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专家评定法初步拟定函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函询,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0.90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4、0.318。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可靠,具有专病护理特色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科学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管理者及其护理人员客观评价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0.888,2轮Kendall’s W系数均>0.70(P<0.05)。该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延续护理的延续性信息平台建设、延续性护理知识获取、人员配备、管理方案的延续、医患关系的延续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随访、依从性、满意度、临床结局等,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敏感且实用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客观评价MHD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指导, 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 构建指标体系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9—10月选取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12家三甲医院的20名血液透析领域的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修订和确认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00%和100.00%,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3和0.818, 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1~0.257(P<0.05),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 最终构建的MHD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1项结构指标、7项过程指标、2项结果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包含10项指标的MHD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专科特色, 可用于规范血液净化中心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工作,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客观评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11月聊城市眼科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模型为作为研究依据, 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确定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对进行2轮函询,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0/20)和100.00%(20/20),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908。在2轮专家函询中, 所函询专家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好协调性(P<0.05)。经过2轮专家函询, 最终构建了3个1级指标、11个2级指标、38个3级指标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变异系数<0.20)。结论本次研究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了一套客观、权重设置科学以及内容覆盖全面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为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及制定干预性对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 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3/23),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0.75,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0、0.101(P<0.05)。最终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可作为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 为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6—12月, 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 基于文献回顾制订专家函询问卷, 通过德尔菲法确立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6%(25/27)、100.0%(25/25),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0.888,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73、0.058(P<0.05), 变异系数分别为0~0.330、0~0.191, 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54项三级指标的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 可以为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心脏介入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相关备选指标,按照“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结合专家小组讨论初步筛选指标后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心脏介入护理领域的3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问卷函询,并对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修正。结果 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66.67%,权威系数为0.86、0.91,协调系数为0.214~0.361(P0.001)。构建的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先经临床实践验证其在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的作用,进而逐步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且符合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特点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旨在为评价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 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条目内容。于2022年5—7月, 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1%(18/21)和100.00%(18/1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78;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92、0.187(P<0.01)。最终形成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60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 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行为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拟定指标体系初稿。2023年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16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函询问卷发放,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 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6/16)、93.75%(15/16);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38、0.944,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7、0.317(P<0.001)。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行为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医院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4—7月,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 拟订条目池, 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0/2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7和0.00~0.24。2轮函询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166和0.192、0.161(均P<0.05)。最终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83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 过程质量指标权重最大为0.493 4, 其次为结果质量指标, 权重为0.310 8, 结构质量指标权重最小, 为0.195 8。在二级指标中, 肢体血循环评估标准的组合权重最大, 为0.099 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小儿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关键内容, 可操作性更强, 能更好地指导护理干预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敏感、科学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在循证思维下应用文献资料法初步拟定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基本框架,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再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最终确定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9、1.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3,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6、0.42。最终确定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结论函询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及协调系数较高,所构建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科学可靠,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气道湿化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依据“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在指南共识指导下,结合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提取有效指标,拟定指标体系初稿,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开展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6、0.897,各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1~0.245及0.181~0.329(均P<0.05)。最终确定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科学全面、权重分配合理,可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冷志兵  蒲亨萍  苏家琼  杨平 《全科护理》2021,19(20):2737-2742
目的:构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以期为相关领域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利用文献回顾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总结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制成函询问卷,组织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Excel 2007、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21项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中结构指标5项,过程指标7项,结果指标9项.两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介于0.562~0.864,并通过χ2检验均显示P<0.05.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3325、0.1397、0.5278,并且一致性检验结果均通过.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了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用于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监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评价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要素-环节-终末"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分析拟订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于2022年6—8月选取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确定指标内容。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2、0.211(P<0.01)。最终构建的择期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和三级指标41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评价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模型,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立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21,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2轮函询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连续2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均>4.0分、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靠、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医院职能部门及管理者对专科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北异  庄承 《护理研究》2023,(23):4208-4211
目的:基于Delphi法构建急性肠炎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方法:按照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结合文献检索结果,拟定问卷初稿,采用Delphi法形成急性肠炎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8,0.880。第2轮专家函询后全部指标重要性均分均>4.00分,变异系数为0.00~0.16,指标满分率均>90.00%。构建的急性肠炎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44项。结论:构建的急性肠炎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急性肠炎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监测该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可测量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相关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再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及个别专家面谈的方式最终确立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与0.921,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90~0.223之间。结论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专科特色强,各项指标围绕围手术期护理展开,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利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接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框架,应用文献回顾、现场跟踪等方法,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指南,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通过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02和0.836;变异系数为0~0.136协调系数值为0.325和0.36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权重层次分明,指标明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的提升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构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于2022年10—12月选取1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 确立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17/17),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24;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9、0.221(P<0.05)。最终构建的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 二级指标15项, 三级指标90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的护理质量评价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一套符合临床实际需求,能够较为客观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体系。方法:遵循PDCA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模式架构,经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德尔菲法专家2轮函询的筛选和确认,最终确定天津市护理质量核心指标。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0.33。最终确定了以结果指标为主的护理质量核心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项(护理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结果、护士职业环境),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17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科学、可信,易于操作,为临床各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相对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