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细粒煤选择性双向絮凝脱硫降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原理,根据该原理研究了极细粒煤泥深度脱硫降灰技术,分析了煤样粒度、非极性油与分散剂用量对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对极细粒煤泥分选后,可使其灰分降到1%以下,可燃体回收率达90%以上(最高值达94.57%),产率达69.77%.脱硫时,可将硫分从3%降到0.4%以下,而且脱硫的同时可以脱灰。  相似文献   

2.
极细粒煤泥脱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选择性絮凝脱硫的研究结果.本法可较好地脱除单体解离的黄铁矿硫,脱硫率可达80%以上,精煤硫分有较大幅度降低,可由2%左右降到0.7%~0.8%甚至0.5%以下.本法还可同时脱灰,且脱硫脱灰均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是一种较理想的细粒和极细粒煤泥的分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重介质条件下利用Falcon离心重力分选系统,研究了-500μm不同窄粒级南桐细粒煤的脱硫降灰效果.采用可燃体回收率、脱灰率、脱硫率、脱硫效率4个指标,对比分析了Falcon重介离心分选和常规浮选对南桐细粒高硫煤各粒级的分选效果,结果表明:对于-500μm细粒级煤,脱灰率低于常规浮选,而其余3个指标均高于浮选.125μm是分选效果的显著分界粒度,500~125μm粒级煤的脱硫率、脱灰率高于浮选,而可燃体回收率低于浮选.-125μm粒级煤的脱硫率、脱灰率低于浮选,而可燃体回收率高于浮选.  相似文献   

4.
煤泥浮选效果评价是浮选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实验和实际资料,对计算原煤效率η_κ、浮选精煤数量指标η_(if)、以及可燃体回收率η_ε三种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用可燃体回收率η_ε作为评定浮选效果的主要指标较为合理、简便,并提出了相应的评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论述了煤泥浮选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并论证了用可燃体回收率评价浮选效果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还对煤泥可浮性标准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简单易行的煤泥可浮性等级划分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种不同的乳化剂乳化煤油,并分别对不煤种的细粒煤泥进行浮选,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用非离子型的RM-1乳化剂制取的煤油乳化液对细粒煤泥具有良好的浮选选择性,同时RM-1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浮选促进剂,用阴离子型的油酸钠制取的煤油乳化液虽可节约 ,但浮选选择性不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泥水处理工艺中的固液分离等问题,采用磁化技术处理浮选矿浆,使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1.3%,并改善煤泥沉降过程,验证了磁化技术在选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部分水解体聚丙烯酰胺PHP与乳化剂联合作用对浮选的影响.用油酸钠乳化液、油酸钠煤油乳化液以及PHP进行了煤泥浮选的对比试验及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由非离子型的RM-1乳化剂制取的煤油乳化液与PHP,不仅可以节约煤油用量,提高浮选精煤产率,而且可以改善细粒煤泥浮选选择性;用阴离子型的油酸钠作乳化剂制取的煤油乳化液与PHP联合作用,虽可节约煤油用量,但浮选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浮选柱是一种高效的细粒物料分选设备,但应用于胶磷矿浮选仍然受诸多因素制约.为考查浮选柱结构特征、工作参数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其分选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室浮选柱对贵州瓮安磷矿进行了单一反浮选试验,重点研究了矿浆浓度、药剂用量、筛板充填方式和充气量对浮选柱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8%、矿浆浓度为25%(质量分数)、油酸钠用量为1.8 kg/t、硫酸用量为5 kg/t和充气量为400 L/h时,反浮选的分选效果较好.由于浮选柱可以通过充填筛板来改善其分选环境,因此在较优条件下,其分选效率比用浮选机时高1.5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煤粒表面Zeta电位的分析、浮选过程中煤泥颗粒大小的量化评价和矿浆流变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氯化钠对煤泥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氯化钠的加入降低了煤粒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减弱了煤粒之间及煤粒与气泡之间的静电斥力作用,进而促进颗粒之间的凝聚以及颗粒与气泡之间的碰撞和黏附效果;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大,矿浆的黏度及表观粒径逐渐增大,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氯化钠的添加促进了煤粒之间的凝聚,可以使浮选泡沫更加稳定,进而提高煤泥的可燃体回收率.与去离子水体系相比,当氯化钠添加浓度达到0.2mol/L时,煤泥浮选的可燃体回收率提高约26个百分点,达到90.71%.  相似文献   

11.
通过煤泥窄粒级浮选速率实验,以煤泥浮选一级动力学为基础,对煤泥浮选动力学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包括最大可燃体回收率ε∞的计算、浮选级数n的确定、浮选速率常数K的变化.结果表明:浮选动力学模型中ε∞的经验解比模型解更符合实际;窄粒级煤泥的浮选动力学级数最符合一级动力学;窄粒级煤泥的浮选速率常数K是时间的函数,可用幂函数或经验公式表达,先求出ε∞的经验解,再求解K(t)函数,所得模型非常符合煤泥浮选特征的浮选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泥浮沉试验粘度大的问题,采用磁流体静力分选技术,进行了磁流体浮沉煤泥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流体可以取代常规浮沉试验的结果,拓宽了磁流体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研究了作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白腐真菌的培养特性,并找到了它的最佳培养条件;同时还对煤泥水中的煤泥颗粒组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颗粒粒度小于0.044mm,进而说明细粒在煤泥水中含量很大,不可能仅靠自身重力实现沉降;还对不同的因素与絮凝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整合归纳了能增强白腐真菌絮凝煤泥水的效果的条件.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絮凝净化效果是白腐真菌的优点,如果加上某些阳离子,如二价钙离子,则对其有比较显著的助凝作用.白腐真菌在煤泥水絮凝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pH>10的情况下,细粒煤可在水与有机重液混合介质中实现离心分选。对界面张力在离心分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该分选的分离粒度约为0.1mm。  相似文献   

15.
潮湿细粒物料的透筛粘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吸附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潮湿细粒煤(水的质量分数为7%~14%)在普通振动筛上分选时筛孔的堵塞机理;分析了细粒物料特性。如粒度及粒度分布、物料的团聚性等对透筛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潮湿细粒的物透筛粘附模型。结果变为:细粒物料的外在水分含量和粒度分布是影响筛分的主要因素;但当筛分理参数确定后,外在水分含量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南桐细粒煤离心重力分选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南桐细粒煤的硫分组成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对其煤岩特性研究,得出南桐细粒煤中黄铁矿嵌布特性及其物理法脱硫的可行性,通过在Falcon离心重力场中的分选脱硫试验,研究了微细粒级煤在离心重力场中的分选行为,以及不同窄粒度级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对>0.045mm煤炭,Falcon离心分选机可以有效分选脱硫,而由于微细粒在分选过程中随水流进入溢流量加大,Falcon离心机对<0.045 mm微细粒级煤炭的分选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煤泥分级浮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煤泥混合浮选工艺中分选粒度范围过宽、高灰细泥夹带污染精煤,导致浮选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严重影响精煤产品质量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小筛分、分步释放浮选实验方法,对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分级浮选工艺:用分级旋流器组进行浮选入料粗、细煤泥分级,〈0.125mm细煤泥采用新型旋流微泡浮选柱-快速双隔膜压滤机处理,0.5~0.125 mm粗煤泥采用原有的浮选机-过滤机处理,实现粗、细煤泥高精度分选和高效脱水.结果表明:应用分级浮选工艺,浮选精煤灰分下降了1.08%,尾煤灰分提高了9.51%,精煤回收率提高了0.73%.  相似文献   

18.
圆形离心浮选机是集离心力场和重力场作用于一体的有效用于细煤泥浮选的新型煤泥浮选设备。它使切向给入的矿浆在浮选机内形成旋流,旋转的矿浆产生的离心力场强化了重力场中煤泥的浮选,加快了煤泥的浮选速度,提高了分选精度,该机具有分选效果好,浮选速度快、气泡直径小,结果简单、容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干扰流化床中细粒煤散式流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干扰流化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细粒煤在流化床中的散式流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分层行为对水速变化较敏感,流化床可调操作参数较少,仅依靠水速调节,难以实现细粒煤高效分选.对于多组分细粒煤(粒度0.75,0.35mm,密度1.4,1.7,2.0g/cm3),床层密度不均匀,在轴向逐渐降低,分选密度为1.67g/cm3时,可能偏差E值为0.24,分选精度较低.提出一种由多个截顶倒圆锥形多孔板组成的内构件,在相同条件下,带内构件干扰床强化了颗粒的密度分离,E值达到0.14;同时,多孔板可防止高密度颗粒在其表面黏附.因此,该内构件有效提高了普通干扰床的分选性能.  相似文献   

20.
脉动高梯度磁选是一种分离细粒弱磁性成分的有效方法,它能显著地非磁性物料的夹杂。要用脉动高梯度磁选对磁黄铁矿与锡矿的分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磁黄铁矿的脱除率除88.12%,Zn和Sn的损失率小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