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NM3)与肌酸激酶(C.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SDS为0.05mM时,SDS开始“明显”和C.K.结合。在溶液的pH<6.0(C.K.的等电点)时,于0.2~1.2mM的浓度范围内,SDS可引起C.K.的沉淀。在溶液的pH>8.0时,于0.6~4.5mM的浓度范围内,C12NM3可引起C.K.沉淀。C.K.和SDS的结合量随溶液pH和SD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SOD的活力几乎无破坏,C12S对SOD只具有一定的破坏性,C12NMe3对SOD具有较强的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C.K.的活力破坏较小,C.K.经C12E7S和TX-100变性  相似文献   

4.
在非常高的蒽浓度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条件下蒽高效降解菌降解蒽的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表面活性剂能极大地促进蒽的降解,而相同条件下生物表面活性剂效果要优于化学表面活性剂。在不加表面活性剂、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加入吐温-20及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四种情况下,经过6d的降解,蒽的浓度分别从250μg·mL-1降至214,199.2,138.7和114.8μg·mL-1,分别降解了36,50.4,111.3和135.2μg·mL-1,显示了极强的降蒽能力。说明使用单一的降解菌效果不太明显,将蒽降解菌和产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接合构成一个混合菌群使用时,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氟表面活性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氟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合成和分类特点分析入手,全面介绍氟表面活性剂的用途和在石油工业、消防、造纸、表面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指出氟表面活性剂的光明前景和目前国内相关行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即找到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新工艺,以降低成本并拓展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表面活性剂和活性聚合物(指的是带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之间的作用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对活性聚合物溶液黏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活性聚合物体系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BAB(四丁基溴化铵)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后,体系黏弹性都明显增加;但2种体系的作用机理不同,TBAB活性聚合物体系中以静电作用为主,而在甜菜碱活性聚合物体系中通过静电排斥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使得黏弹性增加;在活性聚合物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后,静电排斥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使得低HABS(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浓度和高HABS质量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农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结构特点。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农业工程、农药助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减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作为一种新的减阻技术,在油田伴热和海底管道伴热系统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测量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减阻溶液在三种不同管径圆管中的压降规律,研究了管径尺寸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减阻率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减阻率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危害,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中几种常用技术,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极为关注,它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11.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l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CH_3)_3Br(C_(12)NM_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分的低。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对极性物的加溶,随混合比的变化呈“V”型,而对非极性物的加溶呈“”型。混合比改变时,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溶液的粘度出现1个极大值(在1:1附近)。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和1个极小值。  相似文献   

12.
兔血SOD的提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从兔血中提取SOD,及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其活性。结果表明,兔血SOD粗制品活力为6011.2nmol/S.L^-1,比活为0.17nmol/S.L^-1,层析纯化酶制品活力为33097nmol/S.L^-1,比活为61.29nmol/S.mg^-1。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采用不同方法如光学、荧光、电子显微镜、#+(10)B-α径迹法等研究了粪产碱菌对水稻根的侵染能力和它们在稻根中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稻根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电镜观察,进一步确证了粪产碱菌聚集并紧密地附着在水稻根表,但部分细菌可以进入稻根细胞内。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粪产碱菌与稻根愈伤组织的联合共生体。#+(15)N#-2示踪技术表明,二者具有较紧密的联合共生关系。粪产碱菌从愈伤组织提供的碳源中获得能量固定分子氮,并能提供维持愈伤组织生长所需的氮源。其最大固氮量为35.53μgN/克(干重)·天。  相似文献   

14.
Interactions between above and below ground parts of plants can be considered under the(overlapping) categories of energy,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Solar energy powers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by above ground structures, and drives most water uptake through roots and supplies energy as organic matter to below ground parts, including diazotrophic symbionts and mycorrhizas. Material transfer occurs as water and dissolved soil-derived elements transport up the xylem, and a small fraction o...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沙棘浆果中SOD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浆果和种籽的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经PAGE和NBT活性染色,在浆果的提取液中出现了4条活性谱带,在种籽提取液中出现2条谱带,在浆果提取液中的1条谱带(文中A带)对KCN敏感,其余的塔带和种籽中的话带均对RCN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日龄肉用AA雏鸡105只随机分成健康对照(C)、黄芪多糖(A)和香菇多糖(L)3组,经56日临床观察并测定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雏鸡和香菇多糖组雏鸡的SOD活性于7日龄显著降低(P<0.05),并于28日龄后升高和显著升高(P>0.05,P<0.05).香菇多糖初期使用优于黄芪多糖,而黄芪多糖中后期使用优于香菇多糖.  相似文献   

17.
泡桐属植物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20cm×2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泡桐属5种植物的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楸叶泡桐杂合性较高;白花泡桐较原始;推测山明泡桐是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的杂交种,从而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上的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在一定pH值和浓度下,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产生沉淀的原理,研究了蛋白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关系,并由此发展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两种有效的简便测定蛋白质对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方法——滴定法和表面张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