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三联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0%,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使用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应用艾灸配合按摩法干预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2月,对本医院收治的138例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开展项目研究,采用奇偶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一组纳入69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艾灸配合按摩法干预。对其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经过t检验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寒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艾灸配合按摩法临床效果显著,可全面促进其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3.
慢性虚寒性腹泻患者,常因久病难愈而痛苦不堪.笔者运用温针治疗慢性虚寒性腹泻42例,其中有因它病日久、体质虚弱、脾运失司;或因急性泄泻迁延日久,损伤中土,脾失温养所致.本组病例均为服中、西药效果欠佳,而转我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江银  叶青 《求医问药》2011,9(2):128-129
目的:观察用中药配合脐疗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的中药方温经止痛汤配合脐疗治疗虚寒性痛经,并与单纯使用元胡止痛片治疗虚寒性痛经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用中药配合脐疗治疗虚寒性痛经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虚寒性痛经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用中药配合脐疗治疗虚寒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实验组采用中医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对比参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安全又有效,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虚寒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9例虚寒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61例患者采用乌贝温中汤的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虚寒胃痛颗粒,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21%,有显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寒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乌贝温中汤的治疗,能够有效抑酸,从而对机体免疫进行调节,使黏膜的屏障功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列举王小荣副教授运用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淋巴结肿大、反流性食管炎、经行头痛的验案,介绍其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从而扩展经方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月经性肺系疾病临床易反复发作,与月经前后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密切相关,至育龄期后常常合并发生子宫肌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仲景六经辨证论治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肺肾阳虚"在月经性肺系疾病中的治疗。如从六经病太阳、少阳、少阴入手,月经期运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四逆汤、小柴胡汤加减及月经间期运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减少月经性肺系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口疮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数医家往往从"火""热"立论,不重视虚寒型口疮。运用温中补虚法治疗虚寒型口疮疗效确切,理法相应,方药切机。  相似文献   

10.
林小萍 《华夏医学》2005,18(3):431-431
目的:观察中药暖脐散敷脐加思密达口服治疗虚寒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采用本院自制暖脐散外敷脐部加思密达口服治疗83例虚寒性腹泻患者。结果:痊愈67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96%,均无复发。结论:采用中药暖脐散敷脐加思密达口服治疗虚寒性腹泻效果好,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太阴病中,太阴脾阳虚衰、虚寒之证,本应禁汗、禁下,但确有第276条太阴桂枝汤证之可汗,第279条桂枝加芍药证、桂枝加大黄证之调和脾胃气血阴阳及可下的权变治法。根据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桂枝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三证疾病发展过程、机理及方药组成可以看出《伤寒论》太阴病中常法中的变法,即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口服加减小青龙汤(桂枝、白芍、细辛、制半夏等)治疗,对照组30例不作特别用药,观察6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P< 0.01),治疗组畏寒、遇冷咳嗽、流涕等中医症状明显改善,虚寒体质明显改善.结论 加减小青龙汤能明显减轻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程度,改善中医虚寒体质,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虚寒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治疗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加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虚寒性腹痛患者的疗效优于单钝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是临床常用方剂,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本文结合王有鹏教授以该方为基本方,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儿童型哮喘,桂枝新加汤治疗儿童生长痛以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为例,深入分析该方治疗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与处方化裁精华,临床效果显著,体现不同疾病运用桂枝的不同配伍治疗疾病的特点不同,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临床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组20 例,针刺对照组20 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组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兴勇 《吉林医学》2013,34(7):1269
目的:研究并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收治了胃溃疡患者84例,将其进行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并进行科学的分组处理,即实验组42例胃溃疡患者运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胃溃疡患者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42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与对照组患者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6例和有效率85.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均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然而,雷贝拉唑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治疗300例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虚寒型,占91%,胃溃疡多郁热型,占50%,两者后期常寒热错杂。虚寒型治以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总有效率78%;郁热型治以黄连温胆汤合平胃散,总有效率65%;寒热错杂型治以黄连汤加味,总有效率70%。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著名方剂。李赛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五苓散的基础上,以薏苡仁代替猪苓,并加乌药、黄芪、熟附子,即自拟加味五苓散,加强了补气健脾及温阳利水之功,用于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且证属下焦虚寒、水湿内停的蓄水证患者,疗效显著。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应用可为临床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诉且属虚寒型蓄水证者提供辨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卡倍特钠联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方法:189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实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观察内镜下胃溃疡或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周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和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可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附件炎包块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患者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临床疗效。结果在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后,附件炎性包块出现明显的好转,基本数据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