、外蛋白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质粒pcDNA3.1(+)-TGF-β3和pcDNA3.1(+)-TGF-β1。稳定转染: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DNA3.1(+)-TGF-β1转染HSC-T6,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pcDNA3.1(+)-TGF-β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再将pcDNA3.1(+)-TGF-β3转染HSC-T6克隆细胞,用W estern b lo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细胞内外TGF-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pcDNA3.1(+)-TGF-β3转染HSC-T6阳性细胞克隆后,与单纯阳性克隆组相比,TGF-β1、Ⅰ型胶原、TIMP-1细胞内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MP-2的表达也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TGF-β3能减少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的合成及分泌;通过调节MMP-9及TIMP-1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  相似文献   

20.
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曾令兰  王华  刘朝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251-253,264
目的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积雪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MTT实验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确定积雪草酸作用浓度;设置空白对照组与积雪草酸干预组,用半定量RT-RCR检测两组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积雪草酸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药物浓度为10、20、30、40、50、70、9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7.47%、12.42%、13.97%、21.32%、47.31%、51.18%、60.36%。空白对照组和积雪草酸干预组的半定量RT-PCR的结果分别为:Smad7/GAPDH mRNA空白对照组为0.267±0.037,积雪草酸干预组为0.358±0.035;PPARγ/GAPDH mRNA空白对照组为0.157±0.054,积雪草酸干预组为0.570±0.066。两组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雪草酸可以上调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HSC-T6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