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评价COPD的方法,并依此判断COPD影像学分型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4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7±11)岁,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根据高分辨率CT影像中肺气肿程度和支气管管壁增厚情况进行分型,并测定其中30例的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 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将COPD患者分为3种类型:(1)A型(34例):无或轻微肺气肿,合并或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2)E型(23例):有肺气肿,无支气管管壁增厚;(3)M型(27例):有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A型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5.1±4.4)kg/m~2,明显高于E型和M型[(22.5±4.1)和(21.3±3.4)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P<0.01).A型中轻度呼吸困难者(15/34例)明显多于E型(2/23例)和M型(6/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7,P<0.05).E型的中、重度咳痰者(均为0/23例)明显少于A型(2/34)和M型(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2,P<0.05).A型患者的FEV_1/FVC和FEV_1占预计值%分别为(67±11)%和(72±24)%,明显高于E型[(53±14)%和(52±26)%]和M型[(53±14)%和(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52和6.508,均P<0.01).A型患者的深吸气量/肺总量为(41±17)%,明显高于E型和M型[(33±13)%和(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4,P<0.01).A型患者的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7±9)%,明显低于E型和M型[(44±10)%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4,P<0.01).M型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中IL-6水平为(25.6±4.4)ng/L,明显高于A型和E型[(19.9±6.3)和(16.7±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9,P<0.01).结论 COPD高分辨率CT3种分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且与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FACED评分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5-12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81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细菌感染、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清白蛋白等,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门诊及住院次数)。以FACED评分量表为依据进行评估。结果 1年随访中FACED评分5~7分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8.46±2.10)次,3~4分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6.62±2.41)次,0~2分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2.92±1.4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ED评分与急性加重次数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53)。结论 FACED评分越高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越频繁,FACED评分对于辨别频繁加重型COPD患者存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澎  李然  孙永昌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3):973-97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表型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5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35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75±9)岁.根据肺部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分为无/轻度肺气肿组(评分≤8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对不同高分辨率CT(HRCT)表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治疗好转的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进行研究。110例入组前1年急性发作≥2次、肺功能分级≥2级的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奇霉素组(n=58)以及安慰剂组(n=52)。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给予阿奇霉素(500 mg口服,每周3次,持续1年)或给予安慰剂(500 mg口服,每周3次,持续1年),同时通过HRCT将入组患者分为A型(n=39),E型(n=38),M型(n=33)。比较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后对3种表型患者1年急性发作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时间、肺功能的影响。结果(1)阿奇霉素组与安慰剂组COPD患者1年的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中位时间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χ2=6.53,t=12.73,P值均<0.05);(2)M型患者阿奇霉素组与安慰剂组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重中位时间及FEV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χ2=13.69,t=21.56,P值均<0.05)。A型与M型患者2组间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中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阿奇霉素维持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降低患者急性发作频次、延长第1次急性发作时间,延缓FEV1下降;且在HRCT的M型患者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COPD治疗的关键是抗炎、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恶化.敏感性是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主要原因,故有必要筛选激素治疗敏感的COPD亚型并对不敏感者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发现茶碱可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活性,进而改善激素的抗炎作用.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小剂量茶碱对激素不敏感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CT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对63例稳定期COPD患者行病理改变的综合评估分型,A型:无肺气肿或轻微肺气肿合并或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E型:肺气肿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M型:肺气肿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各型患者分为吸入激素或联合口服茶碱治疗组.监测12周、24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各型COPD患者临床特征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存在差异.A型患者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E型;E型患者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改善;M型患者吸入激素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改善.A型患者吸入激素或联合治疗后的肺功能及改善率均高于其余2型患者;E型患者联合治疗后肺功能及改善率均高于单一吸入激素治疗.结论 HRCT分型中A型、M型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的有效亚型,而联合茶碱治疗可提高激素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对急性加重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13至2015年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的76例患者资料,随访8个月,记录心脏彩超所测收缩期肺动脉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肺动脉压正常组和轻度肺动脉高压组间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急性加重次数均多于肺动脉压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与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力和有无急性加重发生的 ROC曲线下面积 AUC=0.786 (95% CI :0.684~0.887), P=0.000,最佳界值点为sPAP=50 mmHg,敏感度64%,特异度88.5%,阳性预测值91.2%,阴性预测值56.97%.结论 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患者 sPAP>50 mmHg 可作为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因子,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可发生更频繁的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示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及气道炎症特征.方法 入选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行肺部HRCT进行支气管扩张评分,依据Smith等建议的评分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一个肺叶进行支气管扩张评分.支气管扩张评分平均值在1.5分及以上者定为支气管扩张组(支扩组,17例),支气管扩张平均值为0~1分者定为无支气管扩张组(非支扩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痰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支气管扩张对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组患者中17例(33.3%,17/51)HRCT存在支气管扩张.诱导痰细胞总数支扩组[5420(1250~13 240)×106/L]与非支扩组[4880(3180~18 140)×106/L]比较,Z=-0.52,P=0.603;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扩组[(3490(820~8870)×106/L)]与非支扩组[2200(1020~12 160)×106/L]比较,Z=-0.200,P=0.842;淋巴细胞数支扩组[(1200±860)×106/L]与非支扩组[(1430±1250)×106/L]比较,t=0.715,P=0.47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支扩组患者痰上清液IL-8[760.5(400.4~932.1)pg/ml]水平较非支扩组[396.3(12.7~964.2)] pg/ml]明显升高(Z=-2.278,P=0.023),支扩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较非支扩组低,其中支扩组患者FEV1%预计值[(47.5±11.8)%]、FEV1/FVC[(51.3±12.1)%],非支扩组FEV1%预计值[(55.9±14.7)%]、FEV1/FVC[(58.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9、2.111,P值均<0.05).支气管扩张组咯黄痰的例数(52.9%,9/17)较无支气管扩张者(17.6%,6/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P=0.009).结论 肺部HRCT示支气管扩张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IL-8明显升高,肺功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B组)628例(心力衰竭156例、冠心病175例、心律失常126例、高血压病171例),随访周期为1年或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为70人.结果 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的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0.29)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10.5%、19.5% (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1%、11.1% (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6%、7.6%(P<0.05).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极重度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策略性替代ICS/LABA治疗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型为C型或D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8例,38例患者选择停用ICS/LABA,换用噻托溴铵治疗(噻托溴铵组);50例患者选择继续使用ICS/LABA治疗(ICS/LAB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年的COPD年急性加重次数、年住院次数、肺功能下降速率(FEV_1的下降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在性别、年龄、COPD患病时间(年)、吸烟时间(年)、是否戒烟、肺功能(FEV_1、FEV_1/预计值%、FVC、FEV_1/FVC%)、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年前相比,噻托溴铵组年急性加重次数及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P0.05),肺功能下降速率明显下降(P0.05)。1年后噻托溴铵组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年住院次数及肺功能下降速率均明显低于ICS/LA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为C型或D型)患者,噻托溴铵的疗效优于ICS/LABA,可以降低肺功能下降速率、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和高分辨CT(HRCT)的特征;分析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CPFE患者40例,COPD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及肺功能等,探讨CPFE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CPFE患者,年龄(71.8±8.1)岁,男33例,有吸烟史者36例.病程6个月至1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34例)、呼吸困难(32例)及双下肺部爆裂音(23例).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PaO2降低(f=-2.016,P<0.05).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FEV1%pred[(72.7±20.0)%vs (53.8±15.6)%,t=5.687,P<0.01]和FEV1/FVC[(70.4±15.8)%vs (54.3±10.7)%,t=6.590,P<0.01]增高,RV% pred[(106.8±51.8)%vs(177.6±72.9)%,t=-5.484,P<0.01]、TLC%pred[(90.1±22.5)%vs (135.4±86.2)%,t=-3.228,P<0.01]和DL CO% pred[(43.6±19.4)%vs (63.5±16.1)%,t=-5.900,P<0.01]降低;VC% pred和FVC% pre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6、0.450,P值均>0.05).CPFE患者胸部HRCT的主要表现为同时存在以双上肺野为主的肺气肿和双下肺野为主的肺间质改变.肺气肿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87.5%)、旁间隔型肺气肿(27.5%)、全小叶型肺气肿(10.0%)和肺大疱(35.0%).肺间质改变为网格影97.5%,磨玻璃影55.0%,蜂窝肺37.5%.调整性别、年龄和吸烟混杂因素后,肺纤维化程度与DL CO% pred相关(P<0.01),肺气肿严重程度与DLCO% pred和FEV1/FVC相关(P<0.05).结论 CPFE多发生在男性吸烟者,肺通气功能受损较轻,而弥散功能显著下降.HRCT是CPFE诊断的主要依据.HRCT显示肺纤维化和肺气肿严重者肺弥散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间住院的112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48)和慢阻肺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表现,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BMI低于慢阻肺组;日常咳脓性痰者比例、入院前一年的住院次数均明显高于慢阻肺组(P值分别0.01与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EV1%pred、FEV1/FVC、FVC%pred、DLCO%pred降低较单纯慢阻肺组更为显著(P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6个月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1.47±0.85次);高于慢阻肺组患者(1.06±0.54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中合并支气管扩张者较为常见,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肿表型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9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分型标准法将COPD患者分为肺气肿组和非肺气肿组,观察Hb浓度、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变化,分析稳定期肺气肿组的Hb浓度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气肿组FEV1/FVC、FEV1%pred、PaO_2显著低于非肺气肿组(P0.05);肺气肿组Hb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6,P=0.004),与PaCO_2呈正相关(r=0.43,P=0.000),与FEV1/FVC、PaO_2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Hb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估稳定期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将其分为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表型、肺气肿为主表型和慢阻肺-哮喘重叠为主表型,比较三种表型的构成比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三种临床表型的构成比: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表型占31.4%;肺气肿为主表型占56.9%;慢阻肺-哮喘重叠为主表型占11.8%。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三种表型的临床特征: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表型:女性占43.8%、体质指数均值为23.8±3.5、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为44.8%,这三种指标在三型中均为最高。肺气肿为主表型:共58例均为男性;体质指数均值为20.6±3.6,三型中最低;吸烟指数为922±533年支,三型中最高,与其它两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ddard指数为14.9±4.4,mMRC评分为3.0±1.0,这两种指标在三型中均为最高。慢阻肺-哮喘重叠为主表型:平均发病年龄68.2±14.2岁,FEV_1占预计值%为21.3±5.7,这两种指标在三型中最低,与其它两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为29.2±6.0、BODE指数为8.0±1.8,这两种指标在三型中均为最高,与其它两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住院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以肺气肿为主表型为最多见。各种表型临床特征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临床应根据表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右心衰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274例,其中无右心衰竭患者194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80例,随访1年,记录其急性加重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高于无右心衰竭组[(1.33±0.49)次/年vs(0.86±0.25)次/年,P0.05]。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显著高于无右心衰竭组(均P0.05)。结论 :合并右心衰竭可能是COPD发生多次和严重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489(tumor necrosis factor-α+489,TNF-α+489)GA基因型的异质性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收住院的198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其中男160例,女38例,年龄57-94岁,平均(79.76±8.56)岁。同期纳入1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59例,女36例,年龄52-89岁,平均(81.26±9.29)岁。采用测序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NF-α+489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而比较不同基因型在AECOPD人群中临床表型、急性加重表型及影像学表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对象外周血中TNF-α+489可检出GG型、GA型及AA型3种基因型,AECOPD组3种基因型发生率分别为70.71%、23.23%和6.06%,而对照组分别为75.90%、20.00%和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等位基因G/A出现频率比较,AECOPD组中G%为82.32%,A%为17.68%;而健康人群组中G%为85.90%,A%为1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中AA型和GA型的患者与单纯GG型的患者比较,前者频繁急性加重的比例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AA型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而GG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GA/AA型患者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GG型。影像学方面,GA/AA型的患者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更明显(0.26±0.13)cm,GG型为(0.21±0.09)cm;支气管壁的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的比值相比,GA/AA型的人群为(0.32±0.13),而GG型人群为(0.28±0.12,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患者中TNF-α+489 GA基因型与AE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AECOPD的频繁急性加重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为主,吸烟指数更高,影像学上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1年1至1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健康检查及就诊的100名健康成人及81例COPD患者,分别测量其肺动脉直径及面积,计算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胸椎及气管直径的比值,分析其与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SNK法,多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COPD组各项MSCT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匹配,分别按照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将COPD患者细分为<40岁组、40 ~ 60岁组和>60岁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肺动脉压>50 mm Hg(1 mm Hg =0.133 kPa)组和≤50 mm Hg组,各亚组MSCT观察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组主肺动脉直径[(3.14±0.63)cm]等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均P<0.05),主肿动脉直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81±0.48)等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各观察指标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76,P >0.05).结论 MSCT在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肺动脉直径与气管横径的比值、主肺动脉横断面面积、主肺动脉直径与胸椎横径的比值可与既往指标一起作为诊断标准评价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伴有吸烟的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影响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2016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80例,分为吸烟组(观察组)及无吸烟组(对照组),分别经吸入布地奈德有效治疗2周前后测定2组的FENO,分析其FENO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吸烟组的FeNO平均值为(24.06±9.68)ppb,明显低于无吸烟组的FeNO平均值(29.66±8.22)ppb(P0.05)。治疗后吸烟组的Fe NO平均值为(18.58±5.72)ppb,略低于无吸烟组的FeNO平均值(19.75±5.38)ppb(P0.05)。结论吸烟可以降低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布地奈德可抑制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的气道炎症反应,且吸烟还可降低布地奈德对气道炎症反应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组织蛋白酶S在综合评估分组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随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46例,根据COPD综合评估(CAT)结果分为4组:A组[CAT10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11例,B组(CAT≥10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7例,C组(CAT10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或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13例,D组(CAT≥10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或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15例。同期纳入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自愿者29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ALF中组织蛋白酶S。高分辨率CT测量低衰减区域(LAA)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OPD组BALF中组织蛋白酶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蛋白酶S水平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中表现为:D组C组B组A组(P0.01);在不同肺气肿程度中表现为:LAA 3级LAA 2级LAA 1级LAA 0级(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LAA分级可显著影响组织蛋白酶S水平(F=5.141,P0.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COPD患者BALF中蛋白酶S水平与前1年急性加重频率(r=0.142,P=0.003)、CAT评分(r=0.309,P=0.017)、LAA%(r=0.497,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组织蛋白酶S水平能够反映COPD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表型患者的肺功能、痰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肺气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240例COPD患者,根据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结合肺气肿指数(EI)分为肺气肿组113例和无肺气肿组87例,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痰上清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与患者肺气肿程度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患者的FEV1/FVC、FEV1%水平显著的低于无肺气肿组患者(P0.05),Pa CO2水平显著的高于无肺气肿组患者(P0.05);肺气肿组患者痰上清液IL-8、IL-6、TNF-α、MMP-9、TIMP-1的水平显著的高于无肺气肿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组患者痰上清液IL-8、IL-6、MMP-9、TIMP-1、PaO_2的水平与肺气肿指数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与患者的肺气肿指数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患者PaCO_2、痰上清液TNF-α水平与患者肺气肿指数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气肿型COPD患者的肺功能显著的降低较无肺气肿COPD患者,同时肺气肿程度与肺功能指标及痰液中TNF-α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生活质量(SGRQ)评分。根据患者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2组:非频发急性加重组为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频发急性加重组为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结果频发急性加重组年龄比非频发急性加重组更大(P<0.01),但在性别、病程、吸烟史、吸烟包年无统计学差异。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较非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降低(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SGRQ活动评分较非频发急性加重组增加(P<0.05),而SGRQ症状评分、影响评分、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肺功能差、生活质量活动评分增加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